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演进
第二讲人类传播的演进AboutHumanCommunications一、什么是传播二、人类传播演进史三、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四、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威尔伯·施拉姆一、什么是传播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关于传播的文字起源说文解字Communication▲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印欧语源为kom-moini▲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但信息共享不能适用于一切现象。如:①拒斥②不通③误解④独处(二)如何把握传播概念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本。3、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如美国学者J·露西和G·彼得森。4、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如美国学者B·贝雷尔森”。结论: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三)“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某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室工作,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精确解读和记录生物体内DNA中隐藏的基因信息。他打电话告诉自己的一位记者朋友,但一开始讲便出现了电话线路故障,噪音很大,信息传递很不通畅。这位记者干脆赶到科学家的实验室进行了采访,写出了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新闻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1、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2、“传播”同样可分为“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物理传播”和“生物传播”。3、当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传播学,就是人类传播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社会传播学。(四)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传播”的定义可作两个层面的理解:①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②狭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即社会传播)。2、特点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符号化与符号解读)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立邦漆《龙篇》(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二、人类传播演进史超声波动作声音2、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具有局限性。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诞生根本标志。语言有以下特性:①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②具有无限的灵活性。③发音的经济性。④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二)人类传播的演进1、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2、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3、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1、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①亲身传播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②口语传播时代③文字传播时代④印刷传播时代⑤大众传播时代⑥网络传播时代①亲身传播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向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②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前至4万年前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门外文谈》)其他:实物图画语言媒介的优缺点语言是最初始的媒介、最重要的媒介,而且也是最基本的媒介。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①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围内交流;②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③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③文字传播时代开始于5000年前至3500年前文字的创造不同于语言,一个是自然的过程,而另一个是人为的过程。文字起源于绘画,即所谓“书画同源”,最初的文字都是从绘画演变而来的,如象形字。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时间上传之久远。散氏盘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汉字的传播功能汉字具有一种超时空的功能。对中国人的思维起着定势的作用。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对联,相声以及书法艺术等形式产生的土壤。新闻媒介的雏形开始出现古罗马时期,“罗马院报”,“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唐朝始,“邸报”,中国古代政府公报的始祖。宋朝始,“小报”,中国古代的民间报纸。14-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手抄新闻,近代报刊的萌芽。④印刷传播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印刷媒介的产生需要有两大硬件:纸张和印刷机。人类曾经使用过的书写材料:泥板、木版、纸莎草、羊皮纸、中国人发明的纸张。关于纸张:纸莎草,阿拉伯音译为“伯尔地”,是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属多年生绿色长秆草本,切茎繁殖,叶呈三角,茎中心有髓,白色疏松。茎端为细长的针叶,四散如蒲公英。纸莎草茎部富有纤维,把硬的外层除去后,里面的芯剖为长条,彼此排列整齐,连接成片就可以造纸。后来成为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对纸莎草十分崇拜,把它当作北方王国的标志。埃及纸草画阿拉伯人发明了昂贵的羊皮纸神役索兰迪亚大陆羊皮纸地图蔡伦植物纤维纸早在1800多年前(公元105年)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它是由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先把它们捣碎,再放在水中浸成纸浆,最后把纸浆放在旧竹帘子上,摊成薄片,漏掉水分,等干燥后,留在细帘子上一层薄片纤维,便是纸张了。这种纸在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它既轻又便宜,携带方便。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倪,7世纪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至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而臻于成熟。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1045年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样印刷。约翰.古登堡生于1400年,逝于1468年,是一名德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在欧洲压榨萄葡或湿纸所用的立式压榨机的基础上,改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古登堡通常被认为是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第一人。1450年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1456年用手摇印刷机印刷了200本《圣经》,带来书籍和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他的印刷方法很快传遍了欧洲。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机。它被用来印刷《圣经》。15世纪末,印刷新闻纸大量诞生。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刊。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为最早的现代日报。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印刷媒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现代文明也为印刷媒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⑤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183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太阳报》,是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1)从政党报刊走向商业报刊;(2)以广告而非订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开创媒介经营的基本模式;(3)为吸引读者而刊登有趣味、刺激性甚至耸人听闻的新闻;(4)注重新闻报道而非观点;(5)价格低廉,大量发行。1844年美国人S·摩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A·G·贝尔发明了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G·马可尼完成了无线电实验;1906年美国第一个无线电节目实验播出;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台KDKA在美国的匹兹堡正式开播。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标志着新媒介的诞生和媒介结构的重组;1962年美国发射了“电星1号”卫星;70年代后期,有线电视迅速普及。电子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狭义专指公共性的媒介,传播学里通常用的是狭义。迄今为止,电子时代已经发生了三次飞跃:一是20世纪初的广播,二是20世纪中的电视,三是20世纪末的网络。电子媒介具有的里程碑的意义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大脑的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人类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IT人类进化图⑥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69年,Internet问世。网络传播信息传播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发展,使用计算机网络传播。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计算机为媒体的传播的崭新特点: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传播方式的虚拟性;传播形态的多媒体化;传播环境的个性化。比尔.盖茨: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文化的转变就象古登堡的印刷术极大影响中世纪文化一样,极大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专家称美国恐怖事件加速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介恐怖事件可以说成了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人们对信息的渴求非常强烈,而互联网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正象一位上网者所说:“真正的新闻就在这里。不可能有更迅捷的消息了,因为我看着它发生。”人们还可以上网浏览国外的网站从另一角度了解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是互联网较之电视和广播更独特的地方。2、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3、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三、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一)规律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①加速度发展趋势。②传播方式是叠加的。③整合性。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二)技术在传媒的形态变化中的作用1、对传媒形态的变化而言,技术扮演着核心的推动作用。没有
本文标题: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演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6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