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电子书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乘法“数与代数”领域“空间与图形”领域•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统计“统计与概率”领域•测定方向•你能跳多远“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段,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第三段,练习一。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P.1(1)分组操作,填表。(2)观察表格,分类。(3)介绍“有余数除法”“余数”和算式读法。(4)尝试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要恰当把握“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P.2(1)借助操作或看图写算式。(2)关注求每份数和剩余数的操作。(3)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3.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1)联系数量关系,具体思考算法。(2)分析竖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P.3(3)学会试商,提升思考水平。P.34.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1)在对计算过程的比较中归纳。(2)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3)在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中巩固认识。P.6□÷□=41□÷□=42□÷□=43□÷□=44□中能填什么数?(4)在完成算式的练习中加深理解。……………………5.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P.7第二单元认数一、教学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七段安排:第一段,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第四段,练习二;第五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六段,练习三;第七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方块表示的数。(2)算珠表示的数。(3)认、读、写。P.112.重视数(shǔ)数在认数中的作用。P.14P.11P.83.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1)日常生活素材。P.9(2)环保素材。P.12(3)自然奇观。P.24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口算方法,通过口算巩固对数的理解。P.13P.95.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1)不出大小比较的法则,在交流中掌握方法。P.19(2)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P.20(1)结合数的认识进行估计。P.17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2)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估计。P.20(3)结合简单推理进行估计。P.227.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P.18P.10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分米、毫升,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第二段,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P.262.合理确定教学要求。(1)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和毫升的实际长短。(2)合理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交流。(3)会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表述测量结果。3.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P.27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追求准确表达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第四单元加法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进位的加法,加法的验算,“比多”“比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段,进位加;第三段,连加,加法估算;第四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1)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2)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3)通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反思。(4)在交流中逐步优化算法。2.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1)让学生感觉到验算是有必要的。(2)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验算。3.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P.41P.404.通过操作,理解“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第五单元认识方向一、教学内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第二段,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三段,测定方向。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的教材编写思路。(1)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和距离→极坐标。(2)第几排第几个→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1)现实场景与平面图。(2)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重点在描述。(1)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句式。(2)说说按原路返回怎么走。P.48(3)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4.“测定方向”的重点是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场景图与通常平面图不同。P.50(2)让学生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观测并记录。(3)在交流中加深体会。第六单元减法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三段,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四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1)鼓励自主探索算法。(2)启发解释算法。(3)在比较中体会加、减法笔算的相同点。2.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1)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你能发现什么?(2)追问:是不是其他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律?(3)概括结论。3.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1)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2)把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验适当类化。(3)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P.574.采取有效的方法理解“隔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1)借助计数器的操作理解计算过程。(2)用通俗的比喻化解难点。(3)用多样化的算法验证。P.58第七单元认识角一、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第二段,直角的初步认识,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1)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2)及时呈现图形,明确特征。P.64(3)规范指角的方法。(4)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P.64(1)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2)给学生适当的提示。(3)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1)知道角是有大小的。(2)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P.65P.664.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1)从典型物体上抽象出直角的图形。(2)找直角以丰富感知。(3)在动手折中体会特征。(4)知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想办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1)观察三个钟面,找出直角。(2)比较剩下的角,看看哪个比直角大,哪个比直角小。(3)揭示钝角、锐角的含义。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P.67(4)判断练习。(5)排序。P.686.瞻前顾后,在练习中拓展已有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服务。P.68第八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段,倍的认识以及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段,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第五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692.利用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呈现问题,列式。(2)尝试计算。(3)呈现竖式①,理解计算过程。(4)呈现竖式②,掌握算法。14×282028①14×228②3.通过竖式两种写法的比较,理解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想办法算出结果。(2)比较竖式①和竖式②。48×2168096①48×296②4.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1)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比较,引入倍的认识。(2)在操作中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自主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5.借助生活经验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1)弄清问题情境中的事理。(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已知信息的理解。(3)适当解释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九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第二段,你能跳多远。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1)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P.94(2)结合数据特点,推敲怎样分更合适。P.972.组织好实际调查,进一步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1)明确要调查什么。(2)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3)强调分工合作。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P.964.进一步体会实验、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2)分组实验,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P.98-99
本文标题: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电子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7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