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第30课《诗四首》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诗四首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早晨治理杂草丛生顶着月亮扛着锄头道窄沾湿只要让不违反自己的意愿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使至塞上唐·王维《使至塞上》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自喻,暗示自己在朝廷受到排挤,仕途不顺的苦闷心情。以“雁”自喻,抒发了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渡荆门送别李白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随”字写出了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的样子,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气势磅礴,形象生动。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结”是用拟人化手法,写出江水的平静和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画面,生动而优美、令人神往。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登岳阳楼宋·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靖康之变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著有《简斋集》。陈与义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国事多艰、时局动荡的时代。该诗写于“靖康之变”的第三年。此时诗人正处于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的苦涩生活中。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诗眼”“夕阳迟”由近及远的视角,暮色苍茫,写出楼上冷清闲寂的环境。“洞庭之东江水西”写登临的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吴蜀横分地”,流露出厚重的历史感;“徙倚”以行动,“欲暮”以时间暗示自己怅惘、沉重的心情。“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白头”、“吊古”、“老木”、“沧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zhǔ)
本文标题:语文:第30课《诗四首》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8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