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国旗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俄罗斯国旗一、初期探索和建设时期1919-1921年1921-1927年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政策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巩固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世界工业强国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思考: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②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③历史传统制约④斯大林个人因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政策主要表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流通领域经济体制政治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全盘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人高度集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⑴利:⑵弊端: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改革的结果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1、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农业的相对落后;③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赫鲁晓夫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问题2、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体现在哪些措施?结果如何?㈠弊端: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脱离实际、盲目性大③缺乏正确指导思想④没有结合国情㈡措施:①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②政治上全面批判斯大林。㈢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改革没有成功。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勃列日涅夫问题3、“列车正在运行”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问题4、“列车正在运行”得益于哪些措施?①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②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勃列日涅夫㈡原因: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③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④与美国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问题5、为什么说“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㈠现实: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改革进程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经济大滑坡(失败)。B.1988年后,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总统制;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B.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C.预示了苏联国内社会转型•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改革性质政治前提结果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1、以下有关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始于苏联社会陷入危机的边缘②主张对旧制度进行根本变革③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④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2、关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①对原有经济政治改革仍不够彻底②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配套措施③“加速发展战略”指导思想错误④政治上导致思想混乱,民族矛盾激化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3、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③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国内政治局势迅速恶化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思考】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㈠同:(1)都是为了解决弊端;(2)都在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㈡异:(1)赫氏改革侧,勃氏改革侧重,戈氏侧重和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最终导致;(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重农业重工业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㈠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㈡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㈠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㈡原因:①指导思想不同。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④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本文标题: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0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