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教育治理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年月教育治理的基本理念与策略周德义思想课题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真是亮点纷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新的提法,也是公报中的一个亮点,含义很深刻。有的学者认为,过去我们说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叫国家统治,后来叫国家管理,现在改称国家治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一个重大的突破。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与实践的变化。也有的学者认为,治理与管理是独立相关的两个概念。说是独立的,即治理是治理,管理是管理,是两回事;但是“治理与管理”又是一个前后相继、紧密相连的过程。譬如,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办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怎样建构公司,如何确定公司的经营方向、组织形式和经营目标任务等等是董事会的事,至于怎样管理公司则是总经理的事情。所以说,先有治理后有管理,而且是前后相继、相互关联的。还有人以为,治理应当隶属于管理。管理是上位的概念,治理包含在管理里面。管理包括了决策、执行、监督几个方面,是一个首尾相连的、闭合的系统。其中,决策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的方方面面,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长远的规划部署,还有具体的工作决策等等;执行就是推进、实施;监督又有检查、评估、指导等等。这里不展开说了。通常讲的治理是监督的内容,属于事后的行为,如我们从中央到地方设有许许多多治理办公室,从国务院到各个县市区政府都设有中小学教育收费治理办公室就是一例。它是由政府几个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教育部门专门受理举报、监察查处中小学校违规收费行为的专门机构。当然,“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治理”,断然不再仅仅是事后治理意义上的“治理”,而是应当有了“质”的变化和规定性。它虽然仍然隶属于管理,但这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升华,是有所突出、有所侧重、有所强调的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了新的改造和赋予了新内涵的管理。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以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治”就是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治”。“烹小鲜”既是治国理念,又是治理的技巧、能力与方法的问题。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治国者都非常重视治国理念的阐发,因为它是治国的基础和根本。从我国的政治文化来看,治理国家有三种理念,也是三个境界。一个是法治,即依法治国。这是古代西方哲学治国的理论基础,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是德治,即以德治国,这是古代东方哲学治国的理论基础,它是合乎伦理道德的治国理政。它重视民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再一个就是法治与德治结合为一体的仁治。中国历来追求仁政。孔子说,“仁者爱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要人人懂规矩、守纪律、讲诚信,天下就和谐太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含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是努力以教育管理方式创新、教育治理方式创新引领教育发展方式主持人:黄Email:hnjyguoli@163.com/52年月思想课题研究创新。“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而教育治理超越了行政管理的视野,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并建立完整的治理结构。”(《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0日第2版)我认为,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基本理念应该是:法治、德治和仁治相结合的治理。什么是教育的法治?教育的法治就是要将教育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之中。“这就意味着要通过综合改革在教育内部形成一个制度化的治理架构。这个构架有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完整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二是要建立起协调有效的教育组织体系,形成保证制度和组织体系灵活运行的机制;三是要能够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教育治理能力,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这三个方面是衡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该以此为目标。”(《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0日第2版)按照这个构架,一方面必须理清理顺政府、教育和学校的关系。以前,政府对教育、对学校普遍管得太多太细太死,政府与教育没有很好地协调发展。学校缺乏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然而实际上,许多中小学校长感叹:学校既没人事权,也没财政权,只有做事的权力。所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的关键是要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要思考如何让学校真正有办学的自主权。实行教育治理,政府要放权,理顺政校关系,把重心向战略管理方向转移;政府要放权,抓大放小,要舍得简政放权,把不该管又管不好的微观事务向学校放权,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同时,为了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真正实现“管放有度”“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要特别重视监权,善于运用法律、规划、经费、标准等综合政策工具进行监督、引导和问责。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教育治理要现代化,首先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目前最为紧迫的是要构建科学的管办评分离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管办评分离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师教书育人,涉及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怎么选拔人才。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握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第一条是把握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突出诚信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要切实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养成学生一辈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要部署推进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立德树人”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教育治理的方向。教育不管怎么现代化,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如果脱离了“立德树人”,再好的治理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在教师方面,更要加强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校长作表率,立人达人;教师有道德,以身示范。校长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师依法施教,以德治教。校长教师用心、用情地教育学生,学校自然会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进而形成优良的校风。所以,要牢牢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治校根本,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进校长教师人格、道德、法律、职业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师德水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治理离不开爱。从大的方面来说,教育的仁治就是教育公平。袁贵仁部长说,要促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他具体指出:要兜底线,研究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规划”,注重农民工子女教育,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要保基本,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必要的教学点,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抓好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要上水平,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比例,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小的方面来说,教育的仁治就是如何让教师回到“育人本位”并且体会到爱,从而“以爱育爱”。什么是育人本位?育人是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角色定位。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做到什么?这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师本身应该思考的命题。(作者系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省委教育纪工委书记)/53
本文标题:教育治理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6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