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例如:在二年级(上)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大多同学只能分清楚时针与分针,全班仅有几个同学能理解1时=60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也通过钟表模型的转动让学生感知并体会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但好多学生仍然有些疑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制作FLASH动画和PPT当场给学生演示,学生不光能看出分针怎样转动,时针怎样变化,而且理解了1时=60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一进入感到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运动的几何元素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在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转变”,即开始对学生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建立几何图形、文字、表达式的有机联系,在推理过程中,根据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表达式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要点,也是学习论证几何入门的难点。对此,我把图形、文字、表达式及其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习惯。2.动态图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强化重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认识角》这一课,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画法,结果产生这样的记法如:›、∟、∧、∨等形式。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角,用动态的角演示,让学生看到无论角朝哪边在记作时都应该记为如∠1这种形式。这个过程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3.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二、信息技术与数学科融合的定位。1.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辅助教学,不要放在重要位置。融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2.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融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融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融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中常见的课型。1.演示型课。它在融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2.实验型课。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图形,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3.网络型课。它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人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必须克服现代化教学设备对自己的影响,打消展示现代信息技术魅力的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传播数学知识的观点,从材料的搜集、教学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教学,都必须自始至终地把传授数学知识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6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