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适用全院所有专业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__班级17级新闻、国商;会计1、2、3、4、5;17级金融1、2、3班;物流1、2、3班;酒管1、2班教师________张苗苗__________教案首页本次课标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上)授课日期授课班级3、4;5、61、2课时2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知识的学习,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课本的学习,在知识上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化进程,并且要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教学任务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3、提倡为什么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4、为什么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难点: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与历史化进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业或考核思考或讨论(二选一):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参考资料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3、《中共十七大以来文献选编》,新华网2012年11月11日4、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教学导入本学期上课方式改革(学生开讲)简单引入并介绍马克思主义讲述(PPT展示)口述思考记笔记5分钟告知目的了解毛概课程结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设问、启发讲授(PPT展示)个别回答5分钟课程新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意义,并插播遵义会议短片,补充材料--“三二二二”中国化的历程教师讲授或提问思考讨论记录70分钟分析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历史意义,其中两大理论成果是今后学习毛概的的基础,本次课要求学生深入正确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讲授或提问记笔记5分钟课后作业思考或讨论(二选一):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口述标记5分钟后记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继续学习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课堂改革。综述教学内容【复习导入】本学期上课方式改革(学生开讲)并展示相关可以选择的话题,让学生记录利用几个问题简单引入并介绍马克思主义【告知目的】能力目标: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和推销活动正确区分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体系结构理解市场营销内涵及核心概念掌握市场营销与推销的区别【课程新授】教学引入: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教师:我们就这一成果进行讨论、交流,谈谈你的感想。§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思考: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2.李大钊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正式提出并形成全党共识前,毛泽东已多次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补充材料: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4.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党共识与现实中展开的曲折过程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党的“七大”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展开的曲折过程党的七大后不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突然从党的文献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消声匿迹了,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提法已经悄无踪迹。毛泽东除很少场合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外,更多的是使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与之统一的提法。为什么一向反对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而提倡马克思主义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
本文标题:毛概第一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4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