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当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专家笔谈·当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王晨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7.03.002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Email:wangchen-tr2002@163.com)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力,“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热词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的人机大战记录也颠覆着人类对计算机的认知,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而深刻地改变着现实世界。而医疗与大健康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互联网+医疗”的宏观政策引导,由技术驱动先导和资本运作催化并行的机制,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新业态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医疗与健康领域长期存在着供需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地理距离远、人才与技术和大医院有差距、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涉及个人安全隐私等问题,使本领域对互联网技术开放的程度仍然较低。然而,随着全社会对“看病难”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互联网业内人士聚焦于服务流程改进的努力从未停止。仅几年的时间,医疗与健康相关的App开发就达到10余万个,围绕优质医疗资源的便捷共享、服务流程改进、慢性病咨询与管理、远程医疗、健康教育与养老等方面而展开的应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一、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互联网医疗以大数据分析、健康保健管理、数字医疗产品、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个性化医疗等技术的形式,以健康和疾病人群为对象,围绕就诊挂号、在线问诊、用药咨询、远程指导等诊疗服务流程中的不足环节,在第三方驱动的商业运行模式下,组织以医生为主,护理、康复、药师等团队为辅的团队,在线上实现了医患双向互动,患者获得感明显。除此之外,在购药、医疗保险数据监管、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特别是医院内部管理与精准医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互联网医疗也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优势显而易见。(一)开辟了认识疾病的新途径和诊治疾病的新手段:比如对源自医疗信息的标准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和智能分析技术,进行比较效果研究,可以揭示海量信息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聚焦靶点。比如神经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等,更能以最小的创伤使患者获益。(二)重构了就医方式:互联网医疗技术直指医疗服务“号难挂、队难排、医难求”的痛点,用最便捷的体验实现了网上互动。居住在社区的患者,通过远程咨询得到慢性病管理服务,整合了医患的碎片化时间,彻底改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手机挂号、缴费和取药等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流程再造。可穿戴设备通过对用户数据的连续监测,并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开展辅助诊断、自我健康管理和愈后康复。这样一来,医疗服务不但在时空上得到了延伸,还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三)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医患生态:由专家个体或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实名签约服务,靠的是患者服务评价与点赞,绩效也依赖于患者人群的粘滞性,其服务深度决定了服务的广度,信息则需要公开透明。同时,医患双方在网上见面,则不具备现场医患纠纷升级的客观条件。(四)促使购药物流更加畅通: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进程,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进入医药和卫生材料购销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掌上药店、代煎药、快递等方式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满足了患者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五)有助于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医学培训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医疗管理上,除了评价与质控功能,还可聚焦于临床数据中心的深度挖掘与辅助决策;在运行管理上,以5G、物联网、精准定位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应用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也有了全新的建设标准。而在临床教学方面,原本受限于患者较难配合和病种不全等问题,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人教学设备以及各类软件的应用,使手术和有创操作的训练能够趋近于立体视觉和逼真的听、触觉实景,更加贴近临床实用的要求。由此可见,如果具有开放、交互、便捷、跨界特性的“互联网医疗技术”应用得当,不但可以使医疗资源公平配置和高效便捷利用,解决“看病难”问题,还可以多途径提升诊疗水平,从而满足“看好病”的需求。二、互联网医疗的忧患与风险互联网医疗在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政策瓶颈问题和行业缺憾也构成了其发展中的风险。(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明朗:医生的诊疗模式、医疗的责任划分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比如,咨询、网售处方药、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等业务边界模糊不清;执业限于实体医疗机构,虚拟的网上医院无法存在;出现纠纷和不良事件时没有对应的法律条款进行参照,立法尚待时日。除此之外,由于缺乏行业准入门槛,一时间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公司大量涌入,良莠不齐、难以把·36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年3月第33卷第3期 ChinJHospAdmin,March2017,Vol.33,No.3控。而政府尚未明确设立负责质量控制和监管的职能部门,这就造成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质控与监管的标准、内容以及责任与行业发展的速度不同步;收费价格无人制定,高低离散较大;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医保不予认可和报销;医生与第三方网站有偿合作,产生占用公共资源的处理争议等。这些现象都呼唤着政府有关政策和规范的尽快梳理、及早明确。(二)技术差距存在隐忧:仅以可穿戴设备和现有移动与远程技术为例,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但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医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的生产技术规范。也就是说,医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其敏感度和精确度都有待进一步检验。再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远程医疗为例,目前的技术能部分解决视觉水平的影像判读,而触觉等其他感知互动远未成形,带宽与网速等传输能力的限制也是技术瓶颈。(三)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是IT精英与医学专家的知识融合,这项技术起步晚、创新快,因此对跨学科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要求较高。目前在医院,主要依靠有医疗背景的IT发烧友主持和协调项目,合作公司方面则是依赖程序员对医疗业务流程的理解能力来推动项目。知识结构的缺陷终究会影响到互联网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一门新的生物信息学科应当尽早建立。(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目前,医院网络与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都还与发展不相适应,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很多数据仅停留在非结构化的阶段;疾病病种、手术编码等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大量的医疗数据缺乏质控;标准数据单元概念有待落实。由于社区及其他医院相互封闭,造成患者的医疗信息缺乏交互、共享和流通,无法形成队列,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五)盈利模式制约发展: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仍缺少有力支付方和推动者,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广告和其他配套产品和佣金。如果付出劳动的医院和医生得不到回报,享受服务的患者又不甘于付出,投资方也想着评估市值和回笼资金,那么就很难造就多方盈利的模式,投资安全难以保障。(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互联网医疗最大的风险是能否经受诚信与安全的信誉检验,首当其冲的就是数据与网络安全问题。医院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医疗系统的隔离与对接是一对矛盾,如何防范技术失误或者恶意的数据泄漏事件产生致命性的后果,是互联网医疗技术在医院应用成败的关键。任何隐私风险保护需求都应慎重考虑。要把握网络的绝对安全,而与不确定性的新技术博弈和网络黑客的较量同样任重道远。三、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的思考由于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优势学科、专业人才、先进技术、丰富的临床与数据资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医院信息系统的数字认证基础等条件,具备了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也由此成为了政府、患方、社会资本和任何相关第三方关注的热点。因此,管理者应对该领域的动态和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一)推进分级诊疗应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首选:分级诊疗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借助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从慢性病分级诊疗入手,将在很大程度上分流大医院的就医人群,进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因此,在未来App市场的整合与细分中,分级诊疗将成为很重要的主流应用。这既是政府支持,也是百姓关切,更是资本投资方向的合适选择。保险机构也会借此试水付费监管。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构建互联互通医联体时,也必将迎来重要的参与机遇。(二)人工智能将推动个性化诊疗的发展:在各种组学信息中区别人群与个体之间的异同,是精准诊疗的前提。探索海量数据中的逻辑关系是关键,而建立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型是路径。目前采集的各类信息正在IT技术催化下实现着互通共融,例如利用对医学影像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对特定变量数据进行智能判读,将辅助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大幅度提高。此外,围绕个性化用药展开的精准医学研究,可通过采集和解析患者基因组学信息,将结果较为精准地推送给医生,指导患者治疗。因此,医院应及早建立数据队列,快速反应,力争取得创新性发现。(三)应顺应医学信息技术革命的大潮:互联网医疗在医学领域的普及,包括但不限于服务与管理范畴的应用,其还为医疗技术升级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例如在某医院,机器人技术已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可辅助神经外科开展手术。此外,互联网医疗相关技术也正在研发试用,如“脑功能重建”“导航定位系统”“虚拟现实”“脑机接口”“外骨骼”“3D打印”“远程康复”“移动急救”等。这些新技术展现了令人类无法拒绝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对传统医学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四)建设智慧医院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医疗机构面临着知识结构差距、复合人才匮乏、存储空间不足、网络速度缓慢、换代升级压力、安全风险威胁、合作厂商混杂等问题。因此,医院必须要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同时还要建立利用社会资源更好地提供服务的思维。由于医院自身难以维系所有软硬件系统的运转,就必须依赖和借用外部资源。只有建立准入标准,确立长期合作共赢机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比如选择电信运营商,利用其通讯基础设施资源、后台业务能力与客户体系等优势,接入信息平台,获得足够的带宽与存储,开展远程医疗等增值服务,完成从信息化向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总之,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对于服务的需求更是远远超出预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关注潮流、善于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审时度势,主动应对、勇于创新、把控风险,是每位互联网医疗参与者应有的胸怀与态度。(收稿日期:2017-01-10)·46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年3月第33卷第3期 ChinJHospAdmin,March2017,Vol.33,No.3
本文标题:当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7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