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
永久小学刘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如在学习方程,等式的性质时,一个学生就一人操控学具,一人玩够,别的学生没有可操作和探究的学具,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表现没明确宣布要求没及时宣布要求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指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习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就是给教师一个警醒,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安排吗?案例:认识物体在学生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之后,提出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告诉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分类;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分的?用时六分钟。学生在展示讨论结果时,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大小分的,有按用途分的,教师在评价这几种分法时只是以面带微笑的“嗯”“啊”作为简单的评价。而当学生说到按形状分时,教师马上提问:“还有谁按形状分,给大家说说。”从这一课例来看,其合作探究过程流于形式,虽然学生也经历了激烈的讨论、积极的求证过程,但都是分散、零碎的意见还没有来得及总结。所以在合作之后仍不知其所以。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指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表现之一是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难道主体突出就势必要主导淡出吗?案例:认识物体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片、三角形,用了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将学具进行分类,可是老师在学生合作分类的时候,只是象征性的在教室走动了一圈,没能发现其中有一个组没有按大多数学生的分类标准分成两类,而是四类,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组虽然也是按两类分,但在说理由的时候却用3+5=8这样的形式进行,老师置之不理,继续抽别的组汇报,直到得到老师要求的分类标准分为两类为止。然后再次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成四类。这样……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评价不到位,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有的教师在各小组汇报时一味说“很好”或“这一组最快”,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误导学生的浮躁求速,扼杀学生的不同意见。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高效吗?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1.分组应该合理为了促进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组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同组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异组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人数,4-6人为宜,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7-8人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2.分工为了合作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分工、明确分工,促使小组的各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任务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优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同时教师也好驾驭,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3.交往需要互动教师与学生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与教师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4.时机恰当选择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率高,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主体意识和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来讲,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有:(1)在学生认知遇到困难时开展合作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无法独立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无法形成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案例:计算表面积把几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怎样拼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这道拓展题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个时机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在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的启发与带动下共同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不但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也扩展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思路。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4.时机恰当选择(2)在学生意见不够集中时开展合作当学生在分析、回答某一问题时,出现多个答案,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合作学习,组织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通过辩论来明晰正误。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简便算法”时,对用零乘这一步,不乘行不行?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此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便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不仅统一了学生的认识,而且使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4.时机恰当选择(3)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合作学习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灵活,便于在合作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使小组成员之间不但可以相互检验解答的结果,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解法中得到启发,开阔自己的思路,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原计划每天行军35千米,15天走完全程。实际提前1天走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走多少千米?”多数35×15÷(15-1)-35=2.5(千米)一个35÷(15-1)=2.5(千米)多数学生认为不正确,仅是答案巧合。此时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此种解法的道理所在。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4.时机恰当选择(4)选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探究欲望的内容。此类题目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可能性中的摸球活动等。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4.时机恰当选择(5)能突出一节课重点、难点的问题。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比较大,一节课内不可能反复的使用,所以应该集中精力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一堂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揭示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半径与半径之间、直径与直径之间、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案例:“89”的认识师:课本画的是怎样的一幅画?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生:图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在浇花。师:说得真好,他说的话中有一个数字9,谁能学着说。再指名说,学生小手举得高高,争着想说,……教师:那么就请小朋友在本组小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轮流说,然后评一评谁说得更好,最后推荐一名说得最好的小朋友在全班汇报交流。用时2分钟。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好:在学生感兴趣、有说的欲望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学生比较投入。学生人人想发言,课堂教学一次只允许一人发言,短时间内满足不了学生全部发言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如何合作进行程序指导:提示在小组长带领下在组内轮流说,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后推荐一名说得最好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学习任务明确,人人能参与。模仿说一句话,学生大部分做得到;比比谁说得好,能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用时合理,基本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二、组织有效合作的策略5.教师明确角色教师: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教师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学习的导师活动的组织知识的引领分组、分工,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观察了解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启发和点拨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发现火花: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们讨论中出现的有代表性和富有新意的想法。引导深化: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讨论,在得出基本结论后,教师不能就此为止,可以就学生发言中的典型错误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深化。案例1:认识11~20各数师:这里有多少支铅笔?生:11支。师: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刚才我们一起数过了师:如果没有数,你们能一眼看出是11支吗?生:不能师:是呀,一支一支的数知道它们是11支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眼看出它是11支呢?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铅笔,试试看,怎么样让别人不数就看出是不是11根。小组合作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组能够摆出。师:别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伸出双手)我有多少个手指?(生齐答:10个)我再请个同学上来帮帮忙。师生共同伸手:现在有多少个手指?(生:11个)你们数了吗?生:没有。师:你们没有数过,怎么知道是11个?生:因为您一双手有10个手指,XXX伸了一个,10和1合起来是11。师:对啦,因为我们知道一双手有10个手指,所以就不用数了,那你们现在能猜到老师为什么不用数也知道是11支了吗?再用小棒来摆摆看。案例1:认识11~20各数这一次大部分小组采用10根小棒放在一堆,把1根小棒单独放在一边的方法。师:老师给你们提点建议,为了方便好拿,我们可以把十根小棒捆在一起。
本文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7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