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1、组织的特征答:1)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2)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目标是组织致力达到的目的。3)每一个组织都具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2、简述管理者的角色分类答:分类角色描述人际关系方面1挂名首脑象征性,履行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2领导者激励和动员下属,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3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恩惠和信息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作为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5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业方面的专家决策制定7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发起变革,监督8混乱驾驭者采取补救行动9资源分配者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10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3、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答: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1)管理学是从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提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2)管理活动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许多管理活动表现为程序性活动,通过制定规范、程度并严格加以执行可以取得预想效果。管理理论具有系统性。另外,管理理论中大量应用数学模型,用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也充分表现了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性。1)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2)经验积累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管理的艺术性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创造性。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第2章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2答: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它能使较高的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较多的利润,使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促进生产的发展。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规章制度,科学化制度化)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互惠互利。2、简述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答: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并通过培训加以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3、简述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答:1)分工。人员分工越细,工作效率越高。2)权威。除非他们具备个人威信,否则很难总是强迫人服从。3)纪律。纪律来自于组织各级别的有效领导、公平的制度和对违纪行为的合理处罚。4)命令统一。每名员工必须受命于一人。5)统一领导。组织内部围绕同一目标的工作应该由同一经理在同一计划指导下进行。6)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7)报酬。工作的报酬应该对员工和雇主都公平。8)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集中权力的度。9)等级。组织的权力,上至最高管理层、下至基层从大到小分配。10)秩序。材料和人员按时到位。11)公平。管理者对下属应友好、公平。12)员工稳定。员工流失率高会破坏组织的高效运转。13)主动性。下属可以自由地构思计划并付诸实施。14)公司精神。加强团队精神会使企业更团结。4、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观点答: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根据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非正式组织则是人们在自然接触过程中自发形成的。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5、简述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答:X理论麦格雷戈认为,按“X理论”来实施管理的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持有如下基本判断:3○1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3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基于以上观点,管理者对员工采取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Y理论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同X理论恰好相反。具体观点是:○1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工作中体力和智力的消耗就像看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对工作的好恶取决于他们对工作带来的满足和惩罚的理解;○2外来的控制与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惟一方法,甚至可以说它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3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4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5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基于这种对人性的乐观的认识,持有“Y理论”观的管理者就倾向于在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主的管理方式。6、简述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管理科学学派。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把组织看作统一、目标明确、由相关部分组成的系统。系统方法认为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组成。系统思想追求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情况。3)权变方法。权变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在采取管理行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管理方式。权变方法代表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4)管理决策学派。管理决策学派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有限度的理性。5)管理过程流派。其主要观点为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第四章组织环境和自然环境1、简述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情形答:依据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两项标准,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不确定性情形: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组织环境中的构成要素相对较少,这些要素不发生变化或仅有缓慢的变化。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随组织所面临环境要素的增加,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会相应升高。大量的不同质要素的存在,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复杂化。环境各构成要素能基本保持不变或变化缓慢。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环境复杂性不高,但环境中某些要4素发生动荡的或难以预见的变化。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组织面临许多不同质的环境要素,经常有某些要素发生重大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很难加以预料。环境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能积极地适应环境,寻求和把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避开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另一方面,组织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必须主动地选择环境,改变甚至创造适合组织发展的新环境。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着一个组织的成败,因此管理者应尽力将这种不确定性减至最低程度。2、简述组织的一般环境答:1)政治和法律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还有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决定环境。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人口素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在不断地变化,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随之变化。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分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关系是组织成功的关键,是影响其经营活动的成为重要的因素。经济环境均随时间而变化。4)技术环境。影响组织活动的产品或工艺的新发展以及在科学上的进步对组织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影响。包括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新发展,物理等基础科学的进步。科技进步会促进组织活动过程中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先进化、现代化,从而使组织变得更加高效。3、简述组织的特殊环境答:1)供应商。供应商泛指组织活动所需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组织要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联系。另外,要充分发挥供应商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激烈或企业陷入困境时,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和援助。2)顾客。指组织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出于直接使用目的而购买;为再加工或再销售目的而购买;潜在需求者。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明智的企业需要对顾客关系予以高度重视。3)竞争者。竞争者是指与本组织存在资源和市场争夺关系的其他同类组织。包括现在生产和销售与本企业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潜在的进入者以及替代品制造厂商等。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政府机构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从全社会利益角度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企业必须正确对待和努力协调与政府的关系。特殊利益群体(包括工会、妇联、消费者协会、绿色和平组织、新闻传播媒介等)代表团体和反映公众利益要求的团体,也会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第5章组织文化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答:1)成员的一致性。雇员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保持一致的程度。52)团体的重要性。工作活动围绕团队组织的程度。3)对人的关注。考虑结果对组织中的影响程度。4)单位的一体化。鼓励组织中各单位以协作或相互依存的方式运作的程度。5)控制。监督和控制雇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及直接监督的程度。6)风险承受度。鼓励雇员进取、革新及冒风险的程度。7)报酬标准。依雇员绩效决定工资增长和晋升等报酬的程度。8)冲突的宽容度。鼓励雇员自由争辩及公开批评的程度。9)手段-结果倾向性。管理更注意结果或成果。10)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的程度。2、简述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答:1)促进思想观念共同化。组织文化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组织文化还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励职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2)促进思维方式共同化。共有的思维方式会提示组织成员应该学习什么,个人学习和经历的结果再经过沟通和理解,会变成共有的东西,逐渐把个人层次的知识和经验变为大家共有的知识和经验。3)促进行为规范共同化。在领会组织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具有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约束行为的功能,可以起到在没有明确规范约束条件下调节行为和明确规定范围内起约束作用的功能。如此,组织文化对人的选择、行为、学习、努力方向等各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第7章管理的国际化1、简述组织国际化的四个阶段答:一个组织发育成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出口产品阶段。这是走向国际化的被动的一步。组织没有做出认真的努力来打开国外市场,组织签订的国外定单大多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2)直接销售产品阶段。组织主动地到国外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在国外工厂制造产品。公司没有向国外正式派驻人员。在销售方面,根据业务定期地派遣公司雇员到国外出差或通过雇佣外国的代理商、中间商来代理组织的产品。在制造方面,同外国公司签订合同,制造自己的产品。3)合资合作开发市场阶段。管理层给予其他公司商标、技术或产品规范的许可或特许经营权。合资企业是一种更为常用的实现形式,还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当组织在外国建立一个外国子公司,表示它要全力以赴地进行全球经营。4)全球经营阶段。即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2、简述衡量民族文化间差异的四个方面答: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本文标题:哈工大管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7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