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只能以天然的产物作为食物,生产经济尚未出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和蚌器。(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产生作为标志的。此外,稍晚时期,陶器也开始出现。人类生活的居住地逐渐以洞穴转为人工营造的地穴或半地穴式,乃至平地起建的房屋。二、青铜时代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但因为铜料珍贵,所以青铜出现后,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青铜主要用来制造兵器、礼器和上层社会人物的生活用品。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夏代。三、铁器时代铁器时代系指青铜时代以后,生产工具和武器主要以铁为原料的时代。中国的人工冶炼铁技术始于西周晚期,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铜柄铁剑、铜内铁援戈和铜铁叶矛,是迄今所知最早人工冶铸的铁器。战国时期以后,铁器在生产、生活领域广泛使用,至汉代,铁器基本取代青铜器。第四节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一、考古调查野外调查是发掘的准备工作。调查分普查和重点调查两种。普查是了解某一地区所有的文化遗存,重点调查则是根据确定的学术课题有选择地进行调查。调查之前要查阅有关古代文献和发表的考古书刊资料,以决定调查的范围。调查中要注意自然的断崖等,观察分析,听取当地群众的反映,河流沿岸,尤其两河交汇处附近,宜于人类生活之地是调查的关键之地。调查中要携带必要得用具,做好文字记录、绘图和照相等工作,并要采集陶器、石器、铜钱、建筑构件等标本。二、考古发掘当前进行的考古发掘多是配合基建工程,凡在基本建设范围之内的文化遗存尽可能都要发掘,此外还有为解决学术问题而进行的发掘。发掘前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执照,筹集资金,组织专业人员,雇用民工,准备发掘用具、仪器、文具,以及安排食宿等。田野发掘之前,必须先进行钻探,了解地下文化遗存的情况,以便确定发掘地点。遗址发掘采用探方法,自上而下按地层堆积情况逐层下挖,遇有灰坑、房址等,要根据开口层位以及打破关系,先发掘年代最晚的,再发掘年代最早的。小型墓葬的发掘一般也按探方法,大型墓葬可先钻探出边框,确定地层与邻近的遗迹的关系后,按墓葬范围发掘。发掘要随时做记录,绘探方内遗迹图,重要遗迹现象要照相,出土物要编号,记录作标。大型墓葬发掘要注意地表有无封土、祭祀性建筑等。每日发掘的情况须做日记。三、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写考古发掘所获资料应填写探方登记表,灰坑、房址、墓葬、小件器物登记表等。对于文化年代的判断,可依据:1、文字资料;2、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可推断相对的早晚关系;3、型式学研究,推断器物早晚演变关系;4、自然科学方法断代,如动物化石、花粉孢子、放射性碳素、热释光、古地磁断代。报告的编写,包括发掘简报和正式发掘报告。第五节考古学的分支一、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二、田野考古学三、几种特殊门类的考古学分支: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币学、古文字学、航空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等。第六节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正处于地质学的第四纪更新世,全新世则延续至今。二、与动物考古学的关系动物化石可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确定当时的气候,以及狩猎对象;渔猎及畜牧业在生产经济中的比重;骨料如非本地动物骨骼,则可推断与邻近地区的往来关系等。三、与植物考古学的关系可判定采集植物的种类,以及农业的起源,农作物种类。四、与体质人类学的关系根据人骨鉴定性别、年龄等推断族属、丧葬礼俗、婚姻制度、社会组织、人类疾病等。五、与民族学的关系民族学是以现代民族的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考古学则是以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现代民族保留的某些旧习俗可对考古发掘的古代现象的解释提供参考。考古发掘也可对现代民族的起源发展提供资料。第七节文化年代的确定一、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利用地层学的顺序推断相对年代的早晚,根据文字资料,如碑碣、墓志简牍等确定绝对年代。二、利用自然科学手段测定绝对年代(一)放射性碳素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物体中碳十四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二)古地磁断代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适用于陶瓷窑和遗址地层。(三)热释断代,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断代,适用于陶瓷器等火烧粘土样品。(四)树木年轮断代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断代的技术。(五)铀系断代利用铀、钍等放射性样品中的不平衡性的断代技术。第八节自然环境对古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史前时期人类生活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旧石器时代,不论采集,还是渔猎均取决于生态环境。新石器时代,北方沙漠草原地区,细石器比较发达。细石器多嵌于骨、木柄上,为复合工具,用于渔猎较多。南方则磨制石器和制陶业发达,因为农业为主,食物以粮食为主所致。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失衡,也会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原地区陶寺文化盛极一时,但因过度砍伐林木,植被破坏,水源枯竭,致使陶寺文化之后,当地长时间荒芜。闻明的新疆尼雅遗址,汉代极盛。以后因人类生产活动频繁生态严重破坏,逐渐为沙漠所侵蚀。第二章中国考古学简史第一节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春秋、战国至隋唐五代,是中国金石学的萌芽期。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已收录出土青铜器的铭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古代城址、陵墓、寺庙、碑碣等多有记述。北宋至元明为金石学的形成期。吕大临的«考古图»,成书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是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录。约三十年后成书的«宣和博古图»对后世金石学影响很大。对古器物的命名、图形、比例、款识、大小、容量、重量、出土地点和收藏地都有记述。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搜集的铜器铭文、碑刻、钱币及玺印等铭刻资料十分丰富,考释文字的水平也比较高。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马衡所著的«中国金石学概要»则对金石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第二节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中国考古学的萌芽一.19世纪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主要成就“三期论”的确立和“类型学”的开端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克里斯琴•朱尔金森•汤姆森根据馆藏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著名的“三期说”,即将丹麦的古史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汤姆森于1836年«北欧古物导论»、沃尔索于1843年«丹麦原始时代古物»,将三期说用于野外古迹发掘所见地层关系分期的依据,奠定了近代考古学的基础。汤姆森和沃尔索在他们的著作中强调了准确描述和区分古物的重要性,必须按照器物的形制进行分类,并探讨器物学与装饰风格在古代器物断代上的重要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考古发掘工作开始科学化。在田野发掘中采集全部遗物并注意地层关系,要求充分做好包括绘图、照相和文字记录在内的各种记录,迅速整理资料和发表报告。二.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和中国考古学的萌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王朝行将崩溃,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派遣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以考古研究为名,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他们以非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发掘,致使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遭到破坏,造成中国文化遗产的极大损失。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和磨制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与奥地利人师丹斯基、中国人袁复礼进行发掘,提出“仰韶文化”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1923—1924年又去甘肃、青海调查发掘。1926年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回国的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首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工作。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考古学研究室,马衡被聘为主任。1927年中国学者徐旭生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首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第三节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主持北京周口店发掘,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时发现大批石制品和用火痕迹。1927年,李济将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的资料撰写成《西阴村史前遗存》。1931年,梁思永等在河南安阳后冈发掘,确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尧、舜、禹)、商代文化自下而上叠压的三叠层堆积。1937年,刘耀作《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论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的错误》,最早指出仰韶村遗址包括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遗存,安特生所说的“仰韶文化”在内容上有所混淆。1936年在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发现“良渚文化”遗存。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学组在河南安阳殷墟进行15次发掘,先后在小屯村附近发现50余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两万两千多片甲骨,又在洹河北岸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多座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埋人的祭祀坑。以后,历史语言研究所还发掘了河南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化部设文物局;中国科学院设立考古研究所,各省、自治区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1952——1955年文物局考古所北大举办四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北大历史系创办考古专业。至今已有许多大学建立考古系或考古专业。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各省自治区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又建立与考古学有关的学术团体。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为主对各个时代文化遗存进行有目的科学发掘,地方配合基本建设。旧石器时代考古,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恢复周口店遗址发掘,发表研究文章。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西安半坡等遗址。1983—1985年发掘辽宁建平与凌源交界处的红山文化女神庙。出版《庙底沟与三里桥》等。夏商周考古,探索夏文化,发现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丰镐、琉璃河西周遗址,东周列国都城等。发表《辉县发掘报告》、《殷墟妇好墓》、《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秦汉至元明考古,发掘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汉长安城、马王堆、隋大兴唐长安城、元大都、明定陵等。发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唐长安大明宫》等,以及《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
本文标题:中国考古学通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9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