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余秋雨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像,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这就是敦煌!敦煌的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苍茫浩翰的沙漠突然中裂,高低错落的几百个洞窟在陡直的岩壁上蜂窝般排开,每个洞窟中都绘满了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千年古画,这种奇迹确实是惊心动魄的。一百年间,来自五洲的各色人等在这里频繁出没,中国学界更对这里蒙受的屈辱刻骨铭心。而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却有了一门博大宏富的国际显学——敦煌学。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把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沙漠上的美术馆不再只是中国的国宝,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鸣沙山,一览无余好风光莫高窟第285窟,就连地上的土砖,也是刻有莲花图案莫高窟壁画莫高窟第332窟九色鹿敦煌壁画反弹琵琶第159窟(中唐)菩萨第45窟(盛唐)天王莫高窟壁画,空白位是被盗粘走的壁画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多件,藏文箧页9,648页,主要分藏于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8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件。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院买取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谁之过?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散文大都以记游的方式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将人、历史、自然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把理性的学术知识用抒情、通俗的文字表现出来,具有审美功能,令人耳目一新。余秋雨散文我把我能想明白的交给了学术;我把我能想明白的交给了课堂;我把我想不明白的交给了散文。——余秋雨他从小就喜欢读雨果的作品,所以对人生的悲剧性、人生中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但他又喜欢苏东坡,颇受其达观个性的影响,有追求隐于田园的理想。他最大的愿望是彻底恢复一个单纯的文化人的身份。他23次辞职终获成功,目前只挂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头衔,还带硕士、博士,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深圳。预习生字词敷药坍塌倾泻呆滞歆羡蘸一蘸蹊跷炽热官邸朔风溯源忌讳缴纳拎来憨厚尴尬关卡偌大一诺千金fūtānqīngzhìXīnzhànqīqiāochìdǐshuòsùhuìJiǎolīnhāngāngàqiǎruònuò整体感知本文共四节,请分别概括每节的大意。三.整体感知本文四个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莫高窟道士塔的介绍引出王圆箓和莫高窟的关系并用简炼的笔墨渲染出古代的悲剧:一个普通农民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第二部分:叙述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点出敦煌文物被盗的原因之一以及作者心中的历史沉重感。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作者坚信敦煌学在中国。道士塔第一节:罪人塔。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第三节: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第四节: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思考:文物散失,流落异国,这个罪责应该由谁来承担?敦煌石窟的罪人毁坏文物思考:王道士毁坏文物的根源是什么?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官员失职其时已是二十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记的突破。……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政府腐败“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愚昧无知出卖文物思考:请在文中勾画,欧美学者和中国文官对待敦煌文献的态度请在文中勾画。通过对比,突出中国官员的渎职与腐朽。如果说王道士是那个时代的白痴儿的话,那么这些官员们就是祖先的不肖子孙!外国强盗对敦煌文物的掠夺(1)文化大盗——斯坦因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他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万余卷,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约500余幅。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煌,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经卷。(2)文化大盗——伯希和1908年8月3日,法国人保罗·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3)美国人兰登·华尔纳是最后一个成功的劫掠者。1924年,他用胶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壁画26幅,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唐人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当时,“华尔纳的心情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无法无天了”。(4)1911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骗取佛经500卷和一些唐代彩塑。历史的悲剧,在今天,仍在上演着……(1)[新华网布鲁赛尔5月6日电]美英联军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久,各地哄抢成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1大博物馆之一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也被不法分子糟蹋、劫掠,丢失的艺术品达17万件之多。收藏有人类早期文明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的证明和《古兰经》最古老的版本之一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被扫荡。(2)建于公元5世纪,世界上最高的立式大佛像,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被誉为阿富汗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2001年3月8日,塔利班政权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将其炸毁……在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的大门上,高悬着这样一条横幅。“只有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1)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小丑”,说明王道士只是这部悲剧里一个愚昧滑稽的小角色。不能仅看成是王道士一个人的问题,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衰微破败,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明确]: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能仅看成是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敦煌的无价之宝被斯坦因之流轻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手中窃走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何为爱国主义,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狠琐,况且,王道士正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了祸及千古的“机遇”,说“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2)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用反语进行讽刺,讽刺王道士的愚昧,表达作者怒不可遏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3)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明确]:反语。这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的。“极”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4)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明确]:正话反说。虽然作者觉得与其让文物在无知的官员手中流转,在流转中遗失,还不如为它找一个安全的住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爱惜这些文物,恰恰相反,这正表现了他的爱惜和无奈。——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反映了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他们腐败无能,对民族文化不仅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5)“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再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明确]这话表明中华民族的屈辱已成为过去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的中国非王道士时代所能比拟。话中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6)“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心痛,取得现在的“清白”用了多大的努力。现在的声明我们已经不需要了,敦煌本来就在中国。虽然默默,但一切记在心里,一定作出更大成绩。总结:民族悲剧的根源1、直接原因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2、外部原因外国侵略者的掠夺。3、根本原因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敦煌学在中国大概是1935年的一个秋日,年轻的画家常书鸿在法国塞纳河畔的一个书摊上偶然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画册,他被深深地震撼了。1943年,常书鸿抛弃内地优裕的生活,携妻带子奔赴荒漠戈壁,筹办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喝着莫高窟前宕河的咸水、睡着土炕、点着油灯,常书鸿先生开创了敦煌艺术遗产的保护事业,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樊锦诗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现任院长,1963年北大考古系毕业。凭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奉献精神和对敦煌艺术的热爱,她勇敢地走进了大沙漠,一呆就是40多年。席臻贯与敦煌古乐的破译伯希和将他并不认识的唐朝曲子带了回去,小心翼翼地供奉在巴黎图书馆,成为法兰西的国宝。最早看到这卷古谱的中国人是刘半农先生。刘半农在痛心疾首之余,将这25首曲谱一古脑儿抄了回来,展示给音乐界的朋友。然而谁也看不懂。这个历史的重担落到席臻贯肩上。他首先破译了古谱中前人未能破译的符号。他认为,唐代的音乐、舞蹈、诗歌是合而为一的,是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拍必须符合舞蹈的节拍和诗歌的节拍。打开天门的钥匙找到了!在译谱最紧张的日子里,他居然可以几个月不下一次楼。就在那么短短几年里,席臻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体重从130斤下降到最后的70斤。几年里,席臻贯的头发全白了。临死前的两天,他拉着龚仁兰的手,挣扎着断断续续地告诉妻子:“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给你说。敦煌古乐破译后,一家美国出版公司托人和我接洽……当时我在北京……愿意出高价买断……《敦煌古乐》的版权……可我,可我,……可我考虑我是中国人,破译的又是中国的古代音乐,是不能……卖给外国的……应该,应该由咱们自己来出版……”一个大写的中国人正向我们迎面走来。1994年10月6日清晨6时,席臻贯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他死的时候才52岁。摘自《敦煌之恋第三章》辉煌的文化------巨大的罪责------官员生活奢侈----外国人热心------无价之宝--------珍贵的文物-----艺术手法之对比手法的使用。平凡的人物.渺小的人物.保护文物吝啬.中国人冷漠.少量银子.简单的管理.一道砖,一把锁,一个王道士.本文艺术特色1.形式上创新.突破了“托物咏志”的传统模式,融入了小说笔法,个性独特,被称为“小说化散文”2.独到的视野.作者以新的视觉描述剖析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文化,具
本文标题:道士塔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1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