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7)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一)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全科)(二)专业代码:670103K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2.学制:三年。3.学习形式:全日制。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承担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初步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服务于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研究机构等行业,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留得下、用得上、可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四、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本专业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确定所培养的人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具有必要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掌握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一)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1.知识(1)了解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态势,并能在教学中运用。(2)掌握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能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3)了解小学语文、数学的基本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按照综合学习的要求运用相关知识。(4)了解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常见的儿童读物,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5)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2(6)具有规范使用汉语汉字的能力,板书规范优美;具有准确、简洁、有技巧的表达的才能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7)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理论基本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分析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熟悉教育前沿理论和教育发展动态,能分析和指导教育教学;了解小学组织运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2.能力(1)教育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了解小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分析;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编写教学方案;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兴趣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教学设计、班队活动设计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方案。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变的教学机智,恰当的学法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掌握课堂教学总结方法,合理布置作业;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课外活动。教育教学的激励与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知识与方法,利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育教学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人际沟通方法,能主动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2)教育科研能力具备教研一体、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观念和意识;了解常用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运用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素质(1)了解国家教育方针,能正确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了解小学生发展特点,能关爱学生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意识。(2)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纪,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依法依规执教,为人师表。(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二)证书要求必备证书: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鼓励学生获取的证书:1.四川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3.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34.教师资格证书。五、主要就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教育行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序号就业岗位职业方向1小学教师,教育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服务工作者2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公关、宣传、管理等工作人员管理、服务人员六、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1.小学教师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工作领域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含实训)教育活动职业素养: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际关系处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学活动阅读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儿童文学、中国通史、写作与应用写作★、中国通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师书写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测试表达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简笔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毕业设计、教师职业技能测试、试讲、教育见习实习设计与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师书写技能、教学简笔画、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毕业设计、教师职业技能测试、试讲、教育见习实习、小学竞赛数学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与活动策划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育教研学业评价能力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小学教育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育见习、试讲、教育实习、毕业设计教学评价能力小学教育评价、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管理能力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级管理实务、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管理学、4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能力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儿童行为矫正、小学教育评价、小学生生理卫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少先队工作能力家校沟通能力2.管理、服务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含实训)职业基本能力阅读、写作、沟通能力现代汉语★、教师书写技能、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写作与应用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班级管理实务、学校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通史、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儿童文学职业核心能力规范用语用字的能力;规范书写常用应用文的能力;流利自然的进行临场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规范处理文本材料的能力;一般性公文写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保持合作共事和人际和谐的能力。七、核心课程简介(一)现代汉语课程课程编码:Z103041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时间:第1学期总学分:4总学时:60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构成=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课程简介:课程系统讲授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能力。主要内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学习重点:语音、词汇以及语法部分。学习难点:语音、逻辑。参考教材:《现代汉语》,刘纶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增订第三版),黄柏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2.《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著,语文出版社,1983年。3.《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二)微积分5课程编码:Z102021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时间:第1-2学期总学分:8总学时:124课程简介: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初步,差分方程初步。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论证方法,获得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数据结构等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主要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初步,差分方程初步。学习重点、难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初步,差分方程初步。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构成=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参考教材:《高等数学》(第六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微积分》,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数学分析》(第3版),欧阳光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编码:Z1030439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时间:第3-4学期总学分:8总学时:64课程简介: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语文教学、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内容:课程包括三个阶段的文学发展进程及其此阶段的主要作家作品,即1917—1927年的文学、1927—1937年的文学和1937—1949年的文学。学习中应注意对其整体性的历史贯通,增强文学史知识,并能较深入地理解重要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6学习重点: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质;阅读、分析、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学习难点:以文学史发展的眼光正确理解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质;准确地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鉴赏和评析。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构成=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参考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王庆生、王又平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二版。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三),王庆生、王又平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四版。(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编码:Z103045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时间:3-4-5学期总学分:12总学时:192课程简介: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与联系交融、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等。学习本课程,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全面提高文学修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作品、评论人物和分析各文学现象及作家风格形成原因,从而提高文学修养,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积极意义。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经典诗词文赋;各朝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概况;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即诸种文学现象和文体的兴衰变异与联系交融,各历史时期整体文学特征、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与联系交融;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与艺术特色。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构成=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参考教材:袁行霈编著:《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2.《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与名篇欣赏》,杨焱林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五)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编码:J105060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开课时间:第4—5学期总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简介:本课程阐述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介绍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先进语文教学观念和课程变革与发展。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技巧;了解小学语文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学评价策略与技能;培养初步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1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