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原本只称《诗》,是儒家“五经”之首,因此又称《诗经》。《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160篇分大雅、小雅,宫廷宴会朝会的乐歌。105篇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40篇“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叙述)“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象征)“比兴”合一,固定为一个词。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技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比)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shūsìyú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xiànsāochích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luányítóng静女其娈,贻我彤管。tóngwěiyuèyìrǔ彤管有炜,说怿女美。kuìtíxún自牧归荑,洵美且异。fēirǔwéiy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朗读注音和注释姝(shū):美丽。俟:(sì)等待。城隅(yú):城墙角落。见(xiàn):“现”,出现。踟蹰(chí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不断徘徊。娈(luán):美好。贻(yí):赠送。彤(tóng):红色的。炜(wěi):红而发光。说怿(yuèyì):喜爱。归荑(kuìtí):赠送茅草芽。洵(xún):诚然,实在。匪(fēi):“非”。静女(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文雅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边的角落等我。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却隐藏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徘徊。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文雅的姑娘多么美丽,送我一枝红色管箫。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红色管箫颜色亮丽,我对红色管箫很喜爱。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从郊外采来茅草送给我,茅草确实美丽又稀奇。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茅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给我的。通假字见(xiàn通“现”,出现)爱(ài通“薆”,隐藏)说(yuè通“悦”,喜欢,喜爱)女(rǔ通“汝”,你)归(kuì通“馈”,馈赠,赠送)匪(fēi通“非”,不是)翻译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美丽文雅聪明调皮人物形象憨厚痴情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的人。“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例子:“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诗》)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采用顶真,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屋及乌。《静女》情人相约图情人相见图1情人相见图2诗眼说怿《静女》的表达技巧1.重章叠句2.赋的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叙述了“我”与热恋中的静女的一次约会。)3.起兴(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4.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顶真、双关)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2、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3、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解题《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苗。正音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岁亦莫(mù)止靡(mǐ)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我戍(shù)未定靡使归聘(pìn)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chǔ)忧心孔疚(jiù)我行(xíng)不来彼(bǐ)尔维何戎(róng)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四牡騤騤(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玁狁孔棘(jí)昔(xī)我往矣雨(yù)雪霏霏(fēi)朗读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作:长出地面。莫(mù)止:莫,同“暮”,年终。靡:无,没有。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指秦汉的匈奴。遑:闲暇。启居:安居。赏析第一章1.第一章所写什么事件?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厌战情绪和强烈的思乡之情。2.作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柔:柔嫩,薇菜初生时是柔嫩的。烈烈:忧心如焚。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戍:戍守,指驻防的地点。归聘:捎信回家。归,带回、捎给。聘,探问、问候。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刚:刚硬,指薇菜长大将老,叶子变硬。阳:阴历十月。靡盬(gǔ):没有止尽。盬,休止,闲暇。启处:安居。孔疚:非常痛苦。孔,很、非常。不来(lái):不回家。来,回家。3.第二三章写的内容是?军旅生活的劳苦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行不来”吃不饱战事繁忙回家的担忧这三章的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春天)薇亦止薇亦止——(夏天)——(秋天)作柔刚薇亦止比兴:时光流逝戍期漫长思乡之深同样的话在诗中相应的位置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重章叠唱: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内容上:比兴,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形式上:重章叠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韵味委婉而深长。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彼:指示代词,那个。尔:花盛开的样子。常:常棣花。路(lù):路,通“辂”。高大的战车。又称“戎车”。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三捷:多次大胜仗。三,虚指,指多次。捷,胜利。第五章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所腓(féi):隐蔽,掩护。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象弭(mǐ)鱼服:用象牙做的弓和用鲨鱼皮做的箭袋。形容武器精良。孔棘:非常紧急。棘,同“急”,紧急。赏析第四、五章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直接写战事2.这两章如何写战事?一月三捷生活太艰苦处境太危险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将帅和士兵生动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战斗太频繁岂敢定居小人所腓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昔:昔日,指出征时。依依:指柳条迎风浮动的样子。思:语气词,无实意。雨(yù)雪:下雪。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迟迟:迟缓、缓慢。赏析第六章1.这章写的内容是?戍卒归途的过程2.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他终于踏上了归途,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高兴大难不死3.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这是为什么?①增强悲剧效果,强调战争给人的损害之深。②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或反衬手法),表现了普通戍卒历经饱受战争洗礼之后痛定思痛的思想感情和一种悲壮、深沉的喜悦之情。佳句解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古人评价:清人王夫之在论《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今人评价: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主要内容本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主要内容:第1——3章:追忆思归。第4——5章:直接写战事。第6章:归途情景。1.比兴手法(前三章)表达技巧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2.赋的手法(第四、第五章)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3.反衬手法(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4.重章复唱(前三章)课堂小结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刚发芽。
本文标题:诗经 二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1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