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为经济学主讲:李晶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xixiray.li@gmail.com主流主流VSVS非主流非主流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联姻的产物,这两门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发展历史,200多年来分分合合,在20世纪下半叶终于互相撞击出了火花。行为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将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从而使经济学研究更贴近于现实世界。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赫伯特·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有限理性”。他认为——人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人类决策的特点是有限理性,以“满意”为原则,情境对决策能产生显著影响。西蒙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渊源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行为经济学,但早期的研究比较零散。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由卡尼曼与特沃斯基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并引起轰动。90年代,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剥去了理性人假设光鲜的外衣”,向我们揭示了许多现象的真实面目。有人甚至预言,心理学将对传统经济学形成颠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传统经济学对变量进行简化,利用模型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预测。这本身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范式,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重要的变量及其作用方式。而心理学采用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强调知觉、情感和态度的影响,使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有利于我们了解真实的决策行为。可以说,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充实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使得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从商品现象扩大到了人类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三个重要特点:行为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研究一个国家中某个时期的消费者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以实际调查为依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集中在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这些行为所完成的实绩。行为经济学更重视人的因素,因此也可以认为它是管理方面的经济学。它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心理过程,如:人们在做经济决策时的动机、态度和期望等。行为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一)对“经济人”假设的挑战“经济人”假设是整个经济学思想体系中的前提性假设和基础性假设,并被作为全部理论构架的逻辑支撑点和方法论原则。它主张:①人是有理性的。每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他只想以最小的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②利己是人的本性,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通常没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③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与他人利益的协调中才能实现。交换是从经济人的本性驱使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人类的交换倾向是利己本性的外在形式和作用方式,理性言语那诸种能力的必然结果。行为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现实:(1)人并不能理智地胜任一切(2)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只能是一种极端的和个别的情况。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样也受到自己的“灵活偏好”及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信念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经济生活中的种种“反常现象”和“悖论”正是对于经济学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的严峻挑战。(3)人类在具有自私特征的同时,也同样具有公正和利他的特征。行为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二)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三)对经济行为人稳定一致的偏好的挑战(四)对行为人的简单化理解的挑战小结: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行为经济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逻辑也欠严格,其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突破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把人的每一种选择分析清楚,似乎是在研究一张比例与原图一样的地图,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经济理论应该研究人类的共性而非个性,行为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分析人的实际经济行为及其结果――经济现象而另辟蹊径,为建立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经济学体系提供支撑点。其研究目的,即不是表明它们与传统经济学如何对立,也不是想证明传统经济学某理论如何错误。迄今为止,经济学各学派理论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其局限性。行为经济学能对一定时期内存在的经济现象作出其独立的解释,并能很好地解释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这就体现了该理论的独特价值。行为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Kahneman和Tversky(P)RIchardThaler(E)MatthewRabin(E)RobertJ.Shiller(E)AndreiShleifer(E)GeorgeA.Akerlof(E)Daniel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PrincetonUniv.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forhavingintegratedinsightsfrompsychologicalresearchintoeconomicscience,especiallyconcerninghumanjudgmentanddecision-makingunderuncertainty.AmosTversky传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个精密的数学模型构筑起完美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研究则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70年代,卡尼曼与特沃斯基(AmosTversky)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卡尼曼的获奖,有可能改变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一个人工资涨了100元,他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如减薪100元,那他肯定要问个明白,且感觉不舒服.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用于刻划理性行为;传统的经济学是一个规范性的经济学,教育人们应该怎样做.vonNeumann-Morgenstern.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则用于描述实际行为,人们实际是怎样做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前景理论有以下三个基本原理(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3)人们对损失更敏感(比对获得).RIchardThaler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7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行为金融创始人,被视为行为经济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主要贡献:心理账户MatthewRabin1989年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章主要贡献:自我约束RobertJ.Shiller1972年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耶鲁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院士、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Society)会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学术机构的客座教授。著作《非理性繁荣》AndreiShleifer1986年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章贡献:市场异象的解释GeorgeA.Akerlof1966年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诺奖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判断: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发生概率的时候,整个决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选择:人们在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挑选的。更深理解幸福的艺术:财富一定,增进幸福感课程体系:案例+实验教学考核:小论文THANKS!WelcomeCriticalComments.Email:xixiray.li@gmail.com行为经济学主讲:李晶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xixiray.li@gmail.com第二讲2007.3.25风险决策:大部分决策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的决策者应该如何做风险决策?1.期望值理论2.期望效用理论3.前景理论1.期望值理论测试:A.100%的概率得到800元人民币;B.70%的可能性得到1000元,30%的可能性什么都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项?请做出选择:AorB?测试:设想一下现在你初到深圳闯荡,赤手空拳,身无分文。但是你运气不错,刚到深圳就中了一个奖,奖励规则如下,只能从中选一个:A.确定性的得到1000元;B.摸球。摸到蓝色球,得到2000元;摸到红色球,什么都得不到。请做出选择:AorB?2.期望效用理论2.期望效用理论上面的测试,绝大多数人都会选A。这样的选择是理性的吗?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000元的效用并没有1000元的两倍那么大。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应该选择期望效用最多的那个选项,而不是期望值最大的那个。测试结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因为钱越多,增加一元钱可以带来的满足越少。3.前景理论规律之一:在得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规律之二:在失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偏好的。规律之三:人们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改变参照点,就可以改变对风险的态度。规律之四:人们通常都是损失规避的。规律之三:参照点案例:企业制定目标利润两种目标:(1)利润1000万(2)利润3000万两项投资方案:A.获得确定性利润2000万B.50%可能实现利润3000万,50%可能实现利润1000万规律之三:参照点测试1:假设你是市长,市里爆发了瘟疫,预计将夺走600人的生命。现在有两种救援计划:A.肯定有200人获救B.1/3的可能600人都获救,2/3的可能无人获救请做出你的选择:AorB?规律之三:参照点测试2:假设你是市长,市里爆发了瘟疫,预计将夺走600人的生命。现在有两种救援计划:A.肯定有400人死亡B.1/3的可能不会有人死亡,2/3的可能600人会死亡请做出你的选择:AorB?规律之四:损失规避测试1:假设你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不疼不痒,也没有其他症状,但却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让你在五年内突然死亡。万幸的是医学界研制出了一种新药,经过严格的科学鉴定和实验证明,这种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损害,但是吃了以后可以把由这种怪病引起的五年中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消除。请做出决策:你是否愿意花钱买这种药?如果愿意,那么你最多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规律之四:损失规避测试2:假设你身体很健康,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经过严格的科学鉴定和实验证明,这种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是一旦服用后,会使你在五年中有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请做出决策:你是否愿意服用这种药?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给你,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规律之四:损失规避在实验中,很多人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显然,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得失不对称性”。规律之四:损失规避的引申赋予效应:对于同一样东西,往往在得到时觉得不怎么值钱,而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价格要高于不拥有时购买它愿意支付的价格。解释:购买时,人的心理处于一个“得”的状态中;而出售的时候,心理处于一个“失”的状态中。人因此对“失”更加敏感,所以索价更高。商业运用:“无条件退货”的促销方式规律之四:损失规避的引申安于
本文标题:行为经济学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3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