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12.惊蛰由来惊蛰,原本称为“启蛰”。动物入冬后藏伏于土中冬眠,不吃不喝不动,古人称之为“蛰”。“启”是开启的意思,随着气温升高,泥土变得松软,冬眠的虫类感受到春天的阳和之气,打破原来的蛰伏状态,从土中钻出来活动,这就是“启蛰”。西汉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名字叫“刘启”,为了避讳汉景帝,就改称“惊蛰”,沿用至今。11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13.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1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此时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11二候仓庚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仓庚从一条枝桠跳到另一个,唱着“春来到”。何为仓庚?黄鹂也,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最为讨喜。111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14.惊蛰习俗1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在惊蛰日祭白虎的风俗,祈求用白虎的力量镇压蛇虫鼠蚁,以免招来灾祸。也有一说是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到惊蛰这天就会出来吃人。根据五行学说,白虎代表西方,就是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具有辟邪、祈丰等神力。如果按此来说,那么第一种说法更靠谱一些。当然不论哪种说法,祭白虎目的都是为自己赶走霉运带来好运。祭拜时,一般是使用小块生猪肉粘上猪血,放入纸老虎口中。1【惊蛰吃梨习俗】传说1: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1传说2:因为惊蛰这个节气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1传说3: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根本没有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如同是一种向往,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梨和“离”谐音,意思是要让病痛远离身体。1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1“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1忆秦娥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5.关于惊蛰的两首宋词:1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3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