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6)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2目录上机守则………………………………………………………3上机实验注意事项……………………………………………4实验一:操作地图与图层…………………………………….5实验二:地图符号化…………………………………………7实验三:符号库制作…………………………………………9实验四:专题图制作…………………………………………11实验五:数据编辑……………………………………………13实验六:屏幕跟踪矢量化……………………………………15实验七:网络分析应用………………………………………17实验八: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应用………………………19实验九:数据转换……………………………………………21实验十:三维建模与三维显示………………………………23实验十一:三维分析应用……………………………………25实验十二:创建Geodatabase…………………………………273上机守则1.学生必须按指导教师安排的上机实验时间进入机房上机,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进入机房。2.进入机房时必须穿上鞋套,否则不得进入机房。3.认真填写上机情况登记表,若遇计算机有异常情况,应先向老师汇报,不得擅自处理。4.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即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结束时须关闭计算机,关机时先通过Windows功能关闭系统,主机电源指示灯灭了以后再关闭显示器。5.禁止上机时玩游戏或从事与上机实验无关的内容。6.保持机房安静和整洁,不得携带食品、饮料进入机房,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杂物,禁止吸烟、大声喧哗或闲聊。7.爱护机房设施,严禁更改设置参数、添加口令或删除非本人文件。对于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他人上机者,将取消其上机资格。8.严禁私自拆卸配件或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一经发现,除要求按价赔偿外,将通报批评和取消其上机资格,情节严重者交有关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理。4上机实验注意事项1、上机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上机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上机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2、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严禁大声喧哗或玩游戏。3、认真填上机实验记录,不可潦草,填写内容包括上机实验时间、地点、实验主要内容、步骤及完成成果说明等。4、独立完成上机实验内容,实事求是,严禁抄袭他人作业。若有弄虚作假现象,该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实验结束时,应向指导教师提交上机实验报告和有关成果,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关机和离开机房。6、按时上机,不准迟到、早退、旷课,有事须预先履行请假手续,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5上机实验一、操作地图与图层一、实验目的熟悉桌面GIS软件ArcGIS9.2,熟悉ArcMap的窗口布局及其菜单、工具的功能,掌握地图文档与图层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内容:1.熟悉ArcMap的菜单和工具;2.地图文档的创建、打开与保存;3.地图模板的使用;4.图层的添加和基本设置。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9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6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打开Arcmap。(2)新建一个文档,选择需要的地图模板。(3)添加数据。(4)查看图层属性表。(5)打开图层属性,进行相关属性设置。(6)保存实验数据。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78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1)模板选择。(2)图层相关数据设置。4.指导教师评阅9上机实验二、地图符号化一、实验目的掌握ArcMap里地图符号化方法的类型及其使用;掌握图层标注的几种方法。二、实验内容:1.符号化方法的使用,单一符号、分类符号、分级色彩、分级符号、比率符号、组合符号等方法的实现;2.图层的标注,手工标注、自动标注及链接标注。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11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10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打开arcmap,添加数据。(2)打开图层属性,进行单一符号设置。(3)分类符号设置。(4)分级色彩设置。(5)分级符号设置。(6)比率符号设置。(7)组合符号设置。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11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有的符号化存在着源数据数量众多,不适合符号化的问题。12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三、符号库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符号库的引用、制作与输出。二、实验内容:1.为当前地图文档添加系统自带的符号库文件;2.符号库制作,自定义一个符号库文件,并为其制作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3.符号库输出,将制作好的符号库以文件的形式输出保存。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11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13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为地图文档添加系统自带的符号库文件;(2)自定义一个符号库文件,并为其制作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3)将制作好的符号库以文件的形式输出保存。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1415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四、专题图制作一、实验目的熟悉地图整饰的内容,掌握专题图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二、实验内容:1.按照美国各洲的1990年人口密度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来表达。要求分716个等级来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2.添加并合理设置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等辅助要素。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ArcTutor/Using_ArcGIS_Desktop四、上机时间、地点3.学时:2学时4.时间:第11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7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添加图层;(2)按照美国各洲的1990年人口密度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来表达,要求分7个等级来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3)添加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等辅助要素。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1819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1)比例尺选择;(2)图例制作;(3)统计表制作。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五、数据编辑一、实验目的熟悉ArcMap数据编辑的流程,掌握ArcMap中各种编辑工具条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辑工具条的添加与设置;2.要素的创建,创建点状、线状、面状要素;3.要素的复制、删除、移动、合并与分割等;4.要素接点的捕捉、添加、删除、移动;5.属性数据的编辑;6.拓扑的编辑。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12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20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工具条的添加与设置;2.创建点状、线状、面状要素;3.要素的复制、删除、移动、合并与分割等;4.要素接点的捕捉、添加、删除、移动;5.属性数据的编辑;6.拓扑的编辑。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212223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属性传递和拓扑编辑的运用还不太熟练。24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六、屏幕跟踪矢量化一、实验目的掌握地图矢量化的实现方法,掌握GeoReferencing、ArcScan模块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Shapefile文件的创建与设置;2.影像图的配准;3.屏幕跟踪矢量化。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ArcTutor\Editor\ExerciseData\Digitizing\DigitizingFeatures.tif)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2学时2.时间:第13周、星期四、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25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Shapefile文件的创建与设置;2.影像图的配准;3.屏幕跟踪矢量化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262728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七、网络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ArcGIS中网络分析模块的使用。二、实验内容:29在数据库City.mdb里有网络数据集City(包含有城市交通网net,商业中心place,网络接点city-net-junctions等要素)。请利用网络分析功能完成以下任务:1,在网络中任意指定两个商业中心,分别求出在距离最短,时间最短两条件下的最佳路径;2,给定访问顺序,找出从起始点出发,逐个经过访问点,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3,分析障碍的设置对最佳路径选择的影响。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由教师提供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14周、星期二、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30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加载数据;2.在网络中任意指定两个商业中心,分别求出在距离最短,时间最短两条件下的最佳路径;3.给定访问顺序,找出从起始点出发,逐个经过访问点,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4.分析障碍的设置对最佳路径选择的影响。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31323334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设置障碍的时候,我发现后面还有几个功能,但是我不会使用。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八、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功能的使用,能利用该分析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35二、实验内容:现有城市道路图(roads.shp),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学校分布图(schools.shp)等数据,要求通过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功能来寻找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1,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值由fanwei字段确定);2,距离学校在1500米内;3,距离特定道路(FID值在10到30内的)200米以外,以减少噪音污染。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由教师提供四、上机时间、地点3.学时:2学时4.时间:第14周、星期二、第9-11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36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加载数据;2.通过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功能来寻找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1)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值由fanwei字段确定);(2)距离学校在1500米内;(3)距离特定道路(FID值在10到30内的)200米以外,以减少噪音污染。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37383940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九、数据转换一、实验目的熟悉ArcToolbox的基本功能,能通过ArcGIS的相关模块来实现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二、实验内容:1.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CAD等格式数据间的相互转换;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时间:第15周、星期二、第3-4节课3.机房:地坤机号:其他成员:41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CAD等格式数据间的相互转换;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424344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十、三维建模与三维显示一、实验目的熟悉三维分析模块的功能,掌握表面模型的创建与显示方法。二、实验内容:1,TIN表面模型建立,通过含Z值的点文件生成TIN模型;452,GRID表面模型建立,通过含Z值的点文件生成GRID模型;3,TIN三维显示,分别采用高程、坡度、坡向、三角边、接点高程来显示TIN表面;4,GR
本文标题:《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6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