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燕歌行》ppt课件(修改版)
《燕歌行》高適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层次结构•2、理解本诗表达的多重主题•3、分析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边塞诗歌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高適(700-765)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在当时与岑参并称“高岑”。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据史料记载,最早用这曲调填写歌词的是曹丕。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旷怨之情。曹丕以后的以“燕歌行”为题的诗歌,主题大多也都是“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吴竞《乐府古题要解》)。高适沿用了这个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原文1-8句】——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chuānɡ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汉家:指代唐朝。烟尘:烽烟尘土。在东北:指在东北方向。汉将辞家破残贼:唐军将士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准备前去歼灭凶残的敌人。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看重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天子非常赐颜色:天子,指皇帝;非常,不一般;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摐chuānɡ金伐鼓下榆关”:描写出征时的声势浩大;摐chuānɡ,撞击;金,古代军中的乐器;伐,敲打;鼓,战鼓;下榆关,朝山海关进发;下,去、到。“旌旆逶迤碣石间”:描写唐军出征时军容整肃。旌旆:军中各种旗帜。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曲折。碣石:碣石山。“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这两句写战事紧迫,戍唐军校尉派人火速送来了紧急情报,敌人已在狼居胥山燃起了战火。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一、二句的意思是,皇帝也非常赏识男儿到边境杀敌立功的志气与行动。三、四两句是议论,说明男儿辞家破贼,报效国家,原是大丈夫本色,皇上对此非常赞赏。五至八句描写唐军出征途中声势浩大,军容整肃,而前方军情紧急。5——8句四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两句紧承开头四句,描写唐军穿荆爬谷,浩荡出发,军旗飘扬,逶迤前行,十分壮观。后两句写军情紧急渲染气氛,为下文即将展开的战斗场面作铺垫。本来这次增援就十分紧张,行军途中又接到告急文书,可见情况之急迫。“羽书”已十万火急,用了一个“飞”字更见形势之紧迫,迫在眉捷。“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不仅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也紧紧吸引着读者的兴趣,被提到嗓子眼上急于了解下情。•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明确】“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明确】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原文9-16句】——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山川萧条:边境的景色非常萧条荒凉。极:穷、尽。胡: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是一种不尊敬的说法。凭:凭借,依仗。凌:凌辱、欺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犹如狂风夹杂着暴雨而来。战士军前半死生:军前:阵前,战场上。半死生:死者一半,生者一半。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军们还在饮酒行乐,还在营帐内看美女唱歌跳舞。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唐军失败的悲壮景象。力尽关山未解围:兵士们竭尽全力,还是没能解除敌人对边境城堡的攻势。这两句描写战士心理,誓死保卫国家,但这次增援还是失败了。•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明确】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原文17-24句】——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铁衣:盔甲,这儿指代士兵。辛勤:辛苦。玉箸zhù:玉做的筷子,这儿比喻思妇的眼泪。应啼别离后:是倒装句,“别离后应啼”,是说家中的妻子恐怕在与我分手之后就一直在流泪哭泣。城南:总指家乡妻子的住处,不是确指。欲断肠:少妇们伤心到了断肠的程度。表伤心程度非常深。征人:士兵。蓟:古代有蓟州,在天津西北,这儿说蓟北,是泛指边塞。回首:白白地回首,意思是回头远望家乡也枉然,并不能慰藉胸中的浓郁相思。空回首:回家看也没用。飘飘: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苍茫:形容荒凉。无所有:一无所有。杀气:战争气氛。三时:早晨、中午、晚上。作阵云:化作战云,也就是一天到晚经常要打仗。寒声:使人听了心寒的声音。刁斗:是古代军队煮饭的铜锅,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来敲击报更巡夜。•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明确】用两面对照法来写,将遥遥万里的战场“征人”和老家“思妇”连在一起。一个“久”字突出征战之长,“断肠”突出痛苦的程度之深,“空”表现其失望和无奈。既生动描写了征人思乡、分离之苦的景象,又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感受。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原文25-28句】——苦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相看白刃血纷纷:指战斗结束以后,士兵们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刀刃上都是鲜血。纷纷:表示多。死节从来岂顾勋:意思说,为报效国家而死,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功名利禄。君不见:这三个字在唐诗歌行体中经常见到。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是表示他们胸中的怨恨,又是表现他们的希望,希望能有一个体恤他们苦衷、关心他们的“李将军”来共同作战,这种希望非常合理。相看白刃血纷纷,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死节从来岂顾勋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犹忆李将军。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通读全诗,思考:诗歌原序中的“感征戍之事”包括哪些方面?1、“感”唐家声威。2、“感”思乡盼归之情,征战之苦。3、“感”军中苦乐不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事:战争人:将帅士卒征人思妇景:塞外秋景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结局)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1、战争的起因2、如何理解:“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第一层三读诗歌,解读分析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中的飞和照说明当时战争的情况如何?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夸张)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第一层: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4“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对比手法——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之情)第二层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6“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什么景?景的特点?有何作用?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你
本文标题:《燕歌行》ppt课件(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9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