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95萨缪尔森《经济学》-微观
《ECONOMICS——MICROECONOMICS》—PaulA.Samuelson《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1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导言(一)经济学的定义、分类与主题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2.经济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分:(1)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个人的行为。创始人是亚当斯密。(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创始人是凯恩斯。根据研究范式分:(1)实证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经济社会的事实。(2)规范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3.经济学的主题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在不会使他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二)经济学的逻辑:由于经济关系通常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变量,很容易混淆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误判政策对经济的真正影响;所以,我们必需警惕各类常见的思维谬误,如:1.将事件的发生次序理解为因果关系。2.考虑某一变量时,不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3.认为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如此。B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一)问题的内容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诸多可能的劳务和物品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2.如何生产: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技术。3.为谁生产: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二)解决问题的制度模式1.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端情况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活动施加任何影响。2.指令经济:一种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决策的经济制度。3.混合经济:既带有市场经济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成分的经济制度。C社会的技术可能性(一)投入和产出1.概念: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品和劳务。2.投入(生产要素)的分类土地(自然资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来源于大自然的赐予。包括土地、能源、水等。劳动:人们花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包括机器、道路、电脑、建筑物等。※注意:生产要素都是指实物,不包括生产中的货币资本。(二)生产可能性边界(PPF)1.PPF的定义: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2.PPF的应用:《ECONOMICS——MICROECONOMICS》—PaulA.Samuelson《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2图1-1:经济增长使PPF向外移动(a)尚未发展的国家很贫穷。它必须把几乎所有资源都用于生产食品,而只能享用很少的奢侈品。(b)投入增加和技术变革使PPF向外移动。经过发展以后的国家从A点移至B点,与增加的奢侈品消费相比,食品消费增长很小。图1-2:经济学必须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选择(a)贫穷的未开发的社会,产出仅能糊口,很少有剩余来提供公共物品。(b)现代化的繁荣的经济,选择把较高的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公用品和政府服务的支出。图1-3:为增加对未来的投资,需要牺牲目前的消费一个国家可以选择或者生产目前的消费品(面包、音乐会),或者生产投资品(比萨烤箱和音乐厅)。(a)在开始时,三个国家生产能力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边缘,如左图所示。但是,它们的投资率不同。A1不为将来投资(仅仅更换机器)。A2适度地避免消费,并作轻微的投资。A3通过个人牺牲或投票决定,投资很多而牺牲了很多目前的消费。(b)若干年后,投资较多的国家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A3向外大大扩展了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缘,而A1的生产可能性边缘则根本没有移动。(三)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一种东西所放弃的最好东西。机会成本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即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清楚真正代价是什么。(四)效率与非效率:1.效率:当经济体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前提下生产出更多的另一种产品,即当选择点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时候,我们说这个经济体是有效率的。2.非效率:当经济中存在未利用的资源时,该经济体决不可能位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而是处于其边界之内的某个位置。这种情况称为低效率。=====================================第二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A市场是什么(一)市场是什么1.市场的定义: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它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来协调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2.价格:即物品的货币价值。价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商品的条件。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价格还是一种信号,从而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当消费者需要更多数量的物品时,该物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向生产者传递供给不足的信号,鼓励生产者生产更多产品。同理,这个适用于消费市场的道理也适用于生产要素市场。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代表了所有不同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在这个平衡点上,市场找到了均衡价格,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从而达成了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二)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出于利润最大化的《ECONOMICS——MICROECONOMICS》—PaulA.Samuelson《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3动机,企业会离开因为消费者需求小而导致利润低或亏损的行业,也会受高利润的吸引转而生产需求较多的物品。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技术,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点。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要素市场决定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水平。因此,收入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要素的数量和价格。(三)市场的决定性因素1.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个点之间进行选择,决定社会资源的最终用途。2.资源与技术:技术和资源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对消费者的选择构成了一种基本约束。B贸易、货币和资本(一)贸易、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与18世纪的经济相比,今天的经济所依靠的主要是个人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广泛的贸易网进行协作。1.专业化:是指让个人或国家各自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种(或一系列)任务——这就使得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能够发挥其特殊技能和资源优势。从而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2.劳动分工:将生产划分成许多细小的专业步骤或任务,每一个人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而非全部。3.贸易:专业化带来的高效率催生了人们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复杂的贸易网。不同的人或国家专门从事于某些领域的生产,然后,自愿地用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这种行为能够极大的增加消费品的范围和数量,并提高所有人的福利。(二)货币: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即我们购物时所支付的现金和支票。货币还是一种能够便利交换的润滑剂。当人们信任并接受货币作为物品和债务的支付手段时,交换才能顺利进行。(三)资本1.概念:美国等发达工业经济大量使用建筑物、机器和计算机等,这些生产要素称为资本(capital),即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的投入品。2.消费和资本积累的权衡:节制眼前消费以备未来消费,那么社会就能够将资源用于新的资本形成。较多的资本存量会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移,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C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所行使的职能主要有三项: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一)效率1.效率的概念:经济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必须由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来判断。如果生产要素的配置能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而任何要素的重新组合只能减少这种效用,那么这个社会已处于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也就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2.完全竞争市场:指没有一家企业或一位消费者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这样的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使社会净福利最大化。3.市场失灵: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其假定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缺乏效率,即市场失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完全竞争或垄断:(1)概念: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我们就认为出现了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的极端情况便是垄断——惟一的卖者独自决定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2)不完全竞争的后果:导致价格高于成本,消费者购买量低于效率水平。过高的价格和过低的产出,是伴随不完全竞争而来的非效率的标志。外部性:也称溢出效应,指的是强加于他人的成本或效益。一个行动可能在市场交易之外有助于或有损于其他人的利益,也即存在着根本不发生经济支付的经济交易。※公共品:正外部性的极端情况是公共品。公共品是指这样一类商品: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如国防。(二)公平: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取决于要素市场的供给,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大小。由此导致的收入分配可能会同公平《ECONOMICS——MICROECONOMICS》—PaulA.Samuelson《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4的结果相悖。要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政府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累进税:相对于低收入者而言,对富人按更高的税率征税。2.转移支付:由于低税率并不能帮助那些根本没有收入的人,因此政府可以进行转移支付,即向私人支付货币。(三)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1.商业周期: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它就不时地受到通货膨胀(价格上升)和经济衰退(高失业率)的周期性困扰。这些波动被称为商业周期。2.商业周期的控制:由于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的思想贡献,我们知道了如何控制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通过审慎地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就能够影响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水平。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以下两种:财政政策:税收权力和预算支出权力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第三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A需求(一)需求曲线1.概念基本概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张需求表(demandschedule)或一条需求曲线(demandcurve)来表示。市场需求:代表的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的需求量加总而得到的。2.需求向下倾斜规律概念: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同理,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需求向下倾斜的原因(1)替代效应: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我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当牛肉价格上升时,我们可以多吃鸡肉)。(2)收入效应:当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穷了一些。削减消费开支是很自然的。3.需求曲线背后的因素:给定一个价格,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需求量。平均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是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当人们的收入上升时,即使价格不变,个人也会倾向于购买更多数量的几乎任何物品。市场规模:加州3500万人口购买的苹果和汽车,可能是罗得岛州100万人口购买数量的35倍。相关物品的价格及其可获得性:相关物品会影响该物品的需求。尤其是替代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替代品是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物品,如玉米片和麦片。如果替代品B的价格下降,则物品A的需求会趋于下降。个人和社会的偏好:爱好代表众多的文化和历史因素。它们可以反映出真正的心理或生理需要,也可以
本文标题:95萨缪尔森《经济学》-微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4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