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36《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纵波(2)、类型:横波(P波:Primarywave)(S波:Secondarywave)分类共同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地震波纵波横波特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体、气体较快固体较慢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1、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们站在地面上是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还是感觉到左右晃动?2、海底发生地震时,我们站在船上是感觉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晃动?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活动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莫霍界面附近,地震纵波、横波波速迅速上升;古登堡界面附近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因为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说明地幔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外地核可能是液态,而在5100km处P波波速增大了,物质状态由液态转为固态,所以内地核是固态。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水圈地球的外部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组成有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划分依据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的比较,软流层的位置、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2个不连续面1.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解析】选A。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其厚度不均。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大陆部分比大洋部分厚;地球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在四个选项中,海拔最高的为青藏高原。2.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A.极光——大气层B.流星现象——大气层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D.蝗灾——水圈【解析】选D。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磨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断裂,发生地震;蝗灾发生在生物圈。课堂练习读下图,完成3~5题。3.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本文标题:36《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4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