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1章教育概述萌芽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即四书五经)《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等。《雄辩术原理》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孔子及其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庶、富、教”的观点,并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的观点。•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提出“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教育内容:“文、行、忠、信”。孔子及其教育思想•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关于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榜样示范法孟子及其教育思想•被称为亚圣。•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是“教育”一词的最早出处。•他提出了“持志养气”、“舍生而取义,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反求诸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学记》及其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考核分小成和大成两段•提出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学相长原则:“学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预时孙摩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为善之为摩”;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荀子及其教育思想•提倡性恶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朱熹及其教育思想•他把荀子“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话作为自己的宗旨,•指导学生的修养方法,可以归纳为“立志”、“主敬”、“修养”、“省察”。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善”是他的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也叫“产婆术”,•“教育不是漏斗,而是火柴棒”。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其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灵魂说”,实施体、德、智三育;并提出美德就是中庸,“自由教育”和“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教育家与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英国教育家洛克,著有《教育漫话》,白板说,教育万能;•法国教育家卢梭,著有《爱弥儿》,自然主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著有《教育论》;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3夸美纽斯及其教育观点•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洛克及其教育思想•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三种教育,即健康教育、德行教育和学问方面的教育•“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卢梭及其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公民。•培养自然人的途径: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裴斯泰洛齐及其教育思想•他一生从事贫民教育工作•教育目的:发展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要素教育的思想•主张教育过程心理化。康德及其教育思想•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也是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被后人称为“科学的教育学之父”。•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选择目的与道德目的。•第一次提出“教育性原则”。•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而成为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代表。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选与改组”。•论课程与教材:提出活动课程和“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被称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连带学习”。4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美育代宗教”,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提出“五育并举”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毛泽东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社会即学校”(社会就是一所学校,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学生);“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毛主席亲笔为他题写悼词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它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许慎,《说文解字》,是最早对教育进行解析说明的著作:“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之作善也”。•斯宾塞,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大学》,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明,在止于至善”。•《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学分化时期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著作;•克鲁普斯卡亚,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凯洛夫,著有《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父母必读》,提出集体主义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平行性原则。教育学分化时期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提出教学五条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他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理论。•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并提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教学目标。•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2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5教育的要素和属性•教育要素指构成教育的必要因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主要由教育内容构成)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体现在:首先是教育的永恒性,其次是教育的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和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野兽也有教育。•人类的教育起源于生物的生存竞争本能。教育是一种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等。•否认了社会性和目的性。是错误的。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否认了社会性和目的性。是错误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生产劳动。•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劳动为教育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苏联教育家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米丁斯基,我国学者曹孚、王天一等。学校教育的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学校教育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原始教育形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具有生产性。•第二,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第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6奴隶社会教育•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我国夏朝出现了名为“庠”、“序”、“校”等的早期学校。•欧洲奴隶社会教育体系分为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军人和武士,后者则是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第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小奴隶主;第三,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四,教育具有阶级性;第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教育•教育内容以“四书”和“五经”等儒学的学习为主,把培养统治阶级和君子作为教育目的。•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体系包括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第一,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第二,教育的科学性;•第三,教育的世俗性,教育与宗教分离;•第四,教育的国际性;•第五,教育的终身性;•第六,教育的革命性。第2章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基本功能发挥的可能结果:正功能、负功能、正负功能兼具。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第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第三,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第五,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7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对其它一切因素都起着决定的作用,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相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增强;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五个方面。人的发展的动力观•内发论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由机体成熟程度决定。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外铄论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源于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华生、洛克。•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可能性;社会环境是现实条件;良好的教育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主观能动性是内因,是直接动力。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不起决定作用。认为遗传因素决定人的发展,夸大了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错误的。•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8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但不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是错误的。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其代表人物洛克与康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是错误的。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策(☆☆☆☆☆)•在心理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1)过度关注自我;•(2)情绪的两极性;•(3)性别的角色混乱;•(4)人格冲突;•(5)人际关系冲突;•(6)性心理问题等。第3章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发展,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态:双轨制(西欧)、单轨制(美国)和分支型学制(前苏联)。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源于资本主义时期的德国。•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少数地区的“五三制”。•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9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学制沿革•壬寅学制,1902年颁布,是中国颁布
本文标题:中学科目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5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