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防刺/防弹工作原理“防弹背心”这个名字或会引起误解它可以抵御一切子弹。事实上,防弹背心的效能是以防护等级来划分的。低等级防弹衣对来福枪子弹和大口径手枪弹只能提供轻度(甚至没有)的保护(.22吋口径的长身来福枪子弹则属例外;大部分的防弹背心都能有效防备这种低威力的子弹)。总的来说,一般防弹背心都能良好地抵御以手枪发射的手枪子弹(当然具体情况视乎防护等级而异)。防弹衣中更可以置入金属(钢或钛)、陶瓷或聚乙烯材料的硬质保护板,以对某些致命部位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些硬质保护板能有效防护所有的手枪子弹和某些来福枪子弹。军用的防弹背心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因为没有这些保护板的软质防弹衣根本不能有效地抵挡几乎所有的军用来福枪子弹。而北约的共同研究轻武器技术(CRISAT)计划对防弹衣的标准,更规范其中必须置入钛金属板。实际上,防弹衣并不能直接的把子弹挡回去,而是利用防护材料把子弹的作用力分散到整幅体表的较大面积区域内,将它的动能吸收,使其尽量在穿入人体之前就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亦会因子弹变形,而进一步降低它的穿透力。尽管防弹衣能够避免子弹穿入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但中枪者的身体仍然无可避免地因吸收了子弹的能量,而受到钝伤。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枪者只会于中枪部位出现瘀斑而已,但有时仍会出现局部严重的内部创伤。当然,相对而言,这种受伤远比被一颗子弹打进没有穿防弹衣的人体时,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较为轻得多。多数防弹衣对于箭、冰锥或刀之类锐器的捅刺并不能提供多少防护作用,因为这些锐器的作用力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令其尖端得以刺穿用防弹纤维所织成的防护层。不过现时某些特制的防弹衣,由于使用了Dyneema®等特殊材料,所以对锐器的捅刺和砍劈可提供一定的防护。现时这类防弹衣多被用作保护执法者和狱警而使用。历史由于火器在中世纪后期的出现,为抵挡那些自早期火器射出的金属弹丸,当时不少骑士和贵族均购买新的胄甲。而当时那些制造铁匠会向胄甲开枪,若能在胄甲上只留下一个凹陷的,即证明了它的防弹能力。最早出现的软式纤维防弹背心是以蚕丝编织而成的,于十九世纪末期由当时的芝加哥神父嘉斯玛‧萨嘉兰(CasimirZeglen)开发出来。该防弹背心厚约1/8英吋,内为四层丝质编织物,因使用上这昂贵的物料而价值不菲(于1914年时售价约为800美元一件,这相当于2005年的15,000美元)。这种昂贵的防弹背心在当时能抵御由黑色火药手枪所发射出来较慢速的子弹。1914年6月28日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奥地利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行刺事件,这位当时的奥匈帝国继承人当时便是身穿了一件类似的丝绸防弹背心,但行凶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却利用一把.32口径的柯尔特自动手枪(非使用黑色火药)击中其没有受保护的颈项而令其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发展出数款防弹衣,其中包括一套由一块胄甲和头盔组成、以镍铬钢合金材料制成的波斯特体盾(BrewsterBodyShield),能抵御当时的英制刘易斯式机枪子弹(约每秒2,700呎,即820米/秒);但它却很重,约40磅(即18公斤)。另一款防弹衣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于1918年2月设计。其胸甲是参照一些十五世纪时的胄甲设计而成,重量达27磅(即12公斤),穿着人士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并发出金属碰撞声。另一款是以皮绳将钢片串起而成的背心,钢片互相重叠,重量为11磅(即5公斤);这设计较为贴身,而且穿起来亦较舒服。至1920年代末期到1930年代初,美国的犯罪份子开始穿著一些以棉垫和布料所制造较便宜的防弹背心犯案。这些早期的防弹背心基本上能抵御每秒1000呎以下(约300米/秒)较慢速的手枪子弹的攻击,这包括当时的.22、.25、S&W.32LR、S&W.32、.38和.45各口径的子弹。因此而逼使如联邦调查局等执法机关改用新开发具更大威力的.357麦林子弹以作抗衡。稍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阶段,美国不断的在国内研究供步兵使用的防弹背心,可是它们大都太重,不单和当时的装备不匹配,也同时影响了穿著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对步兵专用的防弹衣研究只好停止,焦点亦转移到研究给空勤人员使用的高射炮防护背手(Flakjacket)。这些高射炮防护背心由尼龙制成,能抵挡高射炮炮弹碎片,但仍无法抵御.38或.357口径麦林子弹。日本在二战期间亦制造了数款步兵防弹背心,但没有被正式使用。一直到1944年中期,美国重新启动对步兵防弹背心的研究,最后为美军生产了一批防弹背心,其中包括T34、T39、T62E1、M12等型号。对于苏联红军而言,他们也开发出一些防弹衣,例如SN-38、SN-39、SN-40、SN-40A、和SN-42各型号。型号中的'SN'代表钢金属材料,而数字则是指设计年份。这些款式中只有SN-42被正式投产。其包含了二块锻压钢板用以保护躯干正面和鼠蹊部位。这些钢板厚约2毫米,重约3.5公斤。这些防弹衣被供应给攻击工兵(SHISBr)及一些装甲旅的坦克步兵(Tankodesantnikam)使用。从实战经验得悉,在100至125米的射程上,纳粹德国著名的MP40冲锋枪配备的9毫米子弹没有能力穿透这款防弹衣。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尤其是如斯大林格勒之战,当时德军大量的使用了MP40冲锋枪。但因为这款防弹衣太重的关系,令它不适用于在开放战场冲锋的士兵。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方生产了数款防弹背心,包括M-1951(ChrissBody,2002),但这款防弹衣被批评:“(它)在重量上有很大幅度的改善,不过却不能成功的阻挡子弹和破片”(Military,2004)。因此,著名的凯芙拉(Kevlar)就上场了。但凯芙拉防弹衣也同样有其缺点:“如果大块的碎片或者高速子弹击中它,子弹的动能将对穿著者产生致命的钝伤”(Military,2004)。于是乎便有1994年的游骑兵胄甲(RangerBodyArmor)出现了,纵使这种现代防弹衣已被设计得更轻巧足以供战场上的步兵穿著,并维持著对步枪子弹的防护能力,但它仍有缺点:“它仍较一般步兵穿著的(PASGT)防破片防弹衣要重,而且亦不如后者般可对肩颈提供到足够的弹道防护”(Military,2004)。现时美国军方最新部署的装甲名为拦截者多用途防弹衣系统.尽管它也有缺点,但它能有效地抵挡所有类型的中、低速的子弹威胁。由凯芙拉编织而成的现代防弹背心由1975年开始均经美国警方进行了测试。自此以后,业界开发出除凯芙拉纤维外的许多新的纤维材料和织造方法,比如:DSM公司的Dyneema、Akzo公司的Twaron、Toyobo公司的Zylon(最近有争议称,据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这种产品失效速度很快,以至在保护性能上较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和霍尼威尔公司的GoldFlex。这些新型物料被标榜比凯芙拉更轻、更薄、更强的抵御能力,但与此同时也远为昂贵。
本文标题:防刺防弹工作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8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