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某物质时,会使它发光,发光的强弱与电流强弱成正比。电视是一种声像复合的传播媒介。从表达形式上看,电视与电影亲缘;从传播技术上看,电视与广播同源。电视是继报纸、广播之后的第三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技术演进的几个标志期为:电视实验、机械电视、电子电视、录像技术、卫星电视、数字电视。A、机械电视的发明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研制出机械电视。在伦敦的赛尔佛里奇百货商店,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一台用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B、全电子电视的发明C、录像技术D、彩色电视的发明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国际几种主要的电视传播制式:a.美国的NTSC制式(正交平衡调幅制)b.法国SECAM制(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c.德国PAL制式(逐行倒像制)E、卫星传播近地传播指的是无线电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主要是指中断波段级调频波的显现电广播模式。近地传播方式受到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被动式卫星(无源卫星)→主动式卫星(有源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富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无源卫星”没有电源,只能通过信号反射,跨越地表阻隔的障碍,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接收,从而实现无障碍通信,但不能处理信号,效率很低。是典型的被动式卫星。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F、数字传播(1)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①数字声音合成技术②数字高清晰度电视③数字无线电广播④数字直接广播卫星服务(2)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①节目数量的变化30-50套节目→500套节目②媒介性质的变化不仅能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听广播,获取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视购物、交水电费。电视从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变成一个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撑平台。③接受方式的变化从转瞬即逝的线性传播变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喜爱的节目的非线性传播。二.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电视事业的开发1936年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2.战争期间的电视战争期间,除美国和德国外,其余国家的电视全部停播,而美国的电视业也处于”停滞“状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繁荣1952年”冻结“政策解除后,美国电视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走向繁荣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我国电视史上品牌最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1979年1越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补酒”广告的播出宣告了我国电视广告传播的诞生。三.现代电视传播的时代特征(现代广播电视的含义)1.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区域传播的新媒体(1)现代技术创造了跨区域传播的条件人造卫星与因特网的出现,为全球“无时差”传播提供了技术可能(2)市场环境提供了跨区域传播的可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地位和巨大市场成为充满诱惑力的蛋糕广播电视想也的激烈竞争和体制改革促使媒介产生“做大做强”和“抢占市场”的欲望广播电视手中的“分众化”趋势和各媒体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重新划分领地的要求2.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媒体发展的新媒体(1)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内容形式上的互补融合(2)广播电视与多种媒体在产业经济上的互补融合3.现代广播电视是跨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四.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以开放为先导的市场适应观念以创新为指导的整合传播观念以竞争为支撑的协作发展观念以服务为任务的受众本位观念第二章电视传播媒介论一.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1.电视传播的技术本质(1)电视的发展依赖于技术(2)电视的传播效果受技术影响(3)电视是技术艺术媒体(相辅相成)技术对电视具有推动作用,电视对于技术也具有反作用。电视推动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人们的科学观,推进新的技术发明和科技交流。科技与电视传播互相制约和促进,密不可分。同时,电视也是一个艺术媒体。电视的传达在于电子技术和声像符号形态的相辅相成。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是硬件;艺术寄生于技术,是软件。两者彼此兼容并蓄,共同孕育了一个优生儿:电视——一种技术化的艺术形式或技术化的文化形态。“看得着”靠技术,“看的好”靠艺术。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生产过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仅是一种促进作用。信息总是在一定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产生的。2.电视传播的媒介特征(1)即时传播的现场性电视是声画一体的传播媒介,声音和画面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也能从两个渠道全面地还原现实,较之广播更具冲击力和现场感。因此,声画双重信息传播形态成为电视传播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基础。电视传播的现场感意味着:即时和全息。“即时现场传播”。仅有“现场”,电影也具有同样特性,仅有“即时”广播的传播速度更快。(2)互动传播的参与性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传播引导受传者参与信息的认知和接受;受众真正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之中。电视传播恰恰提供了这两个层次的参与机制。电视接受的现场参与性有三种层次:日常收看的心理参与:如观看新闻节目、实况录像节目等,是一种异时异地的现场体验;现场直播的场外间接参与:如收看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实时异地的现场体验;进入演播现场的直接参与:如参加“开心辞典”、“幸运52”,是一种实时实地的现场体验。心理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现场参与性(3)节目收视的选择性(随意性、家庭性)电视的观看方式是家庭收看,这带来了伴随收看、集体收看和选择收看的收看特征,与报纸、电影等方式相比,其随意性较强。3.电视传播的艺术审美特征(1)兼容性电视传播的兼容性体现在:艺术形态上的多样性;媒介形态上的兼容性;传播付好的综合性(2)逼真性(3)运动性运动性是电视区别于照相、绘画等表现形态的根本特征。电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进行结构电视的动态包括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层次4.电视传播的弱点(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试听传播、易显浅显二.电视传播的媒体博弈1.电视与其它大众媒体的竞争(1)电视与纸媒体的竞争电视的出现对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纸媒体提出挑战,与纸媒体在各个层面展开竞争,并迫使这些纸媒体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传统纸媒体具有选择性强、保存性强的优势,可以反复阅读,在深度报道等内容的传播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2)电视与电影的竞争二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电视逐步在与电影的竞争中占上风。电影在上世纪发动了一场以全彩色、大投入为基础的针对电视的市场攻坚战,但无奈败北,电视以其亲和力和贴近性赢得了胜利,但电影独特的观影体验是无法替代的,看电影这种行为的仪式性,以及在黑暗的影院中享受独自一人观影的体验,还有只在电影中存在的超越现实的快感,是电视无法比拟的。(3)电视与广播的竞争电视出现之后,广播曾一度被认为可能消亡。但凭借其传播迅速、接收便捷的特性,广播抢占了出行者这个市场,并朝着专业化频道发展。(4)广播电视和第四媒体的竞争网络传播具有综合性强;交互性强;广容性强的优势。做为新兴媒介,它对电视媒体形成极大冲击。但它在权威性和严谨性上尚有欠缺。2.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1)当代世界电视行业的区域格局广播电视行业的三级市场格局全球市场国家级市场地区级市场以欧美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广播电视事业称霸全球。(2)中国电视行业的竞争格局电视竞争体现在:频道之争、节目之争、人才之争、经营管理之争、技术之争3.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策略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就没提活力不断被重新激发的现实情况下,首先应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在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博弈策略无疑是整合与借鉴。这种整合与借鉴的基础在于三大媒介之间业已存在的互补性。在整合与借鉴中,电视媒体将从各种媒体中汲取营养,构成自身的新“质”。(1)在结构上,构建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受众中心模式”,构建传播的双向体系。另一方面,整合互联网及其他媒介的优势,拓展电视传播交互空间。例如《超级女生》将电话、网络等手段引入到电视节目的传播中,加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2)在内容上,开辟多维联动的传播渠道多维联动能促使电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创新,在碰撞和相互学习中产生很多新的节目形态,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例如,杂志型电视节目就是基于杂志媒体的板块式结构方式而形成的。(3)在体制上,建立多向整合的运营机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借鉴、整合,最终要归于媒体本身的机构融合。夸媒体、跨行业发展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的媒介大兼并。第三章电视传播系统论第一节电视传播的系统构成电视传播是一个系统整体,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按照与播出平台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两种模式。1.从传播机构的属性看,电视传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1)电视传播受到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比如一定意识形态的灌输,或阶层利益的代表等。传播与政治系统的关系:信息传播影响政治决策、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等,甚至许多政治人物及其战略构想的实施都是依靠媒体而获得成功的;同时,媒介机构又受制于政治体制及其政治格局,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大众媒介的活动空间及其功能的实现程度和范围必然受政治系统的制约,一定程度上是受其支配的。传播与文化系统的关系:传媒本身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政策制约传媒发展;传媒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我国正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及其试点工作,就是包括了新闻传媒业在内的一种体制改革探索。(
本文标题: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8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