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课“一步之遥”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三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向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4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盗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睡觉:最普遍的现象,几乎没有哪个学生敢说自己上课没有打过瞌睡。玩手机:现在手机便宜又方便,学生们人手一个,上课无聊,和朋友发发**貌似也不错听MP3音乐:听音乐可以彻底隔离教授们的“念经”,是众多同学们的首选。吃东西:这个比较容易被发现,适合胆大而没吃早饭的同学。一大早还没睡醒就上课,肚子饿哪还有精力学习,吃点东西无可厚非嘛,体谅体谅。如此行走!其他生活中的常见不良行为考试作弊,欺骗家长向同学借钱并拖欠不还威胁同学,欺负同学不想学习,只想着轻松享乐和校外社会闲散人员来往打架,逞强好胜爱占小便宜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公然违反校规,对自己不约束,自私随意破坏纪律随意给别人取绰号,或乱说别人坏话思考:不良行为有什么危害性?小林和小华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由于受网络游戏的诱惑,无心学习,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而且还由迟到、早退发展到逃学、旷课。只要有钱他们一定会拿去网吧消费。为了上网,他们由自己省钱发展到主动找钱,多次向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钱物。后来发展到入室行窃,而且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最后,他俩为了弄到更多的钱,持刀抢劫一位老大爷,并将老大爷砍成重伤。分析小林和小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1)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2)逃学、旷课---强行向他人索要钱物---多次入室盗窃---持刀抢劫,从小林和小华行为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说一说1.不良行为有:逃学、旷课;严重不良行为有:多次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多次入室行窃;违法犯罪行为有:持刀抢劫、将老大爷砍成重伤。2.得出结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什么是违法行为1它包括哪些方面?2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3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4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5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1.违反宪法的行为:强迫他人不得信仰宗教、剥夺他人的合法选举权等。2.违法刑法的行为:抢劫他人财物、故意杀害他人等。3.违反民法的行为:出售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拾得大量财物,拒不归还等。4.违反行政法的行为:酒后驾车,违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说明: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犯罪的三个特征:(1)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触犯刑法的行为;(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一)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情节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行为;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二)联系:(1)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要受到法律制裁。(2)两者有密切联系,一般违法行为离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社会青年刘某搭乘公共汽车不买票,售票员让他补票,他不但不补,还辱骂售票员。在遭到周围乘客谴责后,他竟动手打人,使车内秩序混乱。回来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刘某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罚款和行政拘留的处罚。(1)请同学们找一找刘某有哪些行为是不妥的?(2)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行为?案例一:李某和女朋友在电影院发生了争吵,心情非常不愉快,于是将手中的报纸点燃扔进了电影院门口的垃圾桶里。(1)这是犯罪行为还是一般违法行为?(2)它是违法行为中的哪种违法行为?应受到什么处罚?案例二:案例三:一天晚上,张某闯入一废品收购站,用菜刀将废品收购站老板夫妇砍伤,从屋里翻出3000元现金后,仓皇逃离现场。不久,张某被警方抓获。张某无视国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劫取财物,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0年。(1)这是什么违法行为?为什么?(2)应受到什么处罚?(3)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的收获:1.经常检查、反省,远离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拒绝违法犯罪。2.在道德和法制社会,一个人不能随心所欲,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即不防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也不应该损害公共利益。3.大量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风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加强自我防范。特别报道报道员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在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89%。报道员乙: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分别占32%、22%、37%,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报道员丙:目前,全国管教服刑未成年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报道员丁:2007年,某城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进行了调查统计,从现有的不良行为看,经常吸烟者占69.7%,经常喝酒的占60.06%,有打架行为的占57.58%,有旷课行为的占49.86%,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08%,上课携带管制刀具的占41.6%。从犯罪类型看,抢劫罪居于首位,占51.79%,依次是故意杀人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等犯罪行为。作业布置:1.请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可以分为几种?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本文标题:思品课件 一步之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8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