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名称:利用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人:刘湘蓉一、课题的提出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却一直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这是因为其实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如果学习重要,那么做人更重要;如果学习成绩重要,那么学习习惯更重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趴在课桌上写字、书写马马虎虎、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抄错数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不少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纠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轻松快乐地学习。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迁移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历程和将来的社会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经历、体验与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四、具体实施方案.1、保证计算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准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准确”就丧失计算的意义。计算教学容易被教师忽视,认为比较简单而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而不动脑筋机械地练习,错误经常不断。当出现计算上错误时,一般都归罪于粗心。经常提醒学生:“计算时细心些”,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呢?学生计算出错,固然与概念不清,未能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有关,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老师要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十分重要。做数学作业时,要求书写格式规范化,如遇上两步以上的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做方程时要注意先写“解”字,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学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如:在计算25×4÷25×4时,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先算两个乘法,两积相等,因此相除结果为1;而在计算(5/8-1/24)×0时,学生容易急着要把8和24通分,而未能及时发现0乘任何数就得0。因此,计算题教学也要象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题目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验算。开始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多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教会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自然会更准确。.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万无一失,准确无误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旦有错必须及时纠正。现在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很少有自觉验算的习惯,只有在题目有要求验算时才写出验算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思考问题的习惯。2、坚持练习,培养恒心和毅力。毅力是成才者必需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目标和方向,当我们的方向选对了的时候,毅力就显得十分关键。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才会成功,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没有长期性,那就注定要失败。为了培养学生的毅力,我们可以为学生订立一些具体的、细小的目标,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奖励。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我们应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坚持长期练习,每天三、四道题,新授课时“突出法则重点练”,巩固课中“容易混淆的对比练”,日常练习“经常出错反复练”,还可以“多种类型反复练”,练习方式多样化。同时也能对知识进行迁移类推。这就需要经常反复的进行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长时间的练习中让学生明白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才会成功。3、要求速度快,培养竞争进取意识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我们就要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向学生提出计算要“准”而“快”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我们可以在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逐渐缩短练习时间,或者进行限时练习,还可以多举行一些小竞赛活动。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2到3分钟的口算抢答训练,如学完分数乘除法计算后,课前进行10到15道的口算练习,在巩固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要求达到熟练。在教学百分数、小数、分数三数互化时,可以分组进行“看谁反应快”的游戏。在学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一次计算比赛,看谁是计算高手,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些活动,营造了浓浓的竞争氛围,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胜利。我们多举办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4、做到方法巧,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合理灵活”是计算正确熟练的重要保证。学生虽能熟练掌握计算法则,但能否巧妙地解题同样重要。虽然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可是算法优化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有些题按一般方法算,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刚学化简比时,当化简0.25:1时,学生往往只会按例题讲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化成最简整数比,即(0.25×100):(1×100)=25:100=1:4。而如果我们提醒学生,在进行简便计算时,看到0.25你就会想到谁?学生就会发现(0.25×4):(1×4)=1:4,这样化更简练、更巧妙。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时,就是学生创新能力体现的时候。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是教师能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则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就要从平时点滴做起,从课内外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3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