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1870-1952)蒙台梭利(1870-1952)蒙台梭利生平和著作年表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1896年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1898年在都灵(Turin)的教育会议上讲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反响。1899年被任命为罗马国立精神治疗学院的院长1901年再次进入罗马大学哲学系深造,研究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1月在罗马圣罗伦佐区贫民窟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接纳3至7岁儿童,将自己改进后的塞贡法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1908年发表《教育人类学》意大利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著作。1909年发表《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是蒙论述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1912年发表《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9年从意大利文译为英文在伦敦出版。此书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续集。1913年第一次应邀到美国讲学,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欢迎。1914年发表《蒙台梭利手册》(DrMontessorl‘sOwnHandbook)1915年第二次访问美国。1919年去英国讲学。1920年到荷兰讲学。1925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出席了协会的九次国际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1933年,出版《童年的秘密》(TheSecretofChildhook)。1936年,在荷兰发表《家庭中的儿童》(TheChildintheFamily)。在荷兰为儿童创办一所新学校。1939年到印度。在马德拉斯开设训练课程,培训幼儿教育师资。并到印度各地指导幼儿学校。1946年,发表《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forNewworld)。1947年,意大利政府请她回国重建蒙台梭利学校。在罗马参加庆祝“儿童之家”创建40周年大会。1948年再次去印度,并建立示范学校(ModelSchool)。发表《开发人类的潜能》。1948年发表《儿童的发现》(TheDiscoveryofthechild)。1949年发表《有吸收力的心理》(TheAbsorbentMind)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先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后转而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她坚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活动,可以使身体协调,智力也能得到发展。她认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缺陷儿童教育的成功给了她新的启示:既然缺陷儿童通过教育能够达到正常水平,那么正常儿童通过训练和教育,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于是,她开办“儿童之家”,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是她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她以一个社会和教育改革者的面貌出现在儿童之家,尽最大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一切从观察研究儿童及其家庭环境入手;并以儿童和家长的朋友的身份出现,热爱关心儿童,为儿童设计各种教育方案。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她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且在于她以长期的宣传和实践推动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她的学前教育课程被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方案。第二节儿童发展与教育一、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强调遗传的作用;后期,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二、儿童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一)心理胚胎期(二)吸收心理(三)发展的敏感期(四)发展的阶段性第三节论教育的功能与目的一、论教育的功能认为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二、论教育的目的生物学的目的:帮助个体自然的发展社会学的目的:培养个人适应环境教育目的、哲学: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儿童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的发现,并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儿童是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不应把他们看作可以任意填充的容器,而应热爱儿童,积极观察和研究儿童,发现儿童的内心的秘密,尊重儿童的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的智力、身体、个性的自然发展。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教育者应创设条件,保证和促进儿童发展。第四节论自由、纪律与工作一、论教育学上的自由概念教育学上的自由概念:一方面,环境必须适合幼儿个性的最有利的发展提问:如何理解这句话?另一方面,耐心等待,使儿童的精神自由发展和表现出它的力量。“活动”是实现儿童自由的关键二、协调自由与纪律的“工作”良好纪律形成的步骤:p307工作:获得环境经验的过程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提问:为什么有趣的工作是形成纪律的关键?第五节论儿童之家的教学一、教学内容二、教学方法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演示、三段式教学嗅觉筒温量板重量板触觉板几何图形嵌板重量砝码重压觉筒塞根板数学教具数字与筹码活动字母箱称盘组树叶嵌板、植物卡片柜、动物卡片柜第六节论教师的准备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把“教师”改称为“指导员”。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主要职责是给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给他们开个头和作些必要的指导就够了,其余的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教师还应该是个心理学家,能真正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压抑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适宜的环境:1、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是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是一个愉快的环境第七节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福禄倍尔教育理论比较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1)相同或相似之点都接受了卢梭的强烈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1~6岁幼儿期)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都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福禄倍尔对儿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并认为教育目的即使儿童心中“神的本源”显露出来;而蒙台梭利的生命学说亦含有神秘的色彩。(2)不同之点在理论基础上,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受到宗教影响,往往从神秘主义或神学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蒙台梭利虽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教育理论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为基础,其宗教唯物主义色彩远较福禄倍尔为轻。福禄倍尔是新教徒,蒙台梭利则是天主教徒。在具体教育观点上,二人也有很大差异。①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二人虽都赞同“内发”论,但蒙台梭利强调通过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福禄倍尔则倾向于个体。每一个体都是自我创造的整体的一部分。儿童是通过自身的创造能力自己教育自己的。②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动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倍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的学习。④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⑤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对幼儿活动“环境”的理解不尽一致。二者都包括室内、室外两大部分;但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与福禄倍尔的幼儿园环境及设施有些区别。⑥在教育对象上,福禄倍尔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层子女,实行半日制、不供膳;蒙台梭利幼儿学校则主要招收贫民子女,实行全日制、供膳。由于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在具体的教育主张上有上述差异,因此有人提出:蒙台梭利体系的确立使得“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了。中国蒙氏教育现状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早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变更而停办),这些是蒙台梭利传入我国之初的情况。当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好评与欢迎。但处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政治衰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幼稚园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多由外国支委会开办,国人办的幼稚园数量少、规模小、经费有限,无力采用被人称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我国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教育部长之言反映了当时的实情,蒙台梭利教育虽受到称赞,但不适应当时我国的国情,因而未能传播开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国家的全面建设。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中央教育部聘请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翻译了苏联的教材,以苏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将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教育家均视为资产阶级性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同样未能免于批判,被冠以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育、机械地感官训练、以弱智儿童的教育来教育正常儿童等,遭到全盘否定。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随政治运动的兴起而进行的,因此已不计其数了。长期批判造成的后果是: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于批判所持观点的偏颇,导致抵毁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禁锢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无人知晓,更说不上采用了。1978年以后,新的一页历史被掀开,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走向开放,走向纠正错误。打开了国门后,我国幼教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乐山先生从外部世界的幼儿教育中发现了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终于在1985年——中断了60年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外国教育各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4本专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同时在大学的课程也中止了对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观介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并拟将这一优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给大陆的广大幼儿。他们找来合作伙伴,实施夙愿。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蒙特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合作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
本文标题:蒙台梭利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4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