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古代建筑史——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封建社会早期建筑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秦(公元前221~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与六国的建筑技术成就,在咸阳修建了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一、社会条件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阿房出,蜀山秃”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突出成就就是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台榭建筑主要是因为在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构技术又难以实现。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以后逐渐被淘汰(1)铁器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建筑木工技术日趋精美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2)似乎在战国乃至西周时期,斗拱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3)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画面生动流畅。圆当也有少量出土。汉以后,半瓦当消失,全部为圆瓦当。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4)战国时期的家具,全部为与“席地坐”相适应的矮足家具。三、都城的演进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已经形成;四、体系形成期的技术形式(2)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斗拱表明斗拱正处在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三)汉代柱头辅作(四)汉代补间辅作(五)探索中的“角辅作”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楼阁所取代;(五)汉代重楼的兴起和盛行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七)屋顶随着木结构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当时以悬山和庑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也已经应用;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五、多种类型的出现汉代建筑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佛教建筑;陕西西安霍去病墓河南蒙津东汉光武帝刘秀墓山东临沂沂南北寨村汉墓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6)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注意:此时正是西方古罗马时代!出现了板梁式、斜撑板梁式和筒形拱墓顶以及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墓室上砌筑的砖穹隆顶。山东沂南汉代石墓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1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2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政局动荡,战争持续,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生产发展缓慢,在建筑上不及两汉时期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1)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的大量崛起。(2)佛教的盛行和佛寺、佛塔、石窟寺建筑的高潮迭起;(3)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园林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4)由于“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形开始向垂足坐的高足形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一、建筑特点二、佛教建筑的发展(一)佛教的传入和塔的演化白马寺1.早期楼阁式塔楼阁式塔式中国木构重楼与印度的“窣堵坡”相结合的产物。窣堵坡:又称窣堵波,是梵语stupa的音译,是源于印度塔的一种形式。原是用于埋葬佛祖释迦摩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后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2.北魏洛阳永宁寺塔3.河南登封嵩岳寺塔4.寺院的两种布局形式(1)中心塔形:源于印度早期不设佛像,信徒以塔作为尊崇对象,因而形成以塔为中心,以廊庑或院墙围合形成院落的布局形式。(2)宅院形:是“舍宅为寺”的产物。后形成“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的格局。三、体系融合期的技术发展1.屋顶形态的演进。由汉代的端严雄强向活泼遒劲发展2.柱枋搭接的两种做法。(1)阑额压在柱顶或柱头栌斗之上,阑额和檐檩之间垫枋或斗,额与檩之间有的还加斗拱、叉手,组成同面阔的檐下纵向构架。(2)柱头承檩,阑额低于柱顶而插入柱身,额、檩之间加叉手、蜀柱,二柱之间形成一平行椼架。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4)石刻技术精美;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建筑史——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4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