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成果降低透气砖冬季成型泌水比
降低透气砖冬季成型泌水比一、小组概况小组名称透气砖工艺控制QC小组成立时间2011年6月课题名称降低透气砖冬季成型泌水比课题类型现场型组长余同暑活动日期2011.6~2012.2课题注册2011.6小组成员9人注册编号LIRR2011-02活动频次2~3次/月QC活动时间23课时小组概况一、小组概况小组成员简介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小组分工1余同暑男29研究生工程师方案设计、撰写报告2张晖女39博士高级工程师技术指导3尹红丽女32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技术指导4刘志宏男45专科技师组织协调5武学峰男43高中高级工过程实施6毛庆龙男31本科工程师过程实施7齐志刚男31本科工程师过程实施8陈卢男29研究生工程师过程实施9张志雄男28研究生工程师过程实施二、课题理由透气砖简介二、课题理由工艺简介狭缝式透气砖由于采用高纯浇注料成型,泌水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泌水的因素众多。透气砖成型过程中发生泌水,表现为浆体沿狭缝以及沿模具底部向外渗浆。泌水使透气砖使用寿命降低;泌水使透气砖流量减小。二、课题理由实际状况冬季泌水砖坯数量为411块,占泌水总量的46%,而其他三季总泌水量为479,占54%。二、课题理由实际状况现有厂房难以实现恒温恒湿的成型环境冬季砖坯泌水比为9.31%,明显高于其他三季。二、选题理由实际状况工艺要求泌水使透气砖使用寿命降低;泌水使透气砖流量减小。冬季泌水比高,制约生产进度;现有厂房难以实现恒温恒湿。降低透气砖冬季成型泌水比三、现状调查“透气砖高度≧450mm”占总泌水量的90.27%,如果消除此问题造成的泌水就能解决大部分的泌水量,降低泌水比。透气砖高度越高,泌水越严重。由此可以将问题的症结归纳为“高砖坯泌水严重”。制图人:余同暑时间:2011年6月23日四、课题目标从排列图可以看出,只要解决主要问题“透气砖高度≥450mm”的90%,即解决“高砖坯泌水严重”现象,就能够完成目标值。即:9.31%-9.31%×90.27%×90%=1.75%<2.00%。9.312.000.002.004.006.008.0010.00泌水比/%现状目标制图人:尹洪丽时间:2011年6月25日五、原因分析“高砖坯泌水严重”的原因分析关联图1制图人:余同暑时间:2011年7月29日序号末端因素1外加剂匹配不当2培训力度不够3单次成型量大4细粉偏少5使用不合格原料6砖坯进窑不及时7仪表未校准末端因素统计2五、原因分析六、要因确认培训力度不够1.外加剂匹配不当确认标准:脱模时间≦210min。确认方法:现场调查确认人:余同暑、武学峰、毛庆龙确认时间:2011.8.8~131.查阅内容:《透气砖成型记录》、《透气砖混料记录》2.调查结果:(1)在正常烘烤制度下,10年冬季随机记录的30次脱模时间中,超过3.5小时的次数为22次,占73%。(2)为保证配方料的稳定性,外加剂未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调整。单次成型量大细粉偏少砖坯进窑不及时使用不合格原料仪表未校准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2.培训力度不够确认标准:成型加水工、加料工使用熟练工;新员工培训率100%。确认方法:查培训记录、操作技能和工艺规程考试确认时间:2011.8.1~15确认人:张志雄、武学峰1.查阅内容:《员工培训记录》、《砖坯成型记录表》2.调查结果:(1)成型2班共在岗14人,熟练工11人,新员工3人,培训率100%。(2)成型关键岗位(加水工、加料工)均由熟练工人操作。(3)10年成型关键岗位人员流动率低,如两班加水工2人均未换岗或离岗。(4)对员工操作技能的考察和工艺规程考试见下表:14名员工操作技能均达到良好以上;工艺规程考试均全部通过。单次成型量大细粉偏少砖坯进窑不及时使用不合格原料仪表未校准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培训力度不够细粉偏少砖坯进窑不及时使用不合格原料仪表未校准3.单次成型量大确认标准:震动台负载≦400kg;震动时间≦15min。确认方法:现场调查、对比试验确认时间:2011.8.1~30确认人:余同暑、陈卢1.现场调查:震动台最大成型量6块(A砖),震动台负载超过400kg。8、9月随机抽取成型6块、4块各30次的震动时间进行统计,见下图。252825051015202530≦15min15min图6.1震动时间统计分布图统计次数/次4块6块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培训力度不够细粉偏少砖坯进窑不及时使用不合格原料仪表未校准3.单次成型量大确认标准:震动台负载≦400kg;震动时间≦15min。确认方法:现场调查、对比试验确认时间:2011.8.1~30确认人:余同暑、陈卢2.震动台振幅、振动力测量:中心位置的两参数均较边缘位置低;震动台负荷增加,两参数均大幅度降低。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确认标准:细粉量占总比例的XX%范围内确认方法:现场调查确认时间:2011.8.15~30确认人:余同暑、刘志宏1.查阅内容:《透气砖成型记录》、《透气砖混料记录》、《工艺变更单》2.调查结果:A配方料细粉量超过XX%范围内;B配方料未超过XX%范围内。A配方料泌水比25.6%;B配方料泌水比3.85%。3.调查结论:浇注料中细粉含量偏少,致使浇注料保水性降低,易发生泌水、漏浆,致使透气砖泌水比增加。培训力度不够单次成型量大砖坯进窑不及时使用不合格原料仪表未校准4.细粉偏少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确认标准:原料未检验使用次数为0确认方法:现场调查确认时间:2011.7.1~9.30确认人:毛庆龙、武学峰1.查阅内容:《原材料预混记录表》、《原材料检验记录表》、《混料工艺规程》2.调查结果:2010年1~12月,原料未检验使用次数为0;2011年7月~9月的现状调查,原料未检验使用次数为0;混料工艺规程规定原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培训力度不够单次成型量大砖坯进窑不及时细粉偏少仪表未校准5.使用不合格原料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确认标准:砖坯成型后及时进窑,间隔时间≦5min确认方法:现场调查确认时间:2011.8.1~10.30确认人:武学峰、刘志宏调查结果:8~10月份,针对“进窑间隔时间”随机抽样调查50次培训力度不够单次成型量大使用不合格原料细粉偏少仪表未校准6.砖坯进窑不及时六、要因确认外加剂匹配不当确认标准:仪表检验周期≦1年;温度误差范围(±5℃)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时间:2011.8.15~30确认人:毛庆龙确认情况:8个干燥窑仪表检验周期均达到检验周期要求,均≦1年;仪表控制精度达到要求,见以下统计表。培训力度不够单次成型量大使用不合格原料细粉偏少砖坯进窑不及时7.仪表未校准外加剂匹配不当1单次成型量大2砖坯进窑不及时3微粉偏少4六、要因确认要因确认结果七、制定对策对策一:调整外加剂种类及比例1要因要因措施其他目标外加剂匹配不当1.脱模时间≦3.5h2.加水量≦3.6%负责人:毛庆龙、陈卢、余同暑完成进度:11.11.1-12.2.20实施地点:混料、成型工段对比试验七、制定对策对策二:确定合理的成型量2要因措施其他目标单次成型量大振动时间超过15min的比例降低至20%负责人:余同暑、张志雄、刘志宏完成进度:11.11.1-12.2.20实施地点:成型工段对比试验重新设定参数七、制定对策对策三:增加细粉量、球磨预混3要因措施其他目标细粉偏少提高浆体黏度至1mp.s负责人:尹洪丽、毛庆龙完成进度:11.11.1-12.2.20实施地点:混料、成型工段对比试验现场验证七、制定对策对策四:控制间隔时间4要因措施其他目标砖坯进窑不及时进窑间隔时间≦5min百分比提高至80%负责人:刘志宏、武学峰完成进度:11.11.1-12.2.20实施地点:成型工段加强考核实施一:外加剂匹配不当调整外加剂比例:八、对策实施实施一:外加剂匹配不当改变外加剂种类:八、对策实施八、对策实施通过方案一的实施,随机抽取10次,计算其脱模时间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见下表8-3所示:由此可知,通过调整外加剂比例,显著降低脱模时间,由此消除了脱模时间的延长对泌水的影响。制图人:武学峰时间:2012年2月10日实施二:单次成型量大确定合理的成型量:针对振幅、振动力分布情况,确定合理的成型量为4块。加强考核制度:对生产员工的执行力度进行考核:违反规定确认人为因素,单次考核5元/人。八、对策实施八、对策实施83.0012.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百分比/%实施前实施后该实施方案于2011年10月10日开始实施至12月30日,随机检查100次成型,成型量均≦4块,震动时间统计数据见下表8-4所示:制图人:张志雄时间:2012年1月14日实施三:细粉偏少增加细粉含量:八、对策实施增加了细粉含量(B),提高了基质浆体黏度,改善了泌水率;但烧后强度和热震稳定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宜采用不显著改变其他性能的实施方案:不改变配方组成,提高基质浆体,改善浇注料泌水性。实施三:细粉偏少基质球磨预混:八、对策实施提高了基质浆体黏度,改善了浇注料泌水率;常规力学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满足质量的稳定性要求;本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此方案具有可行性。八、对策实施通过BrookfiledR/S流变仪测量实施前后基质浆体表观黏度,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实施后浇注料基质浆体黏度明显增大,有利于降低浇注料泌水程度,满足了该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实施四:砖坯进窑不及时进窑间隔时间(≦5分钟)列入成型关键控制点;制定考核制度,保证有效实施在实施期间(11年11月~12年1月)有专人进行随机抽查,按抽查结果进行考核,实施期间的抽查结果见下表8-7所示。八、对策实施八、对策实施由此可见,通过对进窑间隔时间的有效控制,使进窑间隔时间≦5分钟频率大幅度提高,由实施前的20%提高到实施后的88%,因进窑不及时这一因素得到有效的消除。八、对策实施最大成型量为4块控制震动时间≦15分钟加强考核对策实施二基质球磨预混对策实施三控制进窑间隔时间≦5分钟加强考核对策实施四对策实施一外加剂A/B比例改为7/3九、实施效果对策前后主要指标对比制表人:余同暑时间:2012年2月21日实施项目对策前对策后结果外加剂A/B比例改为7/3脱模时间>3.5h;泌水率为2.13%脱模时间≦210min;泌水率为1.79%;施工性有所降低泌水性得到改善;脱模时间满足要求最大成型量为4块;规范工艺规程;加强考核振动时间不受控制,振动时间>15分钟概率约83%振动时间受控,振动时间>15分钟概率约12%振动时间处于可控范围内基质球磨预混浆体黏度约0.73mpa.s;泌水率2.21%浆体黏度约1.52mpa.s;泌水率1.92%加水量减少,浆体黏度增大,泌水率改善;常规性能未明显变化控制进窑间隔时间≦5分钟;加强考核进窑间隔时间无控制;成型工艺规程无相关规定进窑间隔时间受控制;成型工艺规程得到规范进窑不及时这一因素得到有效的消除九、实施效果十、实施效果节约6.9万避免原料浪费节省人工节省能源直接经济效益估算透气砖年产量按30000只计;因泌水造成废品或降级使用的比例按20%计;每块透气砖成本(原料+人工)按400元计;QC活动中进行试验成本约1200元。降低泌水比给生产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直接经济效益=30000×(3.83%-0.87%)×20%×400-1200=69840元。(备注:本次活动经济效益正在审核中)十、实施效果间接效益BECD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运用QC方法的能力提高解决了质量隐患规范了操作规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间接效益分析A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规范成型操作规程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控加强工艺执行力度的考核根据环境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外加剂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QC活动的积极性运用QC方法的能力提高质量改进意识达成目标取得效益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总结QC方法解决问题找出问题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今后打算下一个QC课题名称为《改善分散剂与浇注料的匹配性》
本文标题:QC成果降低透气砖冬季成型泌水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