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近代文学(1840—1919)一、近代社会文化性质1、启蒙与救亡主题的召唤中国近代历史的现实展开,是在外国侵略的枪炮声中催发的。这一时期围绕救亡而展开的文学思维以其鲜明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文学引进以自由、民主、平等、进步和理性、主体性原则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明,更新与重构国民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知识结构、精神风貌、生活方式和人格素质,以实现“人”的现代新化,拥有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特定人文性。近代作家从政治救国和文化启蒙这一时代使命中获得文学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参与到时代进程,提高了文学地位,促进了文学发展。但文学“离家”现象,影响着文学现代转型的深度。2、西学东渐的文化震荡西方列强以兵戈相向的方式叩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并携带其文化以前所未有的猛烈势头迫近汉语文化的界域。中国文化告别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中西异质文化激烈冲撞、磨合的时代。近代先觉者一改被动接受的姿态,自觉地吸纳西学,改变了作家的知识结构、精神气质和人生信念,直接引起文学内容的新变。但国人对西学的接受,是携带着先行具有的“前见”学习西学,又根据现实需要对西学进行选择、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从而加重了近代文学的驳杂色彩。二、近代文学基本特征近代文学的特质和价值:变首次明确提出“近代文学”这一名目的学者陈子展对近代文学的开创性研究便着眼于“变迁”。“变”是近代文学的根本特点和主要价值所在,“因为近代文学的变是根本的变,全方位的变,变出些亘古未有或与前迥异的东西来”(连燕堂)。1、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革:报刊的发达。2、新旧作家的分野: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人生信念、精神气质和社会角色定位都不同于传统士大夫。3、文学观念的变化:小说(包含戏剧)从文学结构的边缘被推向中心。4、从封闭到开放:外国文学的译介与流播。5、新的文学类型的涌现: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社会理想小说、政治小说、话剧等。6、新的文学表现技法的尝试与探索,尤其是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7、文学风格从古典的贵族化到近现代的平民化的转变。8、文学语言的变革:文言向白话转化。9、文学内容的近代性。三、近代文学发展概况(一)前期文学(1840—1894)这一时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共55年,是近代文学首开风气时期。代表作家是龚自珍和魏源。他们的创作与林则徐、张维屏等人的爱国诗歌以及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构成这一时期进步的文学潮流。同时,在诗文小说界出现过如“宋诗运动”;“湘乡派”散文;《荡寇志》的出现,侠义公案小说、侠邪小说的盛行;京剧进入宫廷,被统治阶级利用、篡改等等。(二)后期文学(1895—1919)代表作家是黄遵宪、梁启超、李伯元等。改良派们相继提出了“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湘乡派”古文仍保持一定势力;宋诗运动有了自己的理论,形成了以陈三立为首的“同光体”。第一章近代诗文近代诗文体现时代新风气的诗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前后和太平天国时期为第一期,主要代表作家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戊戌变法前后为第二期,主要代表作家有黄遵宪、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这一时期的重要现象是“诗界革命”和“新文体”的产生;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为第三期,代表作家有章炳麟、秋瑾、柳亚子、苏曼殊等。第一节近代前期诗文一、龚自珍1、生平、个性和思想清代第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有《西域置行省议》、《罢东南番舶议》、《古史钩沉论》、《明良论》、《尊隐》、《论私》等。从封建体制在根本上失去自我更新的生机而不仅是从一些具体现象来看待清王朝的衰微,这是龚自珍不同凡响之处。2、龚自珍的诗文词A、开创经世散文,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散文风格诡异奇崛,如《病梅馆记》。描写人物,喜欢凸现其兀傲不群的个性,从中也写出自己的性情与好恶。如《吴之癯》、《记王隐君》、《杭大宗逸事状》、《王仲瞿墓表铭》等。B、龚自珍的诗词《己亥杂诗》:“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a、抨击时弊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b、抒发自身感受贵人一夕下飞语,绝似风伯骄无垠。平生进退两颠簸,诘屈内讼知缘因:侧身天地本孤绝,矧乃气悍心肝淳!欹斜谑浪震四坐,即此难免群公瞋。(《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抒怀》)c、诗歌风格以奇特瑰丽著称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梦中作四截句》之二)又如:“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秋心三首》),“不容明月沉天去,却有江涛动地来”(《三别好诗》),“今日帘旌秋缥渺,长天飞去一征鸿”(《己亥杂诗》)等“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西郊落花歌》)d、龚自珍论诗,尝言:“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又称:“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慨是名家。”(《歌筵有乞书扇者》)3、评价梁启超说:“自珍性詄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犿诡连俶,当时之人弗善也。……虽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清代学术概论》)二、反帝爱国诗潮1、广泛汹涌的反帝爱国诗潮“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闻诸”(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其八)西方国家的入侵,引起中华民族的极大愤慨与震惊,成为诗心歌怀所系。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姚燮、鲁一同、贝青乔、金和等,无不表现出激烈的反帝情绪,形成汹涌澎湃的爱国诗潮。2、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其诗一方面集中于揭露批判具体政事弊端和阻挠弊政改革的保守人物,广泛地反映了鸦片战事的具体内容和国家倾危形势。如《寰海》其九: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鼓角岂真天上降,深珠合向海王倾。全凭空气销兵气,此夕姣宫万丈明。另一方面,自言“十诗九山水”(《戏自题诗集》),如《三湘棹zhao歌》,其《蒸湘》曰:溪山雨后湘烟起,杨柳愁杀鹭鸥喜。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浓于酒更碧于云,熨不能平翦不分。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篙篙打碎碧玉屏,家家汲得桃花井。3、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集中体现了他的高度爱国胸怀。4、宋诗运动自清初以来,宋诗逐渐成为部分诗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乾隆嘉庆间,扩大宋诗的影响,关键人物是翁方纲。近代宋诗运动的发生同他有密切的关系,它的模仿对象是杜、韩、苏、黄。程恩泽、祁寯jun藻是这个诗派的领袖人物。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及曾国藩是这个诗派的重要作家。主要诗论有:A,创作宗尚:以“开元、元和、元祐诸大家为职志”。B,创作倾向:“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C,强调“真我”,独自“成家”。(何绍基)第二节近代中后期诗歌一、黄遵宪与“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发生,是改良运动的需要,也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在戊戌变法前一两年,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1、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嘉应州人。黄遵宪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1868年提出了“我手写我口”(《杂感》)的主张。1891年在自序《人境庐诗草》时,又提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的深刻见解。他要求表现诗人真实感情和个性。他是“诗界革命”的旗帜,也是中国近代的杰出诗人。A、诗歌的内容①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的领域。“我是东西南北人,平生自是风波民;百年过半洲游四,留得家园五十春”(《已亥杂诗》)。②描写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逐客篇》写美帝国主义掠夺我国廉价劳动力去开发美国,“蓝缕启山林,丘墟变城郭”,而后又百般地虐待华侨,驱逐华工。③揭露顽固派的残酷愚昧,悼念维新党人的横遭斥逐,或惨被杀害。在晚年的《已亥杂诗》中,他写道: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B、诗歌的风格特色:①多纪时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②大量描写海外世界的风土人情和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令人耳目一新。③学习古人“以文为诗”之法:结构上长而不板;多用比兴,少抽象陈述;议论精要,置于描写之后,有画龙点睛之妙。词汇丰赡,不避俗语,典雅之中有生气与变化。二、革命派诗人1、章炳麟字太炎,浙江馀杭人。他作诗不多,“独为五言”。认为“四言自风雅以后,菁华已竭,唯五言犹可仿为”。早期所作少数小诗,发抒怀抱,歌颂革命,如《狱中赠邹容》一首: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2、秋瑾字璿卿,一字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人。早期诗歌,以春柳秋菊为多,在一种孤独感中流露了坚贞不拔、追求理想的精神。后期诗风一变而为慷慨高歌。如《宝刀歌》: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殿中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徧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3、“南社”诗人文学团体“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它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命名为“南社”,意谓“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1910年开始出版《南社》,分文录、诗录和词录三部分,到1923年,共出版二十二集。①柳亚子(1887-1958),名弃疾,江苏吴江人。柳亚子的诗,追怀民族英雄,悼念革命烈士,揭露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抒发革命的怀抱和理想,表现了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意志。如《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②苏曼殊(1884-1918)其人别具一格,倾倒一时。他原名玄瑛,字子谷,广东香山县人。踪迹无定,性情放浪,能诗善画,是一位富有灵性和诗人气质的作家。其诗自成特色,清灵隽永。如最初发表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二首: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又如《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羸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四、近代守旧的学古诗派1、同光体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说是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同光体的特点是,主要学宋;也学唐,是趋向在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闽派陈衍主张诗有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石遗室诗话》)。其他有郑孝胥、陈宝琛、沈瑜庆、林旭、李宣龚等。赣派代表陈三立,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浙派代表沈曾植、袁昶,主张学谢灵运、韩愈、孟郊、黄庭坚。林纾《旅行述异·文家生活》:“至于今日,则又昌言宋诗,搜取枯瘠无华者,用以矜其识力,张其坛坫,……揭麾举纛,令人望景而趋,是身以齐人,屈天下均齐语,身为楚产,屈天下皆楚语,此势之必不至者也。”金天翮《五言楼诗草序》:“标举一二家以自张其壁垒,师古而不能驭古。……又其甚者,举一行省十数缙绅,风气相囿,结为宗派,类似封建
本文标题:近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8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