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走向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一轮全套资料大全专题35文学类文章整体阅读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载体。就其体裁来说,一般认为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这四种形式。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散文阅读占主要地位,但不一定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作品选段等,都有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一)文学作品阅读必须确立的意识•为了确保试题的信度,命题人会着重考查考生理解的文章主旨与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否一致,考查考生揣摩到的文章在选材、构思、技法运用等方面的匠心和作者写作时的用心是否一致,因而这类题目虽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答案基本是客观的,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中。所以,在解题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着力于确认整合文本信息,切忌凭借已有•的阅读和人生体验,先入为主,随意阐发。尤其要说明的是,即使是那些开放性试题,也是开放之中有限制,必须立足文本来分析。切不可以为,既然是“开放”,那就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作者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在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主旨必然统率材料并影响其他方面。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有主题先行的意识。只有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在答题时不致于离题万里,有时即使回答不全面,也能打个“擦边球”。•托物言志类散文,要明确:所托何物——该物有何特点——借此物言何志;借景抒情类散文,要明确: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借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微型小说,要明确:情节安排有何特点——环境描写如何——人物有何性格——借人物表达了什么主旨。•无论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还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抑或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都必须紧扣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寻找答题依据,整合有效信息,从而组织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二)文学作品阅读的解题步骤•文学作品整体阅读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首先目扫全文,确体裁、明大意,其次看题目考什么,时间一两分钟即可。目的是带着文体的一般常识和要求去读,这样能很快把握文体结构和内容。在内容上要抓住文中如何具体通过记人、叙事、描景、状物、阐理来表达什么情感,什么思想。•通读全文,从标题、作者到正文,到后面的注释,边边角角都要看完。边读,边把重要语句用符号标出来。文学讲究含蓄曲折,而试题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故要紧抓文中的人、事、景、物、情五要素,从语言入手,逐段逐层阅读。•文学作品考查的重点在于正确把握、鉴赏作品的主要文意、观点及写作技巧,读时就要抓住这些。画出体现思路线索、情态的词语以及议论、抒情性语句。特别是要:①抓悬念句(设置矛盾,提出问题)来追根溯源;•②抓提挈句(概括提起)使纲举目张;③抓序数词,理清思路;④抓比较对比,归纳主题;⑤抓象征法,特别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象征)、借景抒情的这类散文要从景、物的外表特征去感受蕴含的精神本质,然后扣住文中揭示精神的句和段,从而弄明白文章思路和文意。•一般说来出题者都会尊重人们的阅读规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来出题,故答题要依序进行。•(1)审题干,明要求。•应反复琢磨题干,多读两遍,力求全面细致。明确答题范围(如题目规定“从全文来看”一般都要联系全文的主旨)和答题角度,好使答案与要求高度一致。题干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提示了思维的方向,审题切不可大而化之。应准备一支铅笔,在题干关键处作轻微的标志(答完后即擦去)。•(2)确定文中相关区域,圈点勾画出来。•解题时,要根据要求大致确定答题区域,逐字逐句推敲、揣摩。瞻前顾后,根据上下文作整体思考。一般讲答案就在原文,或明或隐,切不可凭空去想。多数答案从文中“抠得出”,应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或减缩,或跳跃,或抽取,或归纳整理,或转化,或引申。要从原文中去寻找根据,找线索,找隐含信息。总之,尽量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并与题目要求高度一致,即“按图索骥”。•(3)在草稿上写全、写顺,再加工后确定,写在答题处。•回答时可先打草稿,仔细审查,注意用规范完整(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的语言来表述答案,并要检查有无错别字。在表述上应注意以下技巧:•①力求分条作答。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题目有几个小问题,那不同的几个小问题的答案要放在不同的段落,以示条理清楚;二是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有几个要点,那么各个要点最好用序数词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对采分点不会有任何遗漏。•有些题目对此有明显要求,如果题干中有“分条作答”“哪几个方面”“哪些”“哪几种”“分别”等词语,那么就是提示考生要分条作答。即使没有明确要求,如果答案较复杂,要点较多,也要将答案分条列出。•注意由分值来推断答案给分点的数目。阅读题往往1分或2分对应一个给分点。如果分值是3分或3分以上,就需细心推敲给分点的数目,以求答案要点完备无缺。注意答案要点在内容上要独立,不可包容。•②注意字数限制。有的题目对答案的字数有限制,如“不超过20个字”“20个字左右”“不少于20个字”等。需要明确,我们是在考语文,不是考数学。如果是考数学要求不超过20个字,那写5个字都是符合要求的;要求不少于20个字,那写100个字也是正确的。但是考语文就完全不一样。一般来说,命题者都是根据自己拟出的答案的字数来对考生提出字数要求的,“不超过20个字”最好写18个字左右,“20个字左右”最好写18~22个字,“不少于20个字”•一般写25个字左右,其他字数要求以此类推。如果考生的答案和字数要求相差甚远,那很可能遗漏了重要的采分点,甚至有时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错了。•当然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陈述答案。不怕你多答,就怕你少答(选择题除外)。学生答题往往要点不全,而评分标准中并无答题要点多而扣分的规定。•③注意文通字顺。尽可能用原文作答,并与题干指向一致。可先在试卷上草拟答案,认真检查;语句不通顺的,要字斟句酌加以修改,力求文通字顺,表达流畅;如果有错别字,要改正过来。做完这些之后,把答案誊写到答题卷上,就大功告成了。•[点拨]文学作品阅读有哪些答题模式?•模式一词句含义类•(1)明确该词或句子所在位置。•(2)根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思考角度为:题干已明确答题区间根据要求搜索上下文或全文题干未明确答题区间词句为文章题目,一般从全文搜索词句在文中某段落,根据其位置,搜索上下文或全文•(3)根据词句特点确定其含义,思考角度为:含修辞的词语和句子结合其修辞手法确定其含义一般性词语或句子结合该词语的词典义解释其在文中含义,结合该句子表层义解释其内在含意。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解释该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模式二作用(效果)类•(1)明确该词语或句子所在位置。•(2)解释词义或句义并确定其作用或表达效果。分析作用应考虑其在文中位置,思考角度见模式三,分析表达效果可以考虑以下角度:表现人物心情表达思想感情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气氛描写生动形象……•模式三结构(思路)类•(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或思想感情分析其作用。一般用语有:篇首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开篇点题,照应题目篇中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承上启下,贯穿全篇先抑后扬,对比映衬文章铺垫,文章线索篇尾照应开头,呼应上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言尽意远其它充实内容,寄托感情……•(3)选择恰当角度和作用的用语,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模式四归纳要点类•(1)应注意题干要求,是着重从全文归纳,还是就某一段或几段归纳,确定筛选归纳要点的区间。•(2)确定归纳要点的层数。从题目的分值看,4分多为2层,6分多为3层,考生可以根据筛选区间内的要点确定合适的层数。•(3)概括归纳要点并注意: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按过渡句的提示写段意;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尤其是关键词语;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高瞻远瞩,不偏不漏,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模式五表达方式类•(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议论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模式六人称运用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解题步骤:(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模式七技巧运用类•(1)确认所用表现技巧。•(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动静结合动衬静,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模式八修辞手法类•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解题步骤:(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收集失败•潘杨•诺曼伍德是美国著名的收藏家。当时在美国有很多知名的收藏家纷纷花巨资收购一些珍贵的画,从而大大抬升了某些作品的市场价格。但诺曼伍德不这么盲目投资。他想,为什么不收集一些劣质的画呢?
本文标题:2011《走向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一轮全套资料大全专题35文学类文章整体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0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