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分校甘肃电大武威分校教学点古浪教学点是否申请学位否班级2015年秋季姓名严泰山学号1562001456159指导教师张治兰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5级(秋)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分校:武威工作站:古浪班级代号:156201004014501学生姓名:严泰山学号:1562001456159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本文符合该专业要求,能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述,观点正确,论据较充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符合要求。成绩65分签字(盖章)王瑞霞年5月16日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签字(盖章)年5月26日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同意武威分校签字(盖章)2017年5月28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3目录内容提要.................................................................................................................................................4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4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美的表现方面...............................................................................................5(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朴素.............................................................................................5(二)、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含蓄........................................6(三)、朱自清的散文具有绘画美的特点..................................6(四)、语言文字非常简洁朴素,充满了情趣..............................7二、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美的原因探究......................................................................................7(一)、“文如其人”,朱自清散文语言写得很美,很感人,来自于作家人格的真诚,情感的真挚...........................................................................................................................................................7(二)、朱自清散文语言之所以很美,还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精心锤炼.........................7参考文献...............................................................................................................................................104内容提要在中国的新文学史上,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清俊、语言简练、风格朴素,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表现为:朴素美、含蓄美、绘画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丰富的真情实感。散文语言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他真诚的人格、真诚的情感;二是他的散文语言新颖,能够创新;三是他能够借助于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形容词、描写色彩的词,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严谨,感情真挚亲切,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他的作品读起来具有抑扬顿挫,舒缓自如的美感及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就是构成他散文语言风格的基本因素。特别注意语言的铸炼,大量运用连锦词,叠音词,现代口语以及整散句式的交错融合,大胆使用比喻、博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他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艺术模范”,其表现出崇高的人性美,清幽的意境美,精巧的结构美,洗炼的语言美,极具有艺术感染力。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5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武威分校古浪工作站2015秋汉语言专科严泰山学号:1562001456159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新诗人的重要地位,其次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他文学创作的才华。紧接着,他又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专心钻研于散文的创作。他的“艺术性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等。[1]经过艰苦的艺术锤炼,朱自清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有独特风格的大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白话散文作品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于新文化运动之后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经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存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之外,文章的美,就要算他的了。”[2]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的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的语言风格,需要我们认真地予以总结,值得我们精心地学习、借鉴。读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语言艺术,他的语言确实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朴素美。其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没有用很多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更没有用冷僻难懂的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清淡闲雅、平正通达、形象生动而又富于创造性,使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美的表现方面(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朴素杨振声说朱自清散文是“风华从朴素出来”。所谓朴素,“就是对词藻的奢侈的摈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以宽阔的笑”。[3]朴素自然的作品,不像剪红刻翠的作品那样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品味才能体会出来,粗粗一看是发现不了的。宋人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里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清人刘熙载也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4]他们都把“平淡”、“用常得奇”当作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朱自清是做到了这点的。从表面上看,他的作品句句明白如话,然而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能于平易处见工,因此令人耐人寻味。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他的朴素是最明显的特征。这里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上的雕琢,没有花里胡梢的字眼堆砌,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作家只是不加修饰地写出他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人生,写出时代波澜在自己心底激发或引起的情思,写出自己深切眷念的知交亲人。因为情有所钟,所以虽然不过是一些普通人和平凡事,在他的笔下却显示出感人的意味。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名篇《背影》、《儿女》等充满“只为家贫成聚散”的亲子之情不用说了,便是他那些怀念故友之作,诸如《自采》、《〈梅花〉后记》、《怀魏握青君》等等,同样也是由于洋溢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真情因而感人至深。朱自清这些怀念亲友的文字,在结构布局上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是充满了扬人之美和责己之失的鲜明对照;《背影》、《儿女》就是这个特点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真诚人格的表现,这种坦率和谦逊也取得了和读者以心换心的沟通,引起6了读者的共鸣。(二)、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含蓄朱自清的散文注重蕴涵,注重内秀。具体的说,就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使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咀嚼、思索、补充、丰富,这样的文字更内秀,富有魅力。如《荷塘月色》,他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郁闷情感,藏在周围的环境和他独自漫步的描写中,不言而言,意在言中。在作者的笔下,月光很好,然而却是暗淡的,荷塘有引人的魅力,却为“淡淡的青雾所笼罩”。高处丛生的灌木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鸣虽然热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这里,虽写的是景,着意的却是情。正是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含蓄而又明白地传达给了读者。因此,我认为这篇散文与其说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倒不如说是一篇抒情散文更为确切。再如《春》这篇散文写得也很含蓄。表面上是盼春、绘春、颂春,描写春天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力,实际上是写人们对春天的希望之情。作者的手法的确高明,他没有把这种思想托盘而出,而是在文中显眼的位置,用没有粉饰的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寻常的议论,点出了春的魅力,显得平易、自然、协调、和谐,没有一点斧凿之痕。再如写人的散文《哀韦杰三君》,这是写韦杰三临终前的情景:“但他终于在离开我们之前,写了那样平静的两句话给校长;[5]但那两句话包蕴着无穷的悲哀,这是静默的悲哀!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未点明,不过这比起那种一览无遗式的描写不是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受么!朱自清语言隽永,他能触情于事,移情于景,将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来创造散文的语言。(三)、朱自清的散文具有绘画美的特点朱自清语言的绘画美,表现在他的散文语言具有诗的素质,诗的构思,诗的意境。在《背影》一文当中父亲的背影,是作品诗的意境的凝光点。他从创造意境出发对关于“背影”的材料进行着剪裁和布局。开头从“我”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写起,用极简练的笔墨回叙祖母去世,父子奔丧,定下眷眷思亲的基调,创造出“背影”的诗的抒情意境氛围。然后,笔锋一转,写父亲决定亲自为我送行,揭示父对子的挚爱之情。接着,作者写父亲给“我”买桔子的怜爱之情。接着,作者写父亲给“我”买桔子而过铁道,爬月台蹒跚往来的“背影”,使“背影”这个诗意的特写形象得到集中、充分的点染。这样,父对子的挚爱之情和子对父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背影”在这里得到了诗情画意的揭示和抒写。这篇散文以“背影”作为艺术镜头的“焦点”,对材料进行繁简有致、浓淡相宜的组织安排,层层铺陈,步步开拓,完整地创造了“文中有诗”,“文有中画”的意境,从而使其散文语言具有绘画美的特点。他还运用色彩的对比使艺术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绘画美。如他的散文《绿》,把梅雨潭的“绿”和其他著名地方的景物相似的“绿”——如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的“绿波”,秦淮河的“绿色”进行对比描写,从而向人们鲜明地描绘出梅雨潭“奇异的绿,醉人的绿”。《荷塘月色》中写荷塘四周的树是这样写的:“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叠词的使用,不仅指出了树的位置,而且形成了画面感,有绘画美的特点。再如《威尼斯》中写钟楼的位置,“„„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朱自清上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散文画面的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使散文具有绘画美的特点。7(四)、语言文字非常简洁朴素,充满了情趣如《春》描写了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景象。首先真诚地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接着从山、水、太阳着笔,勾画出春天的大轮廓,然后细致地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用这四幅画面从各个角度写出春天的特色。特别强调的是春草的绿、春花的香、春风的轻、春雨的细。接着,作者从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进而写出春天里人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最后又回到春天的总写,赞颂春天。从盼春、写春到颂春,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本文标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5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