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梁村乡数学分课型建构模式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
南乐县分课型建构模式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数学______________课题名称_数学应用课“2+1”三步教学法_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赵永伟____________主持人工作单位_______梁村乡中学____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__2014年11月_____________南乐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号2填表说明一、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中心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二、封面左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至少1人,最多6人。三、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纸打印、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须提供本表的电子版。四、请用钢笔或电脑打印,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3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数学应用课“2+1”三步教学法主持人姓名赵永伟政治面貌党员性别男年龄39行政职务副校长专业职称小高研究方向数学学历学位本科起止时间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11月11日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南乐县梁村乡中学联系电话13603831663E-mailnlzyw@163.com主要参与者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研究方向学历学位工作单位王军宁男34小一数学本科梁村乡中学户亚强男33小一数学本科梁村乡中学魏延静女29小一数学本科梁村乡中学安艳玲女29小一数学本科梁村乡中学张志娟女29小一数学本科梁村乡中学杨晓晓女27小一数学大专梁村乡中学预期成果A.专著B.研究报告C.论文D.其他预计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1日4二、课题设计论证一、概况及趋势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市的中小学都对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以追求高分数、追求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学校教学模式的主流,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多,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相互独立,相互促进相对较少,整合效率不高,使得近年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把发展学生分析、思考、归纳、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在当前教学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本课题的研究当然也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其创新特质显而易见。目前,就数学课教学而言,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或许有许多,但这方面研究成果不多,或者说许多研究成果尚未形成,我们认为,一个课题的研究不是说已经有人研究了就不再有研究价值,恰恰相反,研究过程中的百家争鸣方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才能达成许多共性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成果才会有推广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研究,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价值首先在于其理论层面上的意义,能够印证分层教学、个5性化教学、循序渐进教学的正确性,能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的课程理念,这种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能够结合职中数学的教与学,使得教师形成探究性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转变,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三、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自主更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培养研究教学意识,掌握提升学习分析、解决、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掌握学生能力的评价要素,倡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要不断重建,转变固有教学方式的教学理念,养成教学的反思习惯。(1)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理论,能针对应用课课型、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2)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形成一批具有新课程背景、有示范性的有效教学设计案例和论文。(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确实改善传统教学的无序和低效因素,有效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4)通过本课题研究,揭示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影响学生能6力提高的诸因素,丰富教学设计理论。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研究内容:(1)合作探究。(2)讲解释疑。(3)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几乎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效课堂管理、有效教学策略、有效练习、有效教学反馈、有效教学反思等。3.主要观点(1)“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2)“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3.)“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让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历再创造,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来提高老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4.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在某些方面打破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界限,将课堂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将数学教与学贯穿其中,进行立体性的、多维度的探究。7注重反思传统与现代有关的教学方式,恰当地优化和组合相关教学方式,使之更好地展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主要思路我们的研究思路是“构建理论—问题发现—教学设计—反思研讨”。(1)构建理论参加课题研究教师要构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整合理念,学校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教师参考。(2)发现问题课题组参加研究的教师根据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诊断,发现现有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3)教学设计在一般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能切实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4)反思研讨通过收集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听课、评课活动,撰写案例分析,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案,开始下一轮的研究。上述四个环节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课题组教师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课题组教师在这一循环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行为,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8三、课题研究程序一.研究方法与途径(1)文献研究法。以《有效教学》、《走进新课程》《案例分析》的教材为蓝本,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2)调查研究法。通过本校教学现状的调查,根据我校的资源、条件和教师的素质现状,研究与探索相应的策略及评价体指标。(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听课评课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制作展示等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在行动中反思,逐步科研成果。(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上研究课。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11-----2014.12)(1)确定研究课题,并组织申报。(2)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充实教学方式和手段。(3)认真研究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4)开展理论培训、专家讲座。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4.12----2015.6)(1)积极探索本课题的实践形式。(2)形成初步阶段性成果。(3)撰写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推广阶段(2015.6----2015.9)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形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实践,进行阶段成果展示。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5.6-----2015.11)四、本课题研究基础《有效教学》、《走进新课程》《案例分析》9四、课题立项评审课题主持人工作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中心校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审核意见专家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教育教学研究室(盖章)年月日
本文标题:2014梁村乡数学分课型建构模式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