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纳米材料与软物质的研究现状、应用及未来发展
纳米材料与软物质的研究现状、应用与未来发展1引言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同时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两种国际专业期刊相继问世,标志一门崭新的科学技术——纳米科技的诞生。从此纳米科技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并迅猛发展。1991年,诺贝尔得主、法国物理学家P.G.DeGennes在诺贝尔授奖会上以“软物质(SoftMatter)”为题进行演讲,提出了软物质的研究,统一了欧洲科学家笔下的“软物质”与美国科学家口中的“复杂流体”两个称呼。从此,软物质研究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纳米材料与软物质的研究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是在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新兴科技领域。巨大的需求与技术支撑,使其在诞生之初就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且对它们的研究经久不衰。在知识与学科互相交叉的今天,纳米材料与软物质有可能相互结合,在材料、生物、医学、高分子等领域开拓出一片片新大陆,筑起21世纪工业革命的基石。2纳米材料的概念广义的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按照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三类: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一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纳米科技是面向纳米材料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并在应用中实现特有功能和智能作用的技术问题,发展纳米尺度的探测和操纵。纳米科技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三个研究领域。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纳米科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到七个分支领域中,以其为分析和加工手段所做的工作占一半以上。3纳米材料的特性所有的纳米材料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结构特点:(1)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或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2)有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3)各纳米单元之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特殊性,使纳米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也使纳米材料受到各国科学家的追捧。物质尺度到了纳米量级后,由于表面电子能级(费米面)的变化(Kubo效应)导致了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能,从而使其具备奇异性和反常性,能使多种多样的材料改性,用途极为广泛。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界面相关效应,这五种效应是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它们使纳米粒子和纳米固体呈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它们是纳米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3.1表面效应粒子直径减少到纳米量级,表面原子数和比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处于表面的原子数增多,使大部分原子的周围(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块材内部原子有很大的不同;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3.2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将由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这一效应可使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性和光催化性质等。3.3体积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变小时,周期边界条件将被破坏,使得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甚至是发生突变。如果颗粒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金属微粒均失去原有的光泽而呈黑色(光的吸收特性变化);磁性超微颗粒在尺寸小到一定范围时,会失去铁磁性,而表现出顺磁性或超顺磁;非铁磁性也可转化为铁磁性;铁电态变为顺电态、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等。3.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来年,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库仑堵塞效应——只能单电子传输,电荷宇称效应——电荷数奇偶性。3.5界面相关效应由于纳米结构材料中有大量的界面,与块材相比,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反常高的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等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掺杂,并可使不混溶金属形成新的合金相;出现超强度、超硬度、超塑性等。4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目前,纳米陶瓷、纳米碳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微乳液、纳米纤维、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储锂材料、纳米吸波材料等新型材料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已经应用在实际产品中。2009年IDF上,英特尔带来了全球第一块22纳米工艺的芯片。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简单、可行的碳纳米管混合物的净化方式,可以借助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生成净化的半导体纳米管,对发展下一代计算机芯片具有非凡价值。7月13日一个中德小组在期刊《自然·纳米技术》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研究首次证明把钴元素掺入由氧化锌制成的纳米导线,能使纳米导线具有内禀磁性,这一成果对研制运算速度快且能耗低的新型磁性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9月27日的《NatureNanotechnology》报道,辛辛那提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人员使用一种RNA动力纳米马达,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能够使单链和双链的DNA通过的人造微孔。4.1纳米陶瓷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之一,纳米陶瓷具有类似于金属的超塑性是纳米材料研究中令人注目的焦点。4.2碳纳米管1991年1月,日本筑波NEC实验室的饭岛澄男首次用高分辨分析电镜观察到碳纳米管。纳米碳管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却具有超过钢100倍的强度。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还是目前最好的导热材料。纳米碳管优异的导热性能将使它成为今后计算机芯片的热沉,也可用于发动机、火箭等的各种高温部件的防护材料。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当中的空腔不仅可以充当微型试管、模具或模板,而且将第二种物质封存在这个约束空间还会诱导其具备在宏观材料中看不到的结构和行为。4.3纳米纤维在化纤纺丝过程中加入少量的纳米材料,可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纺织材料,如:抗紫外线纤维、抗菌除臭纤维、抗静电防电磁波纤维、隐身纺织材料、强耐磨纺织材料、远红外线反射功能化纤、抗红外型化纤、导电型化纤和其它功能纤维。4.4纳米磁性材料磁性材料一直是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与基础。纳米磁性材料是指材料尺寸限度在纳米级,通常在1~100nm的准零维超细微粉、一维超薄膜或二维超细纤维(丝)或由它们组成的固态或液态磁性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能主要有:量子尺寸效应、超顺磁性、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磁有序颗粒的小尺寸效应、特异的表观磁性等。纳米磁性材料根据其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纳米颗粒型、纳米微晶型和磁微电子结构材料三大类。4.4.1磁存储介质材料以超微粒作记录单元,可使记录密度大大提高。纳米磁性微粒由于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4.4.2纳米磁记录介质今后进一步提高密度要向“量子磁盘”化发展,利用磁纳米线的存储特性,记录密度达400Gbit/in2,相当于每平方英寸可存储20万部红楼梦小说,如合金磁粉的尺寸在80nm,钡铁氧体磁粉的尺寸在40nm。4.4.3磁性液体由超顺磁性的纳米微粒包覆了表面活性剂,然后弥漫在基液中而构成。利用磁性液体可以被磁场控制的特性,用环状永磁体在旋转轴密封部件产生一环状的磁场分布,从而可将磁性液体约束在磁场之中而形成磁性液体的“O”形环,且没有磨损,可以做到长寿命的动态密封。这也是磁性液体较早、较广泛的应用之一。此外,在电子计算机中为防止尘埃进入硬盘中损坏磁头与磁盘,在转轴处也已普遍采用磁性液体的防尘密封。磁性液体还有其他许多用途,如仪器仪表中的阻尼器、无声快速的磁印刷、磁性液体发电机、医疗中的造影剂等等。4.4.4纳米磁性药物磁性治疗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领域在拓宽,如治疗癌症,用纳米的金属性磁粉液体注射进人体病变的部位,并用磁体固定在病灶的细胞附近,再用微波辐射金属加热法升到一定的温度,能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另外还可以用磁粉包裹药物,用磁体固定在病灶附近,这样能加强药物治疗作用。4.4.5纳米微晶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钕铁硼磁体的发展突飞猛进,磁体磁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能积达到50MGOe,接近理论值64MGOe,并已进入规模生产。为进一步改善磁性能,目前已经用速凝薄片合金的生产工艺,一般的快淬磁粉晶粒尺寸为20-50nm,如作为粘结钕铁硼永磁原材料的快淬磁粉。为克服钕铁硼磁体低的居里温度、易氧化和比铁氧体高的成本价格等缺点,目前正在探索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如钐铁氮、钕铁氮等化合物。另一方面,开发研制复合稀土永磁材料,将软磁相与永磁相在纳米尺寸内进行复合,就可获得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矫顽力的新型永磁材料。4.4.6纳米微晶稀土软磁材料在1988年,首先发现在铁基非晶的基体中加入少量的铜和稀土,经适当温度晶化退火后,获得一种性能优异的具有超细晶粒(直径约10nm)软磁合金,后被称为纳米晶软磁合金。纳米晶磁性材料可开发成各种各样的磁性器,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用作电流互感器、开关电源变压器、滤波器、漏电保护器、互感器及传感器等,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4.4.7巨磁电阻材料将纳米晶的金属软磁颗粒弥散镶嵌在高电阻非磁性材料中,构成两相组织的纳米颗粒薄膜,这种薄膜最大特点是电阻率高,称为巨磁电阻效应材料,可以在100MHz以上的超高频段显示出优良的软磁特性。由于巨磁电阻效应大,可便器件小型化、廉价,可作成各种传感器件,例如,测量位移、角度,数控机床、汽车测速,旋转编码器,微弱磁场探测器等。4.4.8磁性薄膜变压器个人电脑和手机的小型化,必须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并且工作频率越来越高,逐步提高到1~2MHz或更高。要想使高频开关电源进一步向轻薄小方向发展,立体的三维结构铁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只有向低维的平面结构发展,才能使高度更薄、长度更短、体积更小。对于10~25W小功率开关电源,将采用印刷铁芯和磁性薄膜铁芯。几个微米厚的磁性薄膜,基本上不成形三维立体结构,而是二维平面结构,其物理特性也与原来的立体结构不同,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和综合性能。4.4.9磁光存储器当前只读和一次刻录式的光盘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可重复写、擦的光盘还没有产业化生产。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是磁性材料介质的磁光存储器,其可以像磁盘一样反复多次地重复记录。目前大量使用的软磁盘,由于材料介质和记录磁头的局限性,其存储密度已经达到极限。另外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无法在一张盘上存储更多的图象和数据。采用磁光盘存储,就能在一张盘上记录数千兆字节到数十千兆字节的容量,并且能反复地擦写使用。4.5纳米储氢材料锂电池是选用所有金属元素中最轻的锂作电极,因此它的能量密度很高。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作发现,由于锂金属十分活泼,安全问题不能解决。锂离子电池体系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首先开发的,其核心技术即是以锂的嵌入化合物代替了金属锂,用适当降低容量的代价解决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方面的问题。现在的纳米储氢材料已经有纳米氧化锡储氢材料、纳米硅负极材料、纳米孔碳微球负极材料、纳米锡锑合金/HCS复合材料等,它们已经在锂离子电池上显示出容量高和循环性好的特点。4.6纳米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主要取决于三种效应:(1)由晶格电场热运动引起的电子散射;(2)由杂质和晶格缺陷引起的电子散射;(3)电子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纳米微粒尺寸为1nm-100nm,远小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波长,因此纳米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强得多,大大减小了波的反射率,使得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另一方面,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微粒大3至4个数量级,对电磁波和红外光波的吸收率比常规材料大得多。被探测物发射的红外光和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被纳米粒子吸收,使得红外探测器和雷达很难探测到被探测目标。此外,随着颗粒的细化,在一定尺寸时,由于颗粒的表面效应,纳
本文标题:纳米材料与软物质的研究现状、应用及未来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4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