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米东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思路
1米东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思路米东区农业局二0一0年五月2目录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回顾1.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趋于合理1.2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1.3产业化初具规模1.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规范第二章“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有利条件2.1.1政策优势2.1.2地区经济发展优势2.1.3产业发展优势、2.1.4社会需求优势2.1.5对外开放的优势2.1.6资源优势2.2不利条件2.2.1基础设施薄弱2.2.2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2.2.3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2.2.4农业投入严重不足2.2.5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第三章发展的总体思路33.1指导思想3.2基本原则3.3主要奋斗目标3.4我区农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第四章农业发展重点4.1区域布局4.2产业布局4.2.1种植业4.2.2草原畜牧业和养殖业4.2.3水产养殖业4.2.4林果业4.3.1加快乡镇企业发展4.3.2加快城镇化建设4.3.3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第五章保障措施5.1加强农业投资保障体系建设5.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2.1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工程5.2.2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5.2.3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建设5.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5.3.1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5.3.2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45.3.3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5.3.4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5.4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5.5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5.7加强农业法制保障体系建设5.8加强农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第六章重点建设项目6.1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6.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6.3设施农业综合建设项目6.3.1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6.3.2设施农业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集成与推广6.4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项目6.5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6.6农民致富技术培训项目6.7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6.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特征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针对我区“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典型特点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全区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科学制定“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促进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关于加快城郊现代化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决定》、《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米东新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本规划为米东新区农业总体规划,属指导性文件,管委会相关部门将依据本规划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把本规划作为产业调整的决策参考。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回顾1.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趋于合理“十五”以来,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思路,以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6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在“优质米、蔬菜、食用菌、肉食品”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使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产业布局和品种布局框架逐步形成。既满足了市场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区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底的7.24亿元预计将增加到2010年的10.79亿元,年均增长9.8%。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调整农民的就业结构和增收结构,特别是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底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682人次,使得米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5305元增加到2010年预计7820元,五年增加25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2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0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达90%以上。1.3产业化初具规模“十五”期间,我区的产业化发展是以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工原材料来源为突破口,在乌鲁木齐经济圈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框架内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强化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责任感、调动农牧民加入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企业与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通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蔬菜、瓜果、牛、羊活畜交易、皮毛交易、屠宰为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昌粮集团米泉分公司为代表的“米全牌”精洁米加工销7售龙头企业;以红杏公司为代表的食用菌(阿魏菇)种植、蔬菜加工企业;以希望公司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企业;以华凌畜牧为代表的牛羊屠宰、肉食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农牧高效产业体系。1.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在全区制定了《米东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和《米东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农药残毒快速检测网络,形成了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超市等企业自检、中心监测和政府监督三个层面的检测制度;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达到18个。以公示、准入、溯源、加帖标识等有效措施,推进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区经过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23种,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到20万亩,总产量突破50万吨。第二章“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十一五”时期,对于全区农业发展,既是一个重要转折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攻坚期。2.1有利条件2.1.1政策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阶段,我区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两个趋向”8的重要论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标志着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历史性地使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出重大调整、对农业农村发展扶持政策的重大倾斜和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区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条件,为加快城市带动农村奠定了基础。我区农业发展将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2.1.2产业发展优势全区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协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升温,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全球农业技术革命展现出新的前景,新的农业科技进步将为解决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旧的传统将逐步打破,战略性结构调整将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乌昌经济一体化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改变了我区农业以往运行方式,使城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1.3社会需求优势社会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继续增长,将有力推动农业发展。随着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米东新区做为建设新疆首府付中心地位的日益突出,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潜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平稳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全面发展。粮食需求中口粮9消费将会减少,饲料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消费水平逐步提高,逐步从初级的原料产品向精包装、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农产品合理、公平竞争。2.1.5对外开放的优势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为农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农业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1.6资源优势米东新区辖5镇2乡,8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6363人,占全区总人口38%,牧业人口5000人;现有耕地29.30万亩,其中粮食20.60万亩,经济作物量4.20万亩,蔬菜4.50万亩,共有古牧地河、芦草沟河、铁厂沟河、碱沟河。年水资源平均可利用量为2.5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净流量1.272亿立方米,地下水每年提取量1.32亿立方米,2009年全区水利用1.71亿立方米,日照时间长,可利用的光热能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的可靠无霜期为5—6个月。资源潜力为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提供宝贵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2.2不利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2.2.1耕地资源少,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过大,生态环境脆弱。一是耕地资源偏少,人均不足2亩,是全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之一,其中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30%,近年来近郊耕地受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二是农10村生态环境脆弱。全区绿化覆盖率低于20%,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的压力大;三是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气象干旱、高温、低温、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畜禽重大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监测手段落后,防治基础设施薄弱,应急防控能力差,生物灾害频繁。2.2.2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一是农业整体结构尚欠合理,农业链单一、龙头企业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生态单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不高,商品性差;三是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相对滞后;四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缺乏技术人才、资金和现代化的管理。2.2.3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缓慢。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素质不高;全区具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单一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经费缺乏。投资主体相对单一。2.2.4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政府投入增长缓慢,金融支持乏力,农业农村资金外流,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观。2.2.5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我区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的人员占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加之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牧区人口受教育年限11普遍较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的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全区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有技术职称的不足一人,尤其是留守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下降,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503元,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按照2015年我区实现小康社会要求,今后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0000元以上,农民稳定增收还面临很大压力。第三章发展总体思路3.1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区农业发展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区城郊型现代农业的优势,坚持“两个反哺”的方针,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以发展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城郊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线,以建设“优质米、肉食品、蔬菜、食用菌”四大基地为重点,全面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3.2基本
本文标题:米东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