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导学案-2
《中国石拱桥》学案老师寄语:我参与我快乐,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学习目标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3、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学习难点认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一)检查课前预习,巩固基础知识课前预习检查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残sǔn()推chóng()xiáo()河匀称()弧()形拱()桥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2)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3)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4)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二)听老师介绍说明文:1、说明文含义2、怎样才能将要说明的事物介绍清楚明白看板书记笔记: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二、课文学习(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问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二)精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每小组抽取一个研究题目,完成任务后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时间为五分钟。)1、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简要说说这样用的好处。示例:第一自然段中:“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答:“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因此不能删去。“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去掉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分析体会。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3、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举例时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4、请反复读第五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试画出赵州桥简图并给大家讲解。5、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读完全文,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三)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三、对比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后材料中介绍芦沟桥的内容,与课文中写芦沟桥的内容作对比,小组讨论两部分内容的异同,哪部分内容用在课文中更合适,并说明理由。四、拓展演练——走进桥文化1、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1)(2)2、设想一下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想象中的未来的桥。五、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疑问。六、走进自然,欣赏桥之艺术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带上照相机,拍上一组以桥为主题的艺术图片——欣赏桥之美。
本文标题: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导学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7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