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简答题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要点: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论述题总结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要点: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2.区域经济分析。对于任何区域,经济问题都占据核心位置,在区域分析中要将经济问题作为重点来进行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名词解释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人口密度: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口疏密的平均状况。通常以每千平方米或每公顷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适度人口: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技术转让: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进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须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既进口设备,也引进软件。或专指引进软件。适用技术:指既满足了引进国或区域发展经济的技术需要,又考虑了引进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的现状、市场规模、文化社会环境、当前技术状态等因素,而使引进技术的最终效果最大的那类技术。简言之,就是符合引进国或区域的特殊条件而且能取得最大效果的技术。简答题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与特点。要点:适度人口: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2)适度人口因地而异;适度人口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适度人口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要点: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②年轻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还保持在原始型水平上,使出生率显著地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大提高,人口总量迅速增多,年龄构成趋于年轻。③成年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大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年龄构成由年轻化向老年化演变。④衰老型。由于人口的老化,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继续下降,终于跌到死亡率以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论述题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要点: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作为生产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布局。作为消费者,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要点: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区域资源的丰饶度。指资源的质量、数量及相关因素。2.区域资源的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城市、交通、消费区)和政治地理位置。3.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的可能性和方式。需要从自然可能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资源的可能利用方式。4.资源对社会需求量的保证程度。分析资源对当前需要量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保证程度。5.资源利用效果分析。资源开发利用效果包括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名词解释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即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以其产品与外区交换,又从其他地区进口其所需要的产品,这种一个地区为另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相互交换其产品的现象,即是地域分工。“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主导产业: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出口前景等选择的可以此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高度化、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产品循环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R.弗农提出的产品循环学说认为产品创新存在产品导入期、产品增长期、产品的成熟期、新的循环起点期四个过程。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部门。简答题简述主导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意义。要点:主导产业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出口前景等选择的可以此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高度化、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能引导、带动国家和区域全部经济发展的产业;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和市场变动而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具有当时阶段最高的技术装备,在开发产品、开辟市场方面应走在最前头;应领先增长。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要点:一般来说,主导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带动区域经济增长: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即主导部门将促使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和发现,以便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简述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具备的特点。要点: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具备: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②技术先进适用;③内部协调;④应变能力强;⑤经济效益高。简述配弟—克拉克定理主要观点。要点: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经济发展的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增加。他认为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变化移动,是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所造成的,即人们总是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该理论奠定了分析产业结构演替的基本框架。论述题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库兹涅斯理论认为,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在不断下降之中;第二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然而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呈相对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不一定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同步上升,基本上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从总体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各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规律是:农业趋于下降,工业趋于上升,服务业变化趋于不明显。库兹涅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解释产业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首先,就需求方面来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幅度是不相同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结构的改变,而消费结构又进一步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其次,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技术进步影响着生产成本及相对价格,影响到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从而对产业结构发生影响。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农业需求收入弹性低,必然使农业处于低价格、低附加值的处境,从而使农业的国民收入比重相对下降,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分析简答题简述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指标的局限性要点: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于汇率的折算等的差异,有可能使名义上的GNP与实际GNP间存在差距;GNP的统计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或地下经济活动;没有完全反映区域经济福利或居民生活水平。简述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要点:区域经济增长指特定区域(国家或地区)总产出(产品和劳务等)的量的增加以及这种产出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提高,其衡量指标之一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之二是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特定区域中产出的增加和产出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随之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具有巨大差别,经济增长只是量的增大,而经济发展还包含着质的飞跃。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动力;第二,经济发展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第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运动过程之中的。一般一个区域由落后经济走向发达经济要经过增长为主——发展为主——增长为主——发展为主的多层次循环。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GDP是按照国土原则来核算的,主要指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按所有的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来统计的,无论它是否属于本国的公民,都要核算。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核算的,只有本国国民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才能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两者的差距就在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公民自外区域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支付给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论述题简述并简要评价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要点:美国经济学家兼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农业而非工业主导,生产力水平很低;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这是从传统社会阶段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金融业、商业开始发展,政治上也应有相应变革;3.起飞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4.向成熟推进阶段。这是起飞后经过较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此阶段以服务业为
本文标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