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市级课赛)
1《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马龙县第一中学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能够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3.能够判断不同的演替类型。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喀拉喀托火山裸岩演替的数据,能够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2.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3.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种不同演替类型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2.通过分析自身的生活行为,理解自身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成演替的概念,区分演替的类型。教学难点: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四.教学资源2教材、PPT、视频、图片、实物投影仪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找出其中物种的变化,进而导出课题——《群落的演替》。回答: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教学内容课堂实例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喀拉喀托火山岛的变化演替的概念喀拉喀托火山岛物种的变化演替的类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资料分析砍伐树林封山育林外来物种入侵资料分析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归纳概括演替的概念推测群落演替的过程;比较两种演替类型的不同点;判断不同的演替类型;归纳概括两种演替的概念分析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我国相关的退耕还林政策回忆群落的概念,知道在喀拉喀托火山岛上群落在变化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新课讲解一)演替的概念二)群落演替的类型问:根据喀拉喀托火山岛的物种变化,能给群落的演替下一个定义吗?讲述:对于群落的演替来讲,有着不同的类型,喀拉喀托火山岛的演替实际上是裸岩上的演替,也是旱生演替。在这里给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裸岩上的演替。(视频展示:旱生演替)看完后讲述,裸岩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展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图片。讨论一:1、A.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能颠倒吗?B.裸岩上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和树木,而是地衣?C.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D.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2、A.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经历了几个阶段?B.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C.弃耕农田一定会变成森林吗?D.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成森林?3、下列演替中,哪些和裸岩上的演替类似?哪些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类似?A.沙丘上的演替B.火山岩上的演替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演E.冰川泥上的演替F.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G.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互评回顾群落概念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最终生成演替的概念。借助直观素材,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问题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蜘蛛202种动物621种动物880种动物小草小树林几年之后1909年1919年1934年群落群落群落群落4三)人类活动4.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区别:内容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起点生物种类速度时间影响因素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补充。讲述: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列举的两种演替分别代表着两种演替类型: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实际上这个表格代表的就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问:同学们能根据这个表格给这两种演替下个定义吗?讲述: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展示图片(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和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三张图片)提供素材,供学生思考和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共同完善。回答: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5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四)本章小结论。讨论二: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写的是什么阶段?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若出现,属于何种演替?3、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我们应该怎么做?4、为了让群落的演替积极的发展,我国政府做了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分组展示小组互评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把课堂还给学生群落的结构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数量特征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空间结构空间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的概念群落的演替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本文标题: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市级课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3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