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土艺术:从长安画派到黄土画派•长安画派: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上半叶活跃在陕西省西安市,因西安旧称长安,故名。其主要创始人有石鲁、赵望云,重要画家还有何海霞、方济众、黄胄等人。他们自40年代就生活在陕西,并从事艺术创作。他们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创作手法上,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以巧妙的构思和苍厚质朴的笔墨,表现浑朴苍茫的西北风光,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上产生了极大反响。随着之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中断创作。•黄土画派:80年代以后,在长安画派老一代画家创作的基础上,又涌现出新的一代,如刘文西、王西京、王子武、催振宽、赵振川、杨晓阳等,他们在题材内容的开拓和表现形式的创新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就是我们西安现在自成一派也是享誉全世界的重要画派“黄土画派”。长安画派的由来与画派特点?1、画派概念中国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代上半叶活跃在陕西省西安市,因西安旧称长安,故得名。其主要创始人为石鲁、赵望云,重要画家还有何海霞、方济众等人。60年代,以赵望云、石鲁等人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大家称之为长安画派,地域色彩很浓厚。2、绘画题材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3、创作手法方面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赵望云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以人物山水称著。历任西北文物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化局和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1925年到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33年在河北农村写生,作品在天津《大公报》连载。1934~1936年又到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农村写生,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时农民的贫苦生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平民画家的称号。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赵望云的艺术风格1、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著称。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2、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对国画传统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创新。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视捕捉人物的神态感情,所绘形象生动,韵味无穷。4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笔墨趋于成熟,不论随意挥洒,还是精求工致,都能形神兼备。50年代以后的作品,笔墨技巧已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溶化滋润。3、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他很少画纯风景性质的山水画,更不画闲情逸致的骚人雅士和达官仕女。他认为“一切快乐都是劳苦换得,风景的优美,亦多因为人的活动”。所以他能根据不同的题材、环境、运用娴熟的多变的表现方法来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石鲁石鲁是20世纪中叶最具独特气质的艺术家,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富于探索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的代表,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在前辈吸收外来营养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基础上,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姿态,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使其探索极具活力。理性与激情,天才与癫狂浇铸了石鲁在中国画坛上最耀眼、最富个性、最具争议的大家魂魄,谱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人格精神上独一无二的篇章。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1919_1982)石鲁是20世纪中叶最具独特气质的艺术家,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富于探索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的代表,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在前辈吸收外来营养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基础上,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姿态,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使其探索极具活力。理性与激情,天才与癫狂浇铸了石鲁在中国画坛上最耀眼、最富个性、最具争议的大家魂魄,谱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人格精神上独一无二的篇章。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肄业于四川华西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投奔延安入陕北公学院,开始以画笔为宣传工具献身革命,因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在延安历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干部、《群众画报》编辑、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1949年后历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等。十年浩劫中备受摧残,仍顽强斗争、坚持作画。《转战陕北》作品特色1、创作于1959年,是作者将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相结合创作革命题材作品的代表之作。该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笔墨概括凝练,粗笔大线,抑扬顿挫,既有黄土高原的宏阔高迈,又有陕北民歌的酣畅嘹亮,豪放中见稳健,淋漓中见沉厚,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和笔墨自主性。2、在构图上,高远与深远法互用,画面的主体突兀而立,以浑厚雄沉的黄土冲积断层的有力造型为基本语汇,以梁柱结构塑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3、作品通过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立于峰巅回视群岭的一瞬,让人联想到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的过去和未来,隐含着丰富的观念意向,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鲜明的抒情色彩和象征意义。长208宽208有人说石鲁的作品“野、怪、乱、黑”,对此石鲁以诗应道:“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为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石鲁是位极具灵气和创新的画家,黄土高原和陕北风情既寄寓了石鲁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美和美的价值的全新理解。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反传统色彩的一代大师。1962年,中国美术馆藏。此幅作品表现的是南国风光。黑瓦白墙的民居座落在一片绿树浓阴中,近处果树上还挂着没有采摘的果子,优美的环境表明居民生活的富裕。这种恬静的乡村生活历来为文人雅士羡慕想往,经常出现在画家、诗人的笔下。石鲁的作品多以侧锋行笔,大多为短促的线条,这幅用笔却是中锋,而且是长而缓的行笔。这种用笔使得图中景物既有苍厚之气,又颇具圆润之姿,恰当地表现了画家心中的美好生活。在5月15日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拍近现代书画专场“艺苑七景”中,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巨制《高山仰止》以3192万元成交,创出画家拍场成交新纪录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其学画10余年,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临摹了张氏收藏的大量宋、元、明、清绘画真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何海霞长于山水,功底扎实,技法全面,举凡界画、青绿、水墨、没骨皆能。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被誉为“长安画派三杰”之一——何海霞何海霞艺术特色1、他提高了国画艺术语言的涵泳浓度,开拓了语言体系的视野,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6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最后达到前无古人的突破和贡献。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雨后山岚》、《湘西不二门》、《泼色写青山》等作品,即是何海霞这种艺术造诣的具体体现。2、另外,其作品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大气凛然,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奋发不止的精神面貌。每临其作,不禁油然而生浩叹祖国大好河山所升华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另一方面,则是观者最直接的感觉扑面而来,自身人格的升华,仿佛不是浩叹山河之美,而是烘托出(观画者)自身人格向着壮美山河所指向的更高、更远、更辽阔、更崇高的境界升腾。上世纪90年代,何海霞作品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思考题:1、何谓“长安画派”?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例三个代表画家谈谈其代表作或绘画特色?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长安画派(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6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