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品质管理讲座之一_品质意识培训2
品质意识培训品质管理讲座深圳市保凌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品管部:黄琦编制13/07讲授内容第一章:何谓品质第二章:品质的重要性第三章:品质意识理念第一章何谓品质何谓品质(质量)?我们整天与品质打交道,但谈到什么是品质这个看视简单而又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先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1.我们进行消费(购物,医疗,旅游,教育等)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什么?2.谈谈选择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有那些,既产品好坏的标准?3.就你的认识,谈谈什么是品质?品质,价格,交期,服务,安全性能优越,美观,使用方便,服务周到,售后服务好,用起来放心……质量定义:当一位消费者在在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他要对各方面权衡(货比三家),1)产品的质量怎么样?2)它的价格是否公平?3)供货商的服务是否优良?4)这个产品使用起来是否安全?5)交期?看看哪家的产品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我们说每个顾客购买产品都是由一定的期望(要求,需求)所决定的:产品的功能,性能,外观,公司的信誉,价格,牌子,或是他的服务如果商品在使用中达到了人们的这种期望,顾客就感到满意并认为这种商品的质量好(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商品在使用中没有达到这些期望,人们就会作出产品质量不好的判断。因此,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将质量简单的定义为产品(服务)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所以那些真正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我们认为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专家的品质定义:专家从不同角度给质量下了定义: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秀、独特”等术语都是主观的和含糊的——克劳士比(符合性)2.“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戴明(适用性)3.“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朱兰(适用性)4.“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石川馨教授(适用性,满意性)质量的权威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质量的具有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产品,服务,个人,过程,工作等2.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①“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性质,我们也称之为质量参数。例如,显示器的尺寸、开机时间,各种功能等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期限等特性)。•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3。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合同,标准,法规)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如食品卫生安全法、电子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等,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④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对汽车来说,顾客要求美观、舒适、轻便、省油,但社会要求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20世纪40年代,符合性质量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水平品质定义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质量定义概念也在不断的演变着:20世纪60年代,适用性质量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从使用的角度定义产品质量,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从“符合性”到“适用性”,反映了人们在对质量的认识过程中,已经开始把顾客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进入到TQM阶段,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不仅包括符合标准的要求,而且以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为衡量依据,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品质定义改变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等世界顶级企业相继推行6Sigma管理,逐步确定了全新的卓越质量理念——超越顾客的期望,使顾客感到惊喜,质量意味着没有缺陷。根据卓越质量理念,质量的衡量依据主要有三项:一是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其实质是为顾客提供卓越的、富有魅力的质量,从而赢得顾客,在竞争中获胜。满意性质量卓越质量质量定义的误区1.合格品一定是高质量的产品(标准有高有低,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非符合客户要求)2.质量就是要求越高越好(必须考虑到经济性,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造出来,所以那些真正物美价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好的质量!)3.质量的好坏是以制造者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以消费者来评判的,不是自己说的)什么是好的品质?客户满意就是好品质。A:合理性:成本B:适用性:条件C:均匀性:大众化(客户:i.买我们产品的是我们的客户;ii.我们每个人的下一个制程也是我们的客户)质量与顾客质量就意味着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倾听客户的心声,树立正确的客户观念客户是上帝,是神,衣食父母,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客户,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取悦于我们的客户,在市场学里有一个定律“如果一个顾客满意,他会把这种满意告诉其他6个人;如果一个顾客不满意,他会把这种不满意告诉其他22个人。张瑞敏曾说过:“一个产品被淘汰,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而是被你的客户淘汰的”谈起顾客,我们首先想起的是为服务和产品付款的个人和组织,他们不是公司自己组织的一部分,通常称之为外部顾客(批发,零售商)。其实在公司自己内部也有我们的客户,往往被大家忽视了。你的下一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場,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戶!正确的客户观念1.“用户至上”、“用户第一”、2.“市场竞争是赢得用户的竞争”、3.“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生存”,4.“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5.“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6.“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无止境的追求”、7.“以自己的永远不满意达到用户完全满意、”8.“在用户完全满意之前,我们将永远不能100%满意”、9.“谁要是让客户不满意,我们就让谁不满意”,10.“用户永远是对的,如果不对请参照第一条”11.你的下一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場,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戶!將下一道工序當作是你的消費者,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品質、對消費者負責质量,成本,服务,交期的关系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客户满意度增加交期准时企业利润增加狭义质量:仅指產品的质量,涉及產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一般我们在工厂里说的產品的质量仅涉及设计开发与制造,衡量指标是我们通常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及其他要求衡量产品好坏的指标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外观质量等。对机械和电子产品,质量参数与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外观有关,而对于药剂来说质量参数取决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药效、毒性、味道、有效期等。广义质量:质量涉及产品,服务,人及其生活等许多方面,形成了广义的质量概念。含概以下几点:1。人的质量(人的素质,品德)2。生活质量(吃,穿,住,行)3。环境质量(空气,水,土的质量)4。服务的质量5。工作的质量6。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满足需求所具备的特性。定义中的服务,主要指服务性行业提供的服务,如交通运输、邮电、商业、金融保险、饮食、宾馆、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仓储、咨询、法律等组织提供的服务。反映服务质量要求的质量特性主要有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例如医疗保健,质量参数与治疗的效果、诊断的可靠性、护理、等候时间、态度、负责精神、行为、通讯能力有关。在旅馆里过夜,地理位置、舒适程度、是否安静、清洁、电话服务等都是质量参数的内容。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工作质量质量越高则相应的产品质量也越高。工作质量体现在一切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之中,并通过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最终通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果表现出来反映工作质量要求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产品合格率,废品率,返修率,失误率,差错率,及时性,效率等。质量管理,以人为本质量管理,要以人为本,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服務的质量,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样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与人有很大的关系。(优秀的品质是优秀的人做出来的)第二章品质的重要性质量可以兴国质量可以兴厂质量可以兴家质量可以兴人日本----质量兴国日本产品在40年代时质量低劣,但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造就了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到6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QCC”、“TQM”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的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电子、家电、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已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曰本发现戴明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片狼藉。弹丸小国,面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小,但是人口却有美国的一半,并且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日本人面临着生存挑战。当然,他们的企业家也在试图做艰辛的尝试,把产品输入海外市场,但产品上的“MadeinJapan(日本制造)”标记成了国际上的大笑话,因为它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甚至有些日本公司想方设法都要在一个名为“Usa'’的日本小村庄开厂,因为这样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打上“MadeinUSA(美国制造)”标记。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为表示支持日本战后重建,曾派遣包括戴明在内的大批专家,到日本做过一般性访问。但就是在这些偶然接触中,日本科工协会长盯上了戴明。1950年6月,戴明到达东京。7月13日晚,科工协会长设宴欢迎戴明。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全部到场,无一缺席。“房间里人数不多,却控制着日本当时80%的资本。”所以,当他回答“日本企业应该如何向美国企业学习管理”时,便直言相告:“不要复制美国模式。你们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5年之后,你们产品的质量将超过美国。”当时无人相信这一断言,他们最大的梦想不过只是想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但8月初戴明应邀举办为期8天的第一次培训课,日本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来了230多人听讲。戴明接着告诉他们:“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勿需加大投入。”1951年,日本科工协会设立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最高奖“戴明奖”,以奖励质量管理方面的杰出企业及个人。1960年,日本天皇裕仁颁发戴明二等瑞宝奖。此后30年,戴明在日本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及咨询,日本各地自发组织“戴明研究学习会”,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但是在一个问题上,日本人证明戴明错了: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是在5年后超过美国,而是在4年后。到了70—80年代,不只是产品质量,而是整个日本工业打得美国公司在地上翻滚挣扎。1991年,当丰田汽车主席Toyoda先生代表公司领取“戴明奖”时,简直是声泪俱下:“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欠他很多!”美国重新发现戴明1980年6月24日
本文标题:品质管理讲座之一_品质意识培训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