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2.施工设计2.1施工方法2.2施工能力设计2.3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2.4现场组织3.主要技术措施3.1优化砼配合比3.2混凝土砼搅拌3.3混凝土浇筑3.4砼施工缝的留设3.5砼的二次振捣3.3混凝土浇筑3.4砼施工缝的留设3.5砼的二次振捣3.6砼的养护和温控3.7混凝土温度监测3.8试块的制作4.质量保证措施5.安全保证措施6.主要施工机具及材料计划11.工程概况漯河市土地交易中心工程基础底板长39.2m,宽17.2m,厚1.5m,砼工程量约1200m3,基础底板底标高-6.83m,局部标高-9.53m。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S8。技术、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要求严密,是该底板大体积砼施工的特点。也是该工程的难点。大体积砼温度裂缝防止是本工程的重点。2.施工设计2.1施工方法针对本工程基础底板实际特点,为缩短工期,砼采用斜面分层自东向西一次到顶连续浇筑的方法浇筑,每层浇筑筑厚度0.75m左右,每浇筑层宽度为4m。2.2施工能力设计采用1台牵引式地泵,理论泵送能力为20m3/h。总浇筑时间1200m3/20m3/h=60h因此施工设备配置为:牵引式地泵1台商品混凝土供应站1座2.3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施工前进行混凝土裂缝计算(详细计算附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采取本方案的技术措施,精心施工,一次性连续浇注施工,基础底板不会由于降温温差和砼收缩而形成裂缝,通过加强养护,砼表面也不会产生表面裂缝。22.4现场组织2.4.1施工人员安排分为两大班作业,每班作业时间为12h,现场设总负责1人。每班主要人员安排:负责人1人后台管理2人工长2人技术1人质检1人安全1人物资2人后勤管理1人机械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及现场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安排。2.4.2地泵、泵管布置见附图2。3.主要技术措施3.1优化砼配合比3.1.1为降低水泥水化热,控制温度收缩裂缝,考虑砼后期强度增长,取砼的60d强度作为标准强度,即R60=45Mpa。3.1.2选用水化热较低的42.5矿渣硅酸盐水泥。3.1.3砂:中砂,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砂不少于15%,砂率40-50%,砂中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3.1.4碎石:粒径5-20mm连续级配,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3.1.5外加剂:1、缓凝型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延长砼凝结时间,延缓水化热的释放。32、掺入高效复合防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3.1.6混合料:粉煤灰,可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并可增强砼的可泵性。同时,根据其他相似工程的经验,其对砼的后期强度有较好的作用。3.1.7砼坍落度:考虑既便于泵送,浇筑时流淌又不致于过远,取14-18cm。3.1.8初凝时间:6h以上,可满足每浇筑层需要时间4.84h的要求。3.2混凝土砼搅拌砼搅拌时,根据砂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并严格按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进行搅拌,计量要准确,派专人监督检查,尤其注意外加剂的掺量不得减少。3.2.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因混凝土为自拌混凝土,因此原材料的控制非常重要,主要材料控制见以下内容:水泥质量按照GB50204——2002规范7.2.1条控制,选用大厂水泥,要求水泥质量稳定、严禁私自更换水泥厂家。地下室部分的水泥用量由试验确定,注意水泥使用的经济性;水泥取样:必须有监理人员见证,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随机从水泥罐中称取12㎏作为检验试样。砂石控制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按要求取样。砂、石必须控制好粒径和含泥量。混凝土拌制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的规定。粉煤灰按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掺量应有试验确定。混凝土外加剂按照GB50204——2002规范7.2.2条控制,掺量有试验确定。对于商品混凝土中原材料的控制,项目部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材料的进场情况和取样情况,并应做好记录。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43.2.2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混凝土的搅拌为自拌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是基础施工的关键,混凝土搅拌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本节重点讲述混凝土搅拌材料数量的控制。①砂、石、水泥用量控制,采用电子秤进行控制。混凝土搅拌前,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控制箱内的电子控制值,确定后加锁。零星混凝土砂石搅拌:在监理人员、建设单位人员参加进行砂石控制,先称出标准斗车的自重,再称出砂石合重,定出砂石的施工配比。定人、定车。中间搅拌每一小时检查砂石配比一次。②水的控制:利用电子表进行控制,根据坍落度进行试配,当能满足泵送和施工需要时,定下电子表值,控制用水量。同时,应根据砂子的含水率调整用水量。③掺合料、外加剂的控制掺合料、外加剂的控制采用人工控制,项目施行“三控”法,即:事前总量控制、事中分量控制,事后余量控制。事前总量控制:混凝土搅拌前,计算出所浇筑部位混凝土的总量,按照配合比,算出本次外加剂总用量,根据总量另行堆码。然后进行掺量交底,要求管理定人,加料定人,不同材料定不同容器。事中分量控制:根据一个台班或4个小时混凝土的产量,把总量外加剂,分成每个台班,最好为4个小时外加剂的掺量,运至异常情况,立即纠正。事后余量控制:交接班时,下班检查上班掺合料、外加剂,并有管理人员参加,记录上班掺量的数量,制定下班外加剂的掺加制度。全部混凝土搅拌完毕,数出剩余的外加剂或补加的外加剂数量,进行总结,记录上报。53.3混凝土浇筑砼浇筑由1台地泵从东向西方向推进,一次浇筑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方法示意图附后)。每一个浇筑带的前、中、后各布置1台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浇筑时砼浇筑面长控制在4m以下。3.4砼施工缝的留设基础底板本身不留施工缝;因防水要求,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留设在离基础底板顶面40cm处,即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地下室外墙同时浇筑40cm高;内墙和内柱施工缝留设在基础底板顶面,内墙的竖向施工缝留设在与外墙的交接处。3.5砼的二次振捣对已浇筑的砼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砼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的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砼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砼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砼密实度,提高抗裂性。但现场一定要掌握准二次振捣的时间,严防过振,避免砼离析。二次振捣恰当时间的判断方法: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渐插入砼中进行振捣,砼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是使振动棒小心拔出时砼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砼中留下孔穴,则可认为当时施加二次振捣是适应的。3.6砼的养护和温控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蓄热养护。混凝土表面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50mm厚的草袋保温材料,备用一层塑料薄膜在恶劣天气时加盖,以避免混凝土表面突然降温。底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通过测温观察若出现内外温差超过25℃,可加盖保温材料或用1000W碘钨灯对混凝土表面加热。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控制每昼夜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得大于4℃。63.7混凝土温度监测本工程采用北京建科院研制生产的CW——A型智能测温系统进行了测温,该系统可随时观测混凝土各个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以便采取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重要性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相应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较高,产生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也比较高,更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因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测温点布置为了全面了解混凝土内温度场情况,传感器的设置要求具有代表性、全面性。本次测温点6个测区,每个测区3个测点,传感器沿深度方向于0.15m、0.70m、1.2m处各布置一个,共18个测点(测温点布置图见附图2)◆测温制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对混凝土温度情况的预测,制订测温制度为:第1~4d每4h测温一次;第5~9d每8h测温一次;第10~14d每12h测温一次。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5工程名称:部位:入模温度:养护方法:测温时间大气温度各测温点温度(℃)内外温差时间间隔裂缝检查月日时观测人:施工负责人:73.8试块的制作混凝土试块制作按规范做,严禁漏做。有标养混凝土试块、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抗渗混凝土试块,每200m3做一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顶板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及时的过程养护,混凝土浇筑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的养护,贯穿始终的温湿度控制。混凝土收面、养护措施:混凝土初凝前,第一次收面采用长刮尺(要有5m长左右,60×300左右的铝合金)和木抹子弹出50线搓平;第二次收面在收水后立即进行,收面采用2~3m刮尺和木抹子反复压实;第三道收面在终凝前,既有轻微的脚印,但没有印坑时,收面用木抹子压实,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脚印和刮尺印等,最后用钢丝刷认真拉毛,撒水湿润,加盖塑料布。要求:做到三遍成活,严格按规范操作,达到的效果:表面平整、拉毛后纹路清晰,标高准确。4.质量保证措施4.1施工前组织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4.2质保部要制定专项质量保证措施,增加人员,加强管理。4.3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复试,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4.4派专人负责,以加强对搅拌站的管理,保证计量的准确性。4.5分项工程,各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4.6现场指挥、值班人员要时刻检查施工情况,及时决策处理出现的施工问题,以保证施工质量。4.7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按标准操作。对违反规定不负责任、8不听指挥的人,一经发现,立即现场处罚。4.8时刻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随时作好应急准备。4.9混凝土养护的覆盖层不准擅自拆除。拆除前须报告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按要求进行。4.10加强对基坑变形的检测。5.安全保证措施5.1凡进入施工现场得人员,必须接受过安全教育,具备一般的安全常识,并与项目安全部门签订有关安全施工责任制度。5.2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要掌握并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施工纪律(制度),执行“三宝”,增强自我防护意识。5.3领导值班,组织安全执法队,专门负责监督施工安全工作。5.4进行施工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制度。5.5施工前,项目总工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理解和掌握“干什么?怎么干?注意什么?”,明白有关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5.6专用设备,专人操作,机电设备,专人维修保养和管理。5.7实行三相五线制,一机一闸,安装漏电保护器。5.8坑周边设栏杆。5.9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重要部位、通道口要有安全指示灯。5.10加强基坑护坡及周围建筑物的监测,随时报告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6.主要施工机具及材料计划序号机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牵引式砼泵台19270型插入式振动器台4350型插入式振动器台24钢筋加工机械套15测温导线及触头根186测温计台27塑料薄膜m236008草袋m250009碘钨灯支2010黑胶布卷2010附1.附: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基础长L=39.2m,宽B=17.2m,厚H=1.5m,R30≈30MPa。基础底板下面打有混凝土灌筑桩,水泥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假定450Kg/m3。预计混凝土浇筑后30d左右,基础混凝土的温度就可降至周围大气温度。一、贯穿裂缝控制计算:H/L=1.5/39.2=0.038〈0.2符合计算假定: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其全截面基本为均匀受力。)max(tx=)()211(1)(1)(1tSlchTEaitinitinii其中:HECx先求解上式中的各种计算数据:阻力系数C'1xxxCC式中:1xC——地基土的阻力系数,取30N/cm3'xC——GFC桩的阻力系数'xC=FQQ——GFC桩产生1mm侧移所需的水平推力(N/mm)F——每根GFC桩所承担的基础底面积(m2)Q=4EI34
本文标题: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9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