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的地理学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走进作者(约470—527)《水经注》是郦道元给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作的注,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描写委婉曲折,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作品简介字词积累通假字1.略无阙处2.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有时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阙”:通“缺”,空缺略无阙处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知识梳理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在如果自己从一词多义:沿溯阻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哀转久绝()佛印绝类弥勒()断极消失极一词多义:良多趣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实在肥沃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相似类古:表假设的连词,即使(虽乘奔御风)今:表转折的连词,虽然。古:倘若。(或王命急宣)今:或者。古:的确,确实。(良多趣味)今:良好。古今异义•虽•或•良词类活用奔:响:湍:清:霜: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回声。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名词用作动词,降霜,结霜。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三峡之山”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正面描写长、多、连绵陡峭、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相结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2、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读“三峡的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水势盛大迅疾朝发白帝……不以疾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读“三峡春冬水”领略“三峡春冬”之美三峡“春冬之时”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清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碧潭多生怪柏悬泉瀑布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读“三峡春冬之景”湍:素潭:绿清:回影:倒:绝柏:怪泉:悬瀑布:飞漱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这是一派“清幽秀丽、如诗如画”的景象。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___”是作者由衷的感叹。良多趣味读“三峡秋景”1、作者写三峡秋景时集中描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气氛(特点)?霜、林涧、猿啸凄清、肃杀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有什么作用?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特点二是突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3.引用渔歌的目的:•突出三峡之长和两岸猿声悲哀的特点,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气氛。第四段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__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面描写了三峡的。悲寂、凄凉凄凉、空旷领略“三峡秋景”之气氛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段落季节主要景物景物特征第一段四季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山连绵、高耸夏季水汹涌、迅疾春冬水、山、柏清幽、秀丽秋水、猿凄异、哀转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哪些特征进行描绘的?请填写下表。本文描写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归纳中心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与苏轼对话•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问题探究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资料链接: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原因: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表达效果如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月色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比喻鉴赏: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喻“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空明”;又以“藻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静动结合,层层设喻,别出心裁,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将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闲人”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悠闲5、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文中的“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自称闲人:(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具有闲情雅致、旷达乐观的人。(3)被贬、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悲凉失落的人。双关:自嘲无奈悲凉6、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1)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人生郁郁不得志的悲凉。(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潇洒人生第一层:交代了地点和夜游的原因。第二层: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结构内容小结叙事写景抒情积水空明——月色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比喻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热爱生活旷达乐观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旷达乐观、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吴均12.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感知文体:读准字音缥()碧急湍()窥()谷轩()邈()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经纶()横柯()上蔽嘤()嘤成韵千转()不穷piǎoxuānmiǎolíngyīngkējīnglúnyuānlìkuītuānzhuàn1、通假字:2、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转”通“啭”,鸟叫声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下一页4、古今异义:古义今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许多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奔跑5、用文中诗句填空:①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②抒发作者厌弃世俗思想的句子:下一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1、富春江的景色:2、描写异水3、描写奇山总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赏析2、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异水奇山水色——山势——山声——山色——水态——缥碧静(清)动(急)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水激鸟鸣蝉转猿叫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夸张、侧面描写比喻、夸张比拟(秀丽、高峻)(幽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林茂荫浓)对偶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小结: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作对比,反衬出富春江景色惊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质疑探究: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主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富春江及其夹岸的奇山异水,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的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堂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辞采隽永、音节和谐,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名画,因为它不仅景物鲜明,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心中的情思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0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