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验方案
1“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著名学者林格伦曾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现阶段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如,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由此,为走出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的误区,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的2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就能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求得共同发展与提高。2、新课程理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3、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习型组织中建立“共同远景”,促进“团体学习”,不断增强组织活力。使个体成员成长的速度加快,更能产生强大的团体智慧。“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支持。四、课题的界定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新课程理念和组织学习为一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控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及学生间的合作技能等具体行为的一种整体性的设想与运筹。五、课题假设1、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是合作成功的前提,通过合作技能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加快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33、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性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方式。六、课题研究的变量自变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因变量: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干扰变量的控制:1、小组编排: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考虑,合理分组。2、实验教师:严格按实验方案执行。3、突发事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分析、总结、改进。七、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3、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情感、态度等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4、构建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合作学习首先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任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间的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2、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互4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有新的起色,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老看着学生的背后,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4、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社会化等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八、研究的内容(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构建。1、增强合作意识(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2、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2)学会讨论5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他们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均存在着差异,教师充分利用这种差异组织教师,实行优势互补。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指导小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组内实行组员轮流发言制。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二)合作时机的选择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6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九、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05—2006学年度六(1)班的全体学生,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修改、分析、再实践,以不断完善,达到预期的目的。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二)实验步骤: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005年7月—2006年7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7月~2005年9月)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完成跟踪记录表册等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为实验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做好前测。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6月)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实验教师在认真领会方案实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及时做好实验随记,积累典型课例。选择有效的检测工具,设计对验证假设最有利的检测内容,积累检测数据。2、完成中测,撰些实验论文及课堂教学案例,完成阶段性总结。3、请专家指导。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7月)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收集、健全资料。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7十、效果检测检测项目(1)合作意识(合作的态度、情感、积极性)(2)合作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技能)检测工具及运用(1)观察:对各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做好观察记录。主要包括:合作的态度、积极性,提出见解、问题的次数及深度,倾听习惯的养成及评价技能,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能力。(2)问卷:调查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满意度及
本文标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验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2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