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编号备课日期二次备课日期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1、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内容包括“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能训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光合作用等知识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着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一个角度说明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本节完成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所起的作用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本节安排学生尝试设计并完成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强引导。教材还渗透STS教育,通过DIY,使学生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准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学习、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生读复习目标,师明确复习重难点(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尝试独立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纠正。1、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明确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学探导学导引诱思重要作用;2、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实质;3、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口答: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学生讨论: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课后在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三)、展示交流拓展新知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重点讲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补偿教学。(四)、典题引导点拨深化(五)、检测反馈巩固提升1、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A)学生独立完成“同步学习”,两生板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我们应当怎样预防?(2)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3)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命题方向本节的热点考点内容:①探究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放出氧及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②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③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中考命题以考查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为主,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联系。例如,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燃料等已影响到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与减少污染、植树造林、保护绿色环境等有关。【例1】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展示交流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2、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C)A、二氧化碳B、水C、高温D、光3、韭黄叶片呈黄白色的原因是(D)A.温度不足B.水分不足C.肥料不足D.光照不足4、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B)A、清晨的叶B、傍晚的叶C、正午的叶D、都一样5、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是(C)A、营造鱼的生活环境B、增加鱼缸中的食物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6、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C)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有机物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7、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A、光B、草C、羊D、狼8、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B)A、吸收不到氧气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C、吸收不到水D、释放不了氧气9、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D)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10、(2005·遂宁中考)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B)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B.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C.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D.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分析:若工业过度发展,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过多,大量植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和吸收的二氧化碳,不足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将会严重影响到生物圈中的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答案:B金钥匙:通过本题学会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例2】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正是()A.光合作用的结果B.呼吸作用的结果C.氧气大量消耗的结果D.大气中氧气含量多的结果分析:地球形成的早期,大气中含氧量远比现在的所占的21%要低得多,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提高,现在,各种气体比例相对稳定,这全是依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答案:A金钥匙:本题目的是考查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碳—氧循环的作用。易错例题详解【例】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感到空气新鲜,主要是因为()A.空气中含氧量高B.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低C.空气中水蒸气增加D.空气中有毒气体、灰尘减少错解:A纠正:许多同学往往认为树林中肯定是含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氧多,因光合作用放出氧,故误选A。清晨的树林中含氧量低,含二氧化碳量高,因晚上树木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我们感到空气新鲜,只是有毒气体和灰尘减少,因为树木本身有吸附灰尘和有毒气体作用,再加上一晚的沉降作用。正解:D说明:本题是对一些错误认识而设的一个陷阱,在做题时应特别注意。板书设计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氧气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碳氧平衡2、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3、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札记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己预习课本,讨论归纳实验步骤和现象。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只要我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就可以了。比如我提问学生:“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怎样用实验来验证”让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获得新知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当学生讨论时,我的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活跃课堂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要让那些对生物不感兴趣的同学,从“不学”到“学”,再到“爱学”。通过这堂课,我还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①重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②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每个知识、问题、结论等都要有问个“究竟是什么”的求知和求索精神。今后,我要发扬我的长处,认真总结我的不足之处,争取下一次课上得更完美些。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6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