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离线作业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语文教学研究》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一、填空题1、教育部1956年5月颁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大纲。2、1963年5月,新编订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特质。3、新世纪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4、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5、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从事语文教育的出发点。6、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实施的基本依据。7、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8、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条件9、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音形义完美结合在一体。10、汉字在读音上,有音韵变化,讲究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11、在词汇的角度看,汉语词语趋于多元化,构词以复合为主,往往掌握了词根义和构词方式,就可理解新词的大概。12、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没有形态数格的变化,主要靠意义组合与各种语法手法来实现各种语法意义。13、当前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4、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15、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16、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四个方面。17、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可从外部行为上可观测的,采用体验性目标的表示方式。18、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19、辨认、回忆、背诵、阐明、质疑、设计等行为动词,采用的是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方式。2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221、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22、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特征23、广义的学法,是指学习应该遵循的法则,包括认识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认识学习规律和培养自学能力三个方面。24、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25、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26、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和再现。27、识记,就是把事物形象或语言信息留在脑中。28、保持,把识记中获得的信息存储在脑子中,不让它遗忘。29、再现,根据需要迅速地提取脑中被保存的信息,即在脑中重现。30、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同行、专家,以口头表述主要方式,讲述所受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方法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二、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答: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世间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泛指一切与人类切身利益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提法更准确、更宽广,更深刻。言语技能的获得,创新思维的超越,文化内涵的丰富,使语文课程更贴近整体素质的培养与熏陶。2、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的区别?答:“质”反映的是一种既成的已有的状态。“素质”更强调人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或是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在语义上册中现状和结果。“养”是一个动词性语素,重“过程”。“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修养。3、试阐释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之间的关系。答: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之间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后三点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4、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注重三维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生成性。5、如何设计练习作业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答:语文联系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有目的性;2.有科学性;3.练习作业的内容有知识性和启发性,形式有多样性和形象性,题型多样,富于变化,满足3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动脑,肯思考,爱回答;4.开放性;5.实效性;6.形式规范。6、阅读能力究竟由哪些因素构成?答: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记忆、速度几种因素构成的.认读就是能认识并读出字、词、句,要求具有常用字的识字量和常用词汇,能按语法结构读出来。认读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的起码要求,如果连字还不认识,读不出句来,就根本谈不到理解。在认读基础上要求理解阅读内容。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评价一个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理解就是能把文章读明白,能理解词句含义,能分析、概括,抓住文章要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思路。7、阅读教学的收束环节一般应考虑哪些方面?答:强调整体感知,倡导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阶梯性统一,以开阔的视野关注语言、文本中蕴藉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注重发挥文学文本阅读的独特功能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流方向。8、如何贯彻写作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答:1.写作主题或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生活①观察的方法:定点观察、定向观察、移步换景观察、不同角度观察、动态观察、静态观察、对比观察、全方位观察等,以帮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事物表象,丰富学生的感知。②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记录生活,学写观察笔记、札记、随笔等。9、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1.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2.写作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3.先模仿后创造的原则;4.多写多改的原则。5.多指导:指导学生全面理解给定的材料;指导学生筛选、选择合适的立意。10、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包括哪些?答: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倾听和表达,是由接收语言信息,传递语言信息两个方面构成。接受语言信息是由注意力、辨音力、理解力、评判力等。传递语言信息有运用语音能力、语言组织转换能力、语言控制能力等。1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答:1.综合性;2.实践性;3.自主性;4.开放性。12、预习和复习指导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要求?答:预习指导,包括泛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指导学生思考、布置作业等。复习指导,指教师运用一定得方法指导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413、对学生的听课和记课堂笔记进行指导,应该注意哪些要点?答:1.随时提醒学生听课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2.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3.创造条件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4.表扬敢于向教师质疑的学生,促使更多学生生疑。14、什么是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答:广义上,指在现代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等信息传递的一切工具,包括常规教学媒体和电化教学媒体两大类。狭义的现代语文教学媒体,专指电化教学媒体。15、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一般有哪些误区答:1.教学资源喧宾夺主。2.图解扼杀想象联想力。3.音像代替语文实践。4.机器妨碍情感互动。5.盲目拿来缺乏个性。16、说课和授课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答: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前面对同行、对评委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其相同之处在于所面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题是一致的,两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基本相同。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授课的状态及个性特性,两者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目的不同。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设想,是对教学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思想分析与概括;授课的目的是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是教学设计的实际呈现与实施过程。第二,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要使听者听懂自己想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授课的内容,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实际施教。第三,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语文同行、专家或领导、评委;授课的对象是学生。第四,方式不同。说课是对教学方案的模拟解说,以教师自己解说为主的单向活动;授课是对教学方案的付诸实施,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的活动。第五,时间不同:说课,课前、课后都可以;授课是一种课堂行为。三、实际运用题:1、根据所给材料,写出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致橡树舒婷5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教学目的】1、了解舒婷诗的风格特点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同学们对传统的爱情有何理解?教师总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由于生产力落后以及封建礼教束缚、男尊女卑等,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进入新课《致橡树》的学习,来共同了解一下诗人舒婷笔下的爱情观。二、舒婷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作协理事。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三、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6特点:内涵上意蕴深厚,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艺术上意象迭加,结构跳跃,扑朔迷离。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附)介绍诗人顾城,以增加学生对朦胧诗的进一步了解。顾城,歌唱自己的童心一直是他的诗歌的主旋律,因此有“童话诗人”之称。顾城长于简洁而抽象的意象、最单纯的语句造就最深邃的完美和寓于哲理的诗句(《一代人》、《远和近》、《小巷》)。四、教师范读全诗并正音慰藉(wèijiè)戟(jǐ)流岚(lán)虹霓(ní)霹雳(pīlì)五、学生齐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六、赏析归纳诗中出现的意象: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分析:①凌霄花——攀附富贵型由学生找出并总结凌霄花的特点:“攀援”、“借高枝炫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找出作者的否定语句:绝不像学生举例:②痴情的鸟儿——单方痴恋型由学生找出并总结痴情的鸟儿的特点:“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
本文标题: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离线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8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