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本无“国旗”之概念,为因应与西洋人打交道而催生出国旗。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并非正式国旗,主要是官船和海军用以区分外国舰船,民船不得悬挂,也有个别涉外官衙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1888年中国第一种国旗诞生,即长方形的“黄底蓝龙戏红珠”旗。清朝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临时作为国歌,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称《李中堂乐》《李中堂乐》颂龙旗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严复作词,名义上爱新觉罗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依照康熙及乾隆时代登基的礼乐编曲,郭曾炘修订。歌词是文言文。中华民国否认《巩金瓯》曾经是国歌。中华民国铁血十八星旗,旗帜内外两圈十八颗金黄色星星代表关内汉人十八省,含有强烈的汉人反抗满族统治寓意革命党革命时期多用此旗。因此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因此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袁世凯将中华民国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将民国五年(即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废五色旗,改为中华帝国旗。根据孙中山的提议,由陆浩东设计的青天白日红底,置于红旗的左上角做为国旗;该旗帜自中国国民党于广东建立国民政府以来,便被定为中国国旗,随着北伐战争的层层推进逐步胜利,青天白日满地红便随国民革命军由广东省插遍全国,并且通过国民政府的立法后,于北伐征战结束后被颁行全国。中华共和国李济深等人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红色代表大和族,蓝色代表汉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鲜族。旗的底色黄色代表满族,象征着五族协和,伪满洲国国旗汪精卫政权国旗在日本扶持的汪精卫政权所采用之国旗,该时期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其他旗帜民国初年《五旗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国旗的设计者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国歌、国旗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5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