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豫菜中州风味,指河南省地方风味,简称豫菜,因其地理位置,正在中央,影响所及,遍及东西南北,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菜系之一。河南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仰韶、后冈(安阳县)新郑等地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此居住,并有了相当发展的文化。夏商两代,虽不断迁徙,但其都城多在河南境内。我国最早的宴会:《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候于此。”烹调始祖商朝开国相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今伊川嵩县之间)。“耕于有莘之野”(今开封辜口村),擅割烹,“善均五味”,被后人推崇为烹调始祖种类与特点豫菜,它包括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总的特点是:鲜香清淡,四季分明,形色典雅,质味适中,可以说与中国菜的南昧、北味有所区别,而又兼其所氏。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洛阳燕菜、开封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套四宝,卫源清蒸白鳝、司马怀府鸡、郑州二鲜铁锅蛋、信阳桂花皮丝等。菊花火锅菊花火锅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内,传入河南以有近百年历史。每当菊花盛开的金秋时节。它便是宴席中最受欢迎的名吃之一。它以鲜鱼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别)。火锅内兑入鸡汤滚沸,取白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被视为火锅家庭中之上品。扣碗酥肉扣碗酥肉扣碗酥肉是安阳饮食的代表菜品,具有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的特点。河南传统菜式八大碗之一,红白喜事最受欢迎的传统小吃三不沾,粉浆面其实最能代表安阳饮食的特色。套四宝套四宝套四宝始创于清末开封名厨陈永祥之手,他曾为慈禧太后办过“御膳”。套四宝是开封的传统菜肴,堪称“豫菜一绝”。“套四宝”绝就绝在集鸡、鸭、鸽、鹌鹑之浓、香、鲜、野四味于一体,四只全禽层层相套,个个通体完整,无一根骨头。每当酒席宴会上过几道菜之后,这道菜便用青花细瓷的汤盆端上,展现在食客面前的是那体形完整、浮于汤中的全鸭。其色泽光亮,醇香扑鼻。当食完第一层鲜香味美的鸭子后,一只清香的全鸡便映入眼帘;鸡肉吃后,滋味鲜美的全鸽又出现的面前,最后又在鸽子肚里露出一只体态完整,肚中装满海参丁、香菇丝和玉兰片的鹌鹑。一道菜肴多种味道,不肥不腻,清爽可口,回味绵长。套四宝属衙门派,制作精细,色香味形十分讲究,制作时费工费时,技术不过三硬不行,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最复杂的是剔骨,全神贯注,犹如艺术雕刻。以颈部开口,将骨头一一剔出,个个原形不变。有的地方虽皮薄如纸,但仍得达到充水不漏。剔骨后将四禽身套身、腿套腿,成为一体。少林八宝酥少林八宝酥早在一千多年前,少林八宝酥曾被唐太宗盛赞为“稀世奇味”。少林八宝酥,是少林和尚的传统食品,它是少林和尚以灵芝、猴头菇、银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八种山珍,补药分别制成的八种香酥,总称为少林八宝酥。因为它们各有疗效,交替食用,能起到强筋活络、提神健身、延年益寿的奇效,所以一直被武僧当作强身之宝。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牡丹燕菜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秦式熏肉秦式熏肉说起熏肉,古已有之,综观中国古代饮食,早在唐代以前,“炙品”就在菜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地方特色“三熏”的代表作之一“秦氏熏肉”。据传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间,乾隆皇帝巡幸河南嵩山,途经安阳小憩,进膳时对当地官员进奉的一道菜“熏肉”赞不绝口。至此“秦氏熏肉”在民间广为传扬。清朝末年,袁世凯下野闲居安阳北郊洹上村时,其家宴和宴请宾客时,“秦氏熏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如今的“秦氏熏肉”历经200余年风雨沧桑、十代传人的不断改进,在祖传的独特秘方基础上融入现代工艺,色、香、味都更上一层楼。尤其是第十代传人秦涛,在保持特色、挖掘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创新,在原有29味调料基础上,又加入十余种名贵中草药和多种纯天然植物香料,运用现代科技工艺制作,形成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瘦而不柴的独特口味。肉烂骨酥而不粘手,肉香直透骨筋,切开后满室飘香。糖醋软熘鱼焙面糖醋软熘鱼焙面1930年前后,开封名师最早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创作了“糖醋熘鱼带焙面”名菜,深为顾客欢迎。将二者合面为一,即可食鱼,又可以面蘸汁,故别有风味开封溜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依然隹肴之一,久负盛名。焙面也称龙须面。据《如梦录》记载:明清时,开封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筵客吃龙须面,节礼送面。当时制作龙须面。只是用水煮熟,后改炎焙制的方法。故称为焙面。鲤鱼焙面是开封传统-名菜,由糖醋熘鱼和焙龙须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传说,清代慈禧太后逃难时停留在开封,开封府名厨贡奉糖醋熘鱼和焙面。慈禧见状后,心血来潮说道,鲤鱼静躺盘中,大概是睡着了,应该给它盖上被子,免得受凉。随之起筷将焙面覆盖鱼身,鲤鱼焙面从此传为佳肴了。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胡辣汤胡辣汤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个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名朝之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具全,遂改其名为“胡辣汤”。该汤具有消食开胃,化痰止咳,祛风祛寒,活血化淤,清热解毒,行气解疟,祛虫滞泄,利尿通淋,除湿疹,祛瘙痒等功效。且其味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推广到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开封灌汤包开封灌汤包开封小笼包子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灌汤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汤。灌汤包以前是北宋皇家食品.开封灌汤包不仅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司马怀府鸡司马怀府鸡司马怀府鸡”是豫菜中一味历史悠久的风味名馔。“司马”是指三国时魏国名将司马懿,“怀府”指怀庆府。怀庆府(今河南沁阳、温县一带)乃司马懿之故乡,历来盛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相传司马懿认为鸡是食中佳味,山药是补药之上品,两者合而为肴。久食可强身心,壮筋骨。“司马怀府鸡”即因此而得名并沿袭至今。制作原料主料:净鸡肉500克。配料:怀山药250克。调料:葱25克,姜25克,白糖15克,湿淀粉25克,鸡蛋1个,八角2颗,精盐5克,酱油25克,味精5克,绍酒10克,清汤250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150克)。欢迎来我们的家乡——河南
本文标题:豫菜的魅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0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