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宗族
古代徽州文化主讲人:孙长城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第三讲徽州宗族一、徽州宗族的兴起二、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和族规家法三、徽州宗族祠堂、谱牒、族产四、徽州宗族的基本特征一、徽州宗族的兴起1、徽州宗族的来源徽州宗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土著居民——山越人,一个是外来居民——中原衣冠。据历史文献记载,徽州地区世家大族的始迁祖绝大多数是中原衣冠,他们来到徽州的原因主要有:逃避战乱、向往徽州山水、宦游徽州、隐居徽州。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两个文明发展水平不同的民族或人群共同体共处于一个地区和空间,较低文明的民族或人群共同体被较高文明的民族或人群共同体同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2、徽州宗族的形成唐宋时期,徽州成为中国一个典型宗族区域社会。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封建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必然产生聚族而居,聚族而居必然产生宗族。(宗族产生的根本原因)宗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人群共同体。任何一个宗族是人丁繁衍到一定世代和一定数量的结果。这是宗族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本条件。所以,每一个宗族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少则一个半世纪,多则二三百年。3、徽州宗族的繁衍裂变徽州姓氏很多,仅仅大姓就有80余个。但是,有许多是“同姓不同宗”,不属于同一个宗族;有的虽然同姓同宗,但由于宗族的繁衍裂变,一个宗族变成数个、甚至数十个宗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学者将徽州最初形成的一些宗族称为“母族”,将从“母族”中分裂出来的宗族称为“子族”,将“母族”和“子族”之间的关系称为“地方性家族集团”。宗族繁衍裂变的原因因宦游而裂变、因避地而裂变、因择胜而裂变、因指众而裂变、因出赘而裂变、因隐居而裂变。“母族”与“子族”的关系联合修谱、统一世系、联宗祭祖。4、徽州宗族繁荣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徽州处万山之中,少兵燹之灾,是宗族发展和繁荣的一个有利条件;徽州大好山水,人们安土重迁,与宗族发展和繁荣有内在联系;徽州山多田少,生活困苦,促进了宗族的发展与繁荣。朱熹思想的影响。宗族仕宦和徽商的作用。二、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和族规家法1、徽州宗族的统治者徽州的宗族统治者是族长。族长的权力和职责主要有:主持宗族祭祀大典;主管立法和司法;主持宗族事务;主管宗族的财产和财务;教育宗族子弟;处理宗族内部纠纷。宗族的下层组织称“房”,或称“支”、“门”、“隅”、“家”等,房的后裔往往又分房、再分房,形成一种金字塔的“房”组织体系。房长需要辈分高、年龄长、德高望重、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族人担任。其职责是:主持支祠的祠祭和支祖的墓祭;召开本房子弟会议;决定本房重要事务;监督或管理本房祠堂财务;教育本房子弟;调解和处理本房族众之间的纠纷;代表本房参加宗族会议。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族权带有浓厚的地方基层政权的色彩和性质。2、徽州宗族家庭的经济类型地主家庭,包括缙绅地主家庭、庶人地主家庭、大地主家庭、中小地主家庭。农民家庭,主要有两类,一是自耕农家庭;二是佃农家庭。农民家庭都是小家庭,即社会学所谓的“直系家庭”、“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商人家庭,徽州宗族商人是封建商人,经营致富后,大量购置土地,或培养子弟读书入仕。3、徽州宗族族规家法徽州宗族族规家法都是以族长为核心的房长、乡绅统治者们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宗族统治和促进宗族兴旺发达。徽州宗族族规家法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伦理道德的规范、生活行为的规范和对触犯族规家法者的惩处规定。伦理道德的规范主要有忠、孝、节、义、礼、名分、彰善瘅恶等规定;生活行为的规范主要有四业当勤、崇尚节俭、重视教育、济贫救灾、抚孤恤寡、和睦邻里、禁止闲游、禁止迷信、禁止赌博、尊敬耆老、戒溺女婴、禁止偷盗、保护森林等规定;对触犯族规家法者的惩处规定主要有斥责训诫、曲膝罚跪、祠堂笞杖、经济制裁、革除祠堂、呈公究治、以不孝论等。三、徽州宗族祠堂、谱牒、族产1、徽州宗族祠堂(1)徽州宗族祠堂的规制(2)徽州宗族祠堂的祭祖活动(3)徽州宗族的女祠(4)徽州宗族祠堂对宗族统治的作用(5)徽州宗族祭祖的种类(1)徽州宗族祠堂的规制徽州宗族祠堂(包括宗祠、支祠、男祠、女祠等等)的朝向虽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受村落的朝向、布局、环境和祠堂在村落中所处的位置所制约。徽州宗族祠堂绝大多数都是三进。第一进是仪门,或叫大门、门厅、过厅,第二进称享堂,或叫大堂、正堂、大厅、正厅,是进行祭祖和举行缉私礼仪的地方,是从古代“庙”发展、演变而来,第三进是寝室,或叫寝、室、正寝,是供奉祖先神主的地方,是从古代的“寝”发展、演变而来。徽州宗族祠堂龛室之规在宋元和明清时期有所不同。宋元时期家祠龛室供奉先世神主有高、曾、祖、考,即五服之内的“四亲”;明清时期徽州宗祠供奉的是始祖以下全体祖先的神主,始祖神主、始祖以下五世考妣神主、爵德兼隆神主、有功祠祖神主永远不迁,中龛神主永世不迁,左右昭穆室神主则实行“五世则迁”的原则。此外,对于庶母死后入主宗祠也作了一些规定。(2)徽州宗族祠堂的祭祖活动徽州宗族祠堂祭祀祖先的目的是报本返始,以申孝思,收族、治人,巩固封建统治。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隆重的大典,参加祭祖活动的支丁,必须衣冠整肃,庄严肃穆。仪式一般由宗子或族长主持,并且在祭祀前要进行礼仪预演。祭祀之日大都鸣号三遍,通知支丁,齐集祠堂,凡是能参加的支丁必须一律参加,并按昭穆世次和年齿排列。祠堂祭祖执事人员叫礼生,人数大多在10人以上,分为通赞(鸣赞)、引赞(引礼)、司祝、司帛、司樽、司爵、司馔、司盥、司过(纠过)等。祠堂祭祖仪式完成后,开始散胙(颁胙)、散福(饮福)和合馂(合食)。(3)徽州宗族的女祠徽州许多族规家法规定庶母神主不可入主祠堂,庶母之子为了表孝心,花费资金重新建造祠堂,专门供为庶母兴建女祠。徽州兴建女祠并不是为“贞节妇女”而建,也不是男女平等意识的萌芽。建造徽州女祠并不能说明徽州妇女地位的提高,相反它正说明了徽州以忠、孝、节、义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加重。(4)徽州宗族祠堂对宗族统治的作用强化了宗法思想和宗族观念缓和了宗族内部矛盾,加强了宗族团结强化了宗族管理,维护了宗族组织巩固了宗族统治和宗族制度(5)徽州宗族祭祖的种类徽州宗族祭祖的种类很多,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烧年、祖先诞辰、祖先忌日。从祭祀的时令来看,主要有春祭、秋祭和冬祭;从祭祀场所来分,有祠祭、墓祭和家祭。2、徽州宗族谱牒(1)宋元徽州谱牒概况(2)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徽州谱牒概况(3)徽州谱牒数量大、善本多的原因(4)徽州谱牒资料辨(1)宋元徽州谱牒概况宋元时期,徽州宗族修谱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徽州宗族繁荣和宗族重视修谱的表现,经过多次战争和动乱的破坏,流传到现在的仅有14种。宋元徽州谱牒的体例大都为大宗谱法和小宗谱法结合,内容主要由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祖先考辨、凡例、恩荣、支派、祖墓、传记、著述等部分组成。宋元徽州宗族修谱的宗旨是为了奠世系、序昭穆、尊祖、敬宗、收族。(2)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徽州谱牒概况由于世家大族的昌盛,宗族仕宦和宗族商人的发展,明清时期徽州修谱风气盛行,现存的数量非常多。民国时期,开始衰落。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变化,明清时期修谱宗旨也发生了变化,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道德、厘正社会风俗、巩固宗族统治。明清时期徽州谱牒体例大多是图传体,内容也有很大增加,增加了祠堂、祠产、族规、村图、像赞、祭祀、行辈联、馀庆录、领谱编号等内容。(3)徽州谱牒数量大、善本多的原因宗族的繁荣及其对修谱的重视宗族仕宦和富商的积极参与万山回环的地理环境(4)、徽州谱牒资料辨有的学者认为谱牒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运用谱牒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谱牒是可疑的历史记载,在运用时要去伪存真。二、谱牒记载中有美化祖先的现象。3、徽州宗族祠产(1)徽州宗族族产的来源(2)徽州族田的种类(3)徽州族产的所有制形式(4)徽州族产的经营管理(1)徽州宗族族产的来源货币购买子弟捐献众存族产进主祀田(2)徽州族田的种类祭田,为祭祀祖先而设置的土地。义田,主要是为了周济鳏寡孤独和贫困族人而设。学田,主要为培养子弟,学校经费而设置。(3)徽州族产的所有制形式多层次占有制,主要有宗祠占有形式、支祠占有形式、部分族人公共占有。地权的分割,主要有数家共业一田、地骨权和地皮权的分离。(4)徽州族产的经营管理管理方法与管理机构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拥有族产较多的宗祠,大都设立“祠户”作为经营管理、收取租谷和缴纳税亩的单位。为防止公有财产的流失,他们大都在官府注册备案。并且在有的地方设庄管理,并配有专职人员,人员的安排则由支丁轮流担任。生产劳动制徽州宗族族田生产劳动者有两种人,即佃户和庄仆,并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两种不同的土地劳动制度,即租佃制和庄仆制。地租率徽州私人地主土地的地租率大都在50%左右,祠堂公有土地的地租率较低,一般在30%左右。四、徽州宗族的基本特征有共同的始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明确的昭穆世次开展一定的集体活动有共同的聚居地点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有宗族的族规家法有一定的公有财产考核论文题目结合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和当今农村实际,谈谈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题目自拟;字数在3000字以上,用方格稿纸手写,字迹工整,条理清楚;论文内容要紧扣所学内容,做到古为今用,发掘古代徽州社会文化对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借鉴点。
本文标题: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宗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1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