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易读文库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跨103°42′13″—103°55′59″E;30°19′49″—30°31′32″N。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幅员面积331km2。新津县交通发达,区位独特。县政府驻地五津镇,距成都市区38km(老川藏路),距双流机场18km,川藏路、大件路和成雅(乐)路等国省级道路交汇于此,成昆铁路穿境而过,设有火车站一座,交通便利,是成都西进、南下的“大门”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图1-1,新津县区位关系图)。二、地貌新津县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76.6%,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北部和西北部。平坝区在海拔442—480m之间,平均比降仅1‰。县境东南一脉为牧马山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3%,海拔一般为450—500m之间。县境西南为长秋山丘岭,属邛崃山余脉,海拔一般在500—600m之间,包括天社、狮子、象鼻、九莲、朱家等山岗。其中象鼻山海拔673m,为县境内最高峰。牧马、长秋两山在地质构造上均属于龙泉山褶断束。占幅员面积的14.1%。地表以金马河为界,河东由北向南倾斜,河西由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比降为2‰。海拔高度为442—673m,高差231m。三、气候新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直接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时冷时热),秋多绵雨。年均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无霜期年平均为297d,年平均降水量为987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湿度较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19.1h,偏少。但大春作物生长期的4—8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可达33%,足够作物生长需要,全年日均温≥0℃的总易读文库积温在5763.1℃—6223.6℃之间,有80%的年份积温在5979.0℃以上,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比同纬度的江浙、两湖地区的热量条件更为优越。相对而言,气象灾害较少,雨热丰富,四季常青,历史上是“天府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河流水系县境内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聚,水网密布。岷江五大干支流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流入岷江,五河汇口成为岷江水系出川西平原西南的吞吐咽喉,是成都平原三大出水口中最大的一个。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见表1-1。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名称境内流长(km)河宽(m)高程(m)平均比降(‰)年径流量(m3/s)最大洪峰流量(m3/s)金马河14.1400-600480—4421.44336.410198羊马河8.730-40480—4651.6杨柳河15.580-100475-4521.5417.5500西河12.25320-350478—4552.2121.63730南河12.5220-2600.56558707新津县河网密集,河流水面面积为2040hm2,江河两岸岸线长113.5km(杨柳河因权属为东风渠管理处故不计入长度),当前已建成20年一遇高标准浆砌堤防47.135km,占总长的41.53%;低标准堤防及自然河岸长66.365km,占总长的58.47%,治理任务艰巨。由于县城地势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缓;而外来水多,且外来水坡降大,水流急,致使夏季降雨积水快,而排水慢。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新津县历史上累遭水患的一个重要因素。五河中岷江(金马河)、西河和南河对县城的威胁最大,因此,新津县城被省、市确定为重点防洪城镇之一。五、植被与生物资源新津县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境内植被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仍有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分布。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天然林均为次生林,主要有马尾松、青冈林,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墨西哥柏、慈竹林等。长丘山浅丘、牧马山台地为天然林、经济林集中分布地区,平原区为以宅旁成片慈竹及道路、河渠、林带构成的生态防护林。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植物,有林木49科137种,易读文库草本植物30种,其中以麻柳、马尾松、青冈、杨树等数量多,珍稀名贵古树有桢楠、银杏、黄葛树、柏木等。全县有林业用地6750hm2,其中有林地6370hm2,荒山荒坡380hm2。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2657hm2,人工林3713hm2。森林覆盖率20.6%。经济林木种类多,其中以水果为最,新津果树种类有10科25类99个品种,著名水果有永商姜湾的梨,邓双狮子山的李,花桥蔡湾、顺江张勃山的柚,牧马山的蜜桔等。粮食植物主要有禾谷类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的胡豆、豌豆、绿豆、泥豆,薯类的红苕、马铃薯、白苕。经济植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甘蔗、地瓜、生姜、茶叶、红心黑瓜子、茉莉花及药材(如郁金、川芎,泽泻)等18种。蔬菜全年都能生长,品种亦多,现已有70多种,夏季以瓜、豆、茄子、辣椒等为大宗;冬季以青菜、萝卜等为大宗。野生真菌也是新津的有名植物资源。新津没有大型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中小型的野生兽类有黄鼠狼、野兔、老鼠等。主要饲养动物有30种,主要有猪、牛、山羊、鸡、鸭、蜜蜂、鱼等类型。六、土壤新津县的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但由于全县土壤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极为强烈,即第四系冲积物的大面积覆盖和白垩系红色砂岩的出露,使得黄壤在该县分布反而不广。全县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所覆盖。台地和丘陵,主要覆盖物有黄色粘土母质,也有部分黄色粘土层被蚀后形成露出白垩系红色砂岩的残丘。因此,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平坝冲积水稻土,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紫色土,黄壤土四类。其中:(1)平坝冲积性水稻土最多,主要分布于铁溪、方兴、龙马、太平、金华、普兴、永商、邓双等乡镇,面积约15266.67hm2,占农耕地的83.3%。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偏碱性,有机质中等偏上,有效N、速效P中等,速效K中等偏低;(2)平坝冲积性沙质土,主要为灰色冲积沙质土组成。分布于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及岷江沿岸,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易读文库4%。土质含沙量高,土壤疏松,空隙度大,保水保肥性能差,肥力低,碳酸盐反应强,pH值中性,有机质中偏低,有效N、速效P低,速效K中偏低。(3)紫色土,又分为红泥紫色土和棕红紫色土两个亚类,红泥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邓双、永商,棕红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永商,合计1800hm2,占耕地面积的9.9%。(4)黄壤土面积506.67hm2,占耕地面积的2.8%,分布在牧马山台地。自然土壤厚度0-20cm,多为梯田梯地。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和潮土4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0.3%、5.7%、3.3%和0.7%,土壤pH值介于6.0-8.5之间。七、矿产资源新津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除芒硝和沿河产沙金外,还有少量石油、泥炭,其它矿藏均为空白,但作为建筑材料的河沙、卵石和页岩却比较丰富。钙芒硝矿,探明储量16个矿段,储量达98×108t,位居全国第二。矿区分布在杨柳河以东的花园、黄渡、普兴和金华4个乡,相邻的花桥、兴乐和邓双,也有分布,面积达30多km2。页岩矿(砖瓦用页岩),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10×108m3以上,县内永兴、黄渡、花源、普兴、邓双等均有发现。矿石资源(包括河道砂石和非河道矿石):由于五河汇聚,历史形成的河道改道等,县境内砂石资源十分丰富,可提供丰富的建筑材料。八、旅游资源新津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九莲胜景”观音寺和龙马宝墩古城遗址,以及被誉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的纯阳观、享有“道教胜地”的老君庙等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栖息上万只鹭鸟的“鹤的王国”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世外桃源”的梨花溪风景区和风景如画的南河观光带等。在该县斑竹林森林公园和方兴“鹭岛”每年都有3万只白鹭、绿鹭、灰鹭、麻鹭等侯鸟来此栖息繁衍,是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还有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不仅是当今国内、国际赛艇、皮划艇等多项水上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理想场地,更是令人惬意的旅游消闲度假的好去处。易读文库总体而言,新津县自然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特点:(1)典型的平原县,地势比较平坦,除若干浅丘山岗外,属典型的冲积平原,是成都平原的一个缩影。(2)自然垂直分异不明显,是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和自然地理区,比较单一。(3)区域分异不明显,县域内的内部差异主要是景观层次的差异。(4)河网发达,水热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评价一、行政演变与现状新津,古为蜀国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属犍为郡武阳所辖。东汉建安21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地新渡口。至南北朝地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析隆山县(今彭山县境)北部置县,县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属犍为郡,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新津隶蜀郡,县治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今旧县机场内)。唐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县治又迁至南河北岸即今县城所在地。后世代相袭未变。唐朝至明朝时期,新津先后属蜀州、崇庆府,崇庆州所辖,清朝直属成都府,清康熙6年(公元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雍正8年(公元1730年)复分置双流县。民国初至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实行省县制,新津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原温江专区)。1949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后,属温江专区,1950年改属眉山专区,1953年撤眉山专区后新津仍属温江专区,1960年7月1日新津并入大邑县,1962年10月20日仍恢复新津县建制。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温江专区北撤销,新津改属成都市辖县至今。此后,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更,于2000年全县乡镇再次调整为11镇5乡,即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方兴镇,花源镇,普兴镇,永商镇,邓双镇,新平镇,兴乐乡,黄渡乡,万和乡,文井乡,龙马乡。共设187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五津镇,全县幅员面积331km2(图1-2,新津县行政区划图)。二、人口及分布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9.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5万人,占19.44%,农业人口23.42万人,占80.56%,其中男性人口14.54人,女性为14.53易读文库人。全年出生人口1968人,出生率6.78‰,死亡人口2081人,死亡率7.17‰,全年净增长人口763人,人口增长率为2.63‰。2002年,年末全部从业人数17.52万人,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0.66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94万人,农林牧渔0.03万人,制造业0.48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0.04万人,建筑业0.35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0.05万人,批发和零售餐饮业0.07万人,金融保险0.06万人,房地产业0.01万人,社会服务业0.03万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0.14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0.37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02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0.24万人,其他行业0.01万人。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8.46万人,占48.29%;第二产业4.40万人,占25.11%;第三产业4.66万人占26.60%。第一产业仍然是就业的主体。三、经济发展新津县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4.36亿元(见表1-2),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4.3:49.6:36.1。财政收入2.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818元,在四川省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县(2002年四川省人均GDP5620.81元)。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在该县设立了“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现有的川浙合作工业园区为其起步区),确立了民营立县的基本方针。现在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70%以上,纳税占全县工商税收的75%以上,已形成了食品、化工、建材、机械等支柱产业和包装、电子、皮革、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发展
本文标题: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2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