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学校阅读兴趣的培养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5)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实施方案课题的提出《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但综观现在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再加上我们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缺少有效的培养与指导,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低。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国外早就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这些都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基于以上背景,我们选择“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课题,旨在配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也是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概念的界定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而言,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3、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这一定义中蕴含着两个教育观念。(1)实践观: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目的是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加宽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进而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只有具体的阅读才能给学生在过程中带来快乐,也只有具体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锻炼学生的能力,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2)环境观:营造读书的环境比单独阅读一本书要重要和有意义的多。只有老师、学生都行动起来,共同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推进阅读活动的进行,也能使学生所读之书更有实效。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认知建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2、教学认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3、积极强化理论。强化学生积极行为产生的内部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态度得到巩固,并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对学生阅读中的点滴体会及闪光点、成功点或创新处,应运用各种方式予以积极强化,如鼓励和表扬、赏识等,以巩固学生的积极行为。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学生目标:通过对我校四年级(三)班和(四)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使教师、家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教师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二)研究内容:1、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2、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4、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完成量的规定,更要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阅读“内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5、掌握学生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的实施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四、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4、文献资料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五、研究的对象实验小学四年级(三)班和(四)班全体学生六、研究的步骤:1、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准备启动阶段①成立实验组织机构,完善组织制度。②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③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教育理论,撰写实验方案,设计好调查表。进行课题论证。④确定实验对象:四年级(三)班和(四)班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2、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实验实施阶段①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跟踪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可行的做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②收集各项研究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③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3、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总结推广阶段①交流、总结、整理研究各阶段成果材料料。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七、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本课题负责人被聘为小特高,是吉水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市首批骨干教师,被吉安市电教馆聘为农远课题专家。具有较强的课程理论修养,相当的实践研究能力和组织与沟通能力,参与了省级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的研究、在“十五”期间学校参与的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分支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担任组长,(此课题已结题,并获得了优秀的总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的论文20多篇获市级以上奖,发表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在学校教导处担任副主任职务,专门负责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每个星期有8节课,在时间上有充分的保证,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完成这项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参与者胡燕梅,本科学历,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水县文联成员,参与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分支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市级教学论文奖10多篇,具备在课题研究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周木环,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吉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具备在课题研究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学校有专门的教师电子备课室供研究者使用,学校有两个学生专用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语音室,并已全部实现了宽带上网,以满足课题研究所的需要。学校还有一个图书馆、阅览室,每个班都建有图书角,这些都为开展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同时,我校为打造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举办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之中,通过情绪体验感受文化的熏陶,产生阅读的愿望。通过读书活动,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比以前爱读书了,知识面广了。但我们感到还有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兴趣方面尚欠不足,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高阅读能力一定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将通过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激发阅读欲望,亲自经历知识研究过程,获得情感和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吴建红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胡燕梅、周木环姓名研究工作吴建红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研究课题进行综合评价。胡燕梅组织课题成员开展研讨活动,负责相关内容的研究,记录研究过程,并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周木环对研究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负责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资料的收集
本文标题:学校阅读兴趣的培养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