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儿童读经,修身养性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地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道(如美术音乐文学),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一、各界支持人襄盛举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地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2我个人四十年来教授古诗的经验,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说,人文教学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国家、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课题中应有之义。……我规定了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二、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指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0-13岁左右),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使少年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争当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其领域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三、倡导“读经”的好处:第一,“经典”本来就是古文,读经可以训练古文基础。第二,直接研读“经典”,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慧。两件事一次完成。而有了古文基础,将有助于白话文写作;有了传统智慧,才能能力会通西洋。就儿童之读经活动说,“经书”更是难懂。但儿童心智发展重点在于“记忆力”而不在“理解力”。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而应趁此时一面利用其记忆之强,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同时也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待其长大后,阅读能力自然增强,对本国文化也会有亲切之感,所记得的文句自己可以渐渐领略,如遇有人指教,更能触类旁通。众人之中,将可出现“为往圣继绝学”之人才。单从语文程度上说,儿童读经一年,可有高中国文化度;读经二年,可有大学国文程度;读经三年,可有中文系国文程度。至于人格之陶冶、气质之变化。其效能更不可测度。第三,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3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儿童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第四,学以致用。读经典就是平素说的精读。精读就是选择最好的书来读,把它读熟,背出来,默写出来。一熟就把书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于放在自家的仓库里,在哪个柜子的哪一层,都知道。随用随取,不会搞错。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不晓得哪里来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说“阴阳不则之谓神”,浑然天成,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中,精熟是根基,悟字是关键。悟是左边一个心(忄)、右边一个我(吾),我自己心灵开悟、自己证悟。自己懒得去悟,等着别人讲解,久了自己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把自己废了。四、儿童经典诵读教学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会读拼音,就能成为一名导读老师。2、“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学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3、每天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44、背诵速度采取渐进的方式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决定,如果一个班有二分之一小朋友能够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单元。暂时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五、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如下:我们建议老师有家长按照三辑“新月经典”的顺序安排引导儿童诵读。每一辑诵读本,基本上在13岁前即小学毕业前完成,要求学生精读熟读,最好能背诵:(1)《三字经》、(2)《弟子规》、(3)《笠翁对韵》、(4)《论语》、(5)《老子》、(6)《诗经》、(7)《孟子》、(8)《易经》、(9)《楚辞》、(10)《菜根潭》、(11)《唐诗三百首》、(12)《庄子》、(13)《尚书》、(14)《古诗源》第二辑幼学诵读本,应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只供学生补充诵读:⑴《三百千》⑵《孝弟增广》⑶《声律启蒙》⑷《幼学琼林》⑸《龙文鞭影》⑹《增广贤文》第三辑阅读本,应在初中阶段完成,只要求学生阅读:⑴《礼记》⑵《荀子》⑶《仪礼》⑷《尔雅》⑸《周礼》《左传》⑺《史记》⑻《战国策》⑼《吕氏春秋》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三略)⑾《古文观止》⑿《宋词三百首》⒀《黄帝内经》《三字经》全书仅一千一百多字,篇幅虽然短小,内容却非常丰富。有人称赞它是“袖里通鉴纲目”,意思是一部微型的中国通史。事实确是如此,该书只用三百余字就把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兴衰更迭讲清楚了。当然,《三字经》还包含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教与学的重要性、封建时代的礼仪规范、古代儿童发愤求学的故事等等。以上这些内容,除了宣扬“三纲五常”、“读书做官”等封建思想的段落以外,大部分至今仍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至于该书所介5绍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仍然可作为当今儿童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形式上看,《三字经》也很有特色。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基本上是隔句押韵,朗朗上口,容易念也容易背。《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即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的首选教材。不仅如此,一九八九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三字经》、正确领会其含意,很多《三字经》一书的编者对它作了分节处理,加上必要的注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在每节的后面,则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者述说一些饶有兴趣的小故事,以帮助理解。对书中留存的封建意识,则尽可能作淡化处理。《弟子规》者,顾名思义即是作弟子、学生、晚辈等应遵守、遵循的基本规定、规矩,照着做、不偏离,即能称得上父母、老师、长辈面前的好弟子、好学生、好孩子。这是过去中国每个书香家庭、每个童蒙学堂都要求自己的子弟逐条落实做到的,是童蒙养正必备之书。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如果在儿时有了《弟子规》的童子功,明白进退应对之道,则距君子之风不远矣,他的一生作父母师长的大抵可放心了。至少不会成为以下犯上、鲜以仁之辈。如家家户户的子弟都能按《弟子规》行事则天下太平矣。18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此书奉为经典。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就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不管你是学文、从商还是做官,都用得上《论语》。《论语》中有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总部大堂的标语。6《论语》的读法,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一点一滴地领会,一步一步地提高,好使同一段话在不同的时间读,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他比孔圣人还要大,说出的“老人言”充满睿智与童心。老子是东方智慧的象征,他的话永葆赤子之心,天真纯朴,其无为的思想影响至深,无为亦即为无不为,所谓物极必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少家国兴衰,无不印证此诤言。读老子,感悟为人的道理!洞察世界的奥妙!《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作。大学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诚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代以来,它和《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四书,成为士子必读的经书和各类私塾的基本教材。儿童读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大学。《中庸》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圣人的孙子孔,字子思,是曾子的学生,是“亚圣”孟子的老师。子思将“诚”说成是世界的本原,将“中庸”作为其学说的核心。中庸不是“温吞水,和稀泥”,而是讲究“至诚”,“诚心诚意”,“君子诚其意”。诚哉,中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孔子将三千余首古诗整理成三百零五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经》内容丰富多彩,分《风》、《雅》、《颂》,既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诗歌;既有京都雅音,也有地方土风;既有庙堂歌乐,也有市井杂唱。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它的内容、思想、意象、语言、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都以难以估量的。古人总结《诗》有“风、雅、7颂、赋、比、兴”六义。《诗经》的语言早已成为我们语言的宝库中的精华,许多成语如“投桃报李”、“窈窕淑女”、“战战兢兢”、“高山仰上”、“暴虎冯河”等都源自《诗经》。“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原来唐诗也是源于《诗经》。我们诵读《诗经》,就是与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平等起步!《孟子》集中收录了孟子的言论和学说,为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一。全书虽仅三万余言,但却言简意丰。《孟子》倡导仁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写下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者
本文标题:儿童经典诵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9287 .html